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IVANOFF法,研究了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对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洱海北部和南部的浅水湖区沉积物w(OM)较高(2.50%~11.72%),而中部的深水湖区沉积物w(TP)较高(710.29~1 961.22 mg/kg);沉积物w(OP)为212.71~526.23 mg/kg,与w(TP)分布趋势一致;沉积物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含量为Residual-Po(残渣态有机磷)> Fulvic-P(富里酸结合态有机磷)> HCl-Po(酸提取态有机磷)>NaHCO3-Po(活性有机磷)>Humic-P(腐殖酸结合态有机磷). 沉积物w(OM)与w(OP)/w(TP),w(Fulvic-P)和w(Humic-P)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w(Residual-Po)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w(NaHCO3-Po)和w(HCl-Po)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主要以非活性有机磷(Residual-Po和Humic-P)为主(平均占58.74%),且w(Fulvic-P)占w(OP)的百分比均高于营养水平较高的湖泊,而w(HCl-Po)占w(OP)的百分比相对较低(除E7采样点外). 即洱海沉积物有机磷形态特征决定了其生物有效性较低. 沉积物有机磷赋存形态特征很可能是上覆水磷浓度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而沉积物w(TOC)/w(OP)<200则意味着其有机磷的潜在释放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72.
浮尘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浮尘发生频繁的国家。浮尘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不仅直接危害作物,而且通过减少直接辐射,减缓冰雪融化,减少河水流量,改变土壤性质等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深入研究浮尘对作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主要偏重研究人为粉尘和工业污染物对野生植物及绿化植物的影响,较少关注自然降尘对作物的影响;特别是在长期浮尘胁迫下冬小麦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很少有研究。通过模拟降尘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拔节期和盛花期的降尘对冬小麦叶片温度(Tleaf)、叶绿素含量(Chl)、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细胞膜透性的影响(MP)。结果表明,降尘使拔节期和盛花期冬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52%和43.9%,差异均显著(P〈0.05);降尘还增大细胞膜透性,破坏了冬小麦自身调节系统,使拔节期和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4.4%和20.4%,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降尘还使拔节期叶片的气孔导度下降到对照的26.9%(P〈0.05),同时叶面温度升高,脯氨酸含量增加38.2%。  相似文献   
373.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品。它可以减少液体、固体和气体界面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容易在水或其他液体中混合或扩散,因而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污染处理技术、大气除尘技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技术应用上的优点和缺点,对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4.
采用UV-Fe3+-Cu2+-H2O2体系对长沙黑糜峰垃圾填埋场经过生化法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二次深度处理,发现体系在T为30~50℃,H2O2体积分数为0.12 mL/L,Fe3+浓度为0.2 mmol/L,Cu2+浓度为0.2 mmol/L,t为60 min条件下,废水COD从500~700 mg/L降至50~60 mg/L,色度从100倍降至无色,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UV-Fe3+-Cu2+-H2O2体系对成分复杂且难降解的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弥补了Fenton和UV-Fenton对pH值的要求过严和催化剂难回收的缺点。  相似文献   
375.
不同品种尿素施入土壤后pH值的变化和氨气释放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4种尿素(普通尿素、保水型控释尿素、德国缓释尿素、矿物改性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pH值的变化和氨气释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入德国缓释尿素pH值下降速度最慢,但氨气挥发量最多,五周内在冲积菜园土中为25.65%,红菜园土中为16.68%.施入矿物改性包膜尿素pH值下降最快,但氨气挥发量最少,五周内在冲积菜园土中为8.07%,红菜园土为5.19%.这是由于德国缓释尿素中含有双氰胺(DCD),抑制硝化反应,因此,pH值下降缓慢,氨气挥发量大.矿物改性包膜尿素外层为磷矿粉,能缓解尿素的溶解,降低氮的释放,减少氨气挥发.  相似文献   
376.
