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通过直流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Ox,比较了湿空气和湿氧气两种自由基源物质条件下的NOx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时的NOx脱除效率比湿氧气低.实验条件下,湿空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45.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68.6%;湿氧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71.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90.9%.  相似文献   
82.
燃煤流化床锅炉PAHs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研究锅炉负荷和钙硫比对烟气中及电除器飞灰中多环芳烃含量和种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锅炉负荷和钙硫比升高,烟气中和飞灰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减少,但负荷和钙硫比对烟气中和飞灰中多环芳烃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3.
脉冲电晕放电协同烟气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曹玮  骆仲泱  徐飞  王鹏  岑可法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487-2492
脉冲电晕放电对PM2.5具有一定的凝并作用,与直流静电除尘器相结合可以提高燃煤电厂烟气中粉尘的脱除效率.基于脉冲电晕放电还可以将烟气中的NO、SO2氧化成NO2、SO3等易吸收的物质成分,与传统的液相吸收洗涤技术相结合可提高NO、SO2的脱除效率.文中进行了脉冲电晕放电协同烟气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研究了影响NO、SO2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脉冲放电电极数目.延长停留时间.降低气体初始浓度有助于提高NO、SO2的转化效率;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显著提高SO2的转化效率.在本试验中,当NO、SO2初始浓度为150×10-6左右时,其相应的转化效率可以分别达到70%、90%.  相似文献   
84.
以600MW机组喷淋塔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装有一定开孔率气流分布板的脱硫喷淋塔进行了空塔和喷淋状态下热态流场数值模拟。计算中选用k—ε模型作为计算模型,并结合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模型,用SIMPLE算法计算。结果表明气流分布板对塔内流场、温度场和压力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引入喷淋液后,由于喷淋液滴对塔内流场强烈的整流作用,内部速度明显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85.
程序升温条件下铁及其氧化物在CO存在时对N_2O的还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综合分析仪 (TG FTIR)研究了在还原性气氛下Fe及其氧化物对N2 O的催化还原作用 .研究发现铁氧化物对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能力相当弱 ,而Fe可以高效地降低N2 O分解的初始温度和提高N2 O向N2 的转化率 .在Fe和CO的作用下 ,N2 O的初始分解温度为 92 0K和 10 0 0K .在 112 3K时 ,N2 O的转化率达到 95 %和 80 % .TG/DSC曲线表明了在Fe与N2 O反应过程中CO的作用表现为通过与N2 O在反应表面的竞争吸附使铁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铁 ,X射线衍射证明Fe与N2 O反应后的氧化物为Fe2 O3 ;扫描电镜对反应后Fe表面物理形态的研究发现 ,在CO作用下 ,Fe的表面呈松散结构 ,可以保证Fe对氮氧化物反应的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86.
采用索氏抽提,多级硅胶/氧化铝柱层析等预处理方法,提纯分离出垃圾焚烧炉飞灰中的噁并进行GC-MS分析,检出所测样品中存在有6~8个氯取代的二噁。  相似文献   
87.
贝壳流化床燃烧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添加脱硫剂和空白试验对比的方法,对两种贝壳和一种石灰石在流化床中的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化床条件下,河蚌壳的脱硫性能优于石灰石和贻贝壳.3种脱硫剂在试验范围内的脱硫效率随钙硫比增加而增加,当钙硫比为2.5时,河蚌壳的脱硫效率达到最高;河蚌壳在950~1000℃范围内脱硫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1000℃时,脱硫效率达到72.96%,其他两种脱硫剂的脱硫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比较试样煅烧后的微孔直径发现,河蚌壳的微孔直径大于0.1靘,而另外两种脱硫剂的微孔直径小于0.05靘的占有很大份额,表明脱硫剂微孔直径对脱硫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对煤粉锅炉掺烧石油焦的污染物排放特性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煤焦粉的细度对燃烧性能影响很大,因而间接地影响NOx,SO2排放;煤焦掺混比以及煤、焦各自的含氮、硫量对NOx,SO2排放影响明显;烟气中SO2的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α的增大而减少,过量空气系数α在1.3~1.4之间时,烟气中NOx的浓度最高.现场调试结果与实验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煤焦粉细度、煤焦掺混比以及煤焦中含氮、硫量对其燃烧特性以及NOx,SO2排放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细度及煤焦掺混比投入生产运行中.   相似文献   
89.
舟山市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环境空气中传输和反应过程复杂,本研究利用舟山市国控点2014年的监测数据对臭氧污染时空分布开展了统计分析,并利用CMAQ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模型模拟了舟山市2014年臭氧污染形成,选用ISAM(integrated source apportionment method)源追踪算法计算来源贡献率.结果表明,舟山市春秋季节的臭氧浓度相对较高,浓度高值出现在午后13:00~15:00.普陀站的臭氧平均浓度最高而位于中心城区的临城站最低.臭氧总体浓度不高,但易出现单日浓度高值,其中5月臭氧超标率最高.舟山市本地臭氧形成主要受VOCs浓度控制,而源解析结果表明舟山市全年外来源占总贡献的69. 46%.本地源中,工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非道路移动源的贡献率相差不大,且表现出显著的港口城市特征,船舶源、石化源、储运源分别占总贡献的4. 45%和1. 01%和1. 80%.控制臭氧污染应采取周边区域联防联控的措施,以VOCs排放源为主,不同来源协同调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0.
氯化铜被认为是对二■英(PCDD/F)生成促进作用最强的金属催化剂,温度和氧气含量是影响其催化二■英生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50~550℃间8个不同温度点及0~20%间4种不同氧气含量,系统性地研究了温度和氧气含量对含氯化铜模拟飞灰(MFA)生成二■英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指纹特性探讨二■英的生成路径和机理.结果发现,290~350℃之间二■英生成量较高,且在290℃时二■英总量达到最大值;氧气含量为10%时二■英生成量达到最高.研究二■英同分异构体分布可从分子层面为研究其生成路径和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因此,本文分析了四至八氯代PCDD/F的全部异构体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温度和氧含量范围内,温度对二■英生成路径的影响高于氧气含量.最后,重点讨论了2,3,7,8位氯取代的17种有毒异构体的分布随温度和氧气的变化情况及生成路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证实了氯化铜催化二■英从头合成过程中存在经由氯酚路径生成的异构体,并讨论了不同工况下氯酚路径对二■英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