兰砥中  雷鸣  周爽  彭亮  廖柏寒  沈跃 《环境化学》2014,(8):1307-1313
为了探究湘南某铅锌矿区尾砂坝垮坝之后,该区域周围的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在该矿区周围采集农业土壤,分析土壤中Pb、Zn、Cu、Cd和As的含量,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Pb、Zn、Cu、Cd、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6.82、285.90、69.00、10.29、670.12 mg·kg-1,该矿区周围的农业土壤仍旧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其中Cd的污染指数最髙;所有农业土壤中Pb、Zn、Cu、Cd和As的潜在生态危害性顺序是Cd>As>Pb>Cu>Zn,其中Cd和As是主要的生态风险的贡献因子.该区域的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程度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377.
精喹禾灵在高岭土和蒙脱石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精喹禾灵在蒙脱石和高岭土中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精喹禾灵在这两种供试黏土矿物中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吸附平衡时间都约为12 h;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在两种供试黏土矿物中的吸附行为;蒙脱石和高岭土对精喹禾灵的最大吸附容量的关系为蒙脱石>高岭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在吸附过程中精喹禾灵分子进入了蒙脱石层间,而未进入到高岭土层间;蒙脱石主要是通过其层间结构对精喹禾灵进行吸附,而高岭土则主要是通过硅氧外表面发生吸附,其吸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相似文献   
378.
研究赤泥对中轻度Cd污染的酸性潮泥田稻谷产量和Cd污染修复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产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早稻以施4 5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晚稻以施3 000 kg/hm2赤泥的产量最高,分别比不施赤泥增加了11.36%和8.30%;稻草产量与稻谷产量不同,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生长各时期土壤pH值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用赤泥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pH值,还具有持续性.赤泥因其呈碱性可提高土壤pH值,而土壤pH值升高将使大量易溶性Cd向难溶态转化,pH值升高是导致土壤Cd活性降低最直接的原因.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是土壤pH值升高与土壤吸附能力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赤泥对照处理相比,早稻施赤泥RM-1、RM-2、RM-3、RM-4和RM-5处理糙米中Cd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0.34%、31.03%、34.48%、41.38%和64.5%,晚稻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4.29%、32.14%、35.71%、39.29%和46.43%.其主要原因是施用赤泥后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379.
在土壤(山西土)中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硝化抑制剂(氢醌、硫脲、双氰胺),研究了其对小麦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氰胺对小麦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硫脲对小麦发芽势和发芽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氢醌对小麦发芽势和发芽率抑制明显;双氰胺和氢醌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大,而硫脲能显著降低小麦幼苗的根长、茎长、根重和茎重;双氰胺对小麦种子和幼苗毒性相对较小,硫脲毒性相对较大,小麦的根重、茎重和根伸长可以作为硫脲对小麦危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80.
冬季猪粪固体堆放过程中NH3、N2O和NO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猪粪典型处理方式中的固体堆放管理,研究猪粪在冬季(2012年11月~2013年2月)固体堆放过程中NH3、N2O和NO排放特征.实验共设两个处理——无覆盖(non-covered,NC)和水稻秸秆覆盖(covered,C),堆放时间为73 d,期间进行了3次翻堆操作.实验观测了3种含氮气体(NH3、N2O和NO)的排放通量和堆体剖面N2O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猪粪固体堆放过程中NH3、N2O和NO排放累积量(以N计)分别占初始TN的比例为2.1%~2.6%、0.02%和~0.000 25%.两个处理的含氮气体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有覆盖堆体的含氮气体的排放量略低于无覆盖堆体.在堆放初期,NH3排放量最先出现峰值,之后N2O和NO排放开始增加.NH3和NO在固体堆放的中前期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趋势;到堆放后期,N2O开始出现比前期高出两倍的排放高峰,而NH3和NO出现小幅增长.翻堆前后,NH3的排放无明显变化,而N2O排放在翻堆后均出现降低的变化,NO排放却出现升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