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现状分析,结合建筑施工的特点,提出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回归分析法是分析相关因素相互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应用在预测分析中,如在市场预测时的产品需求预测,而这种方法亦可用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方程,从而表明消耗-生产之间的关系,并更深入地对绩效进行简单的分析,本文就一元线性回归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人组成的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分析和显示的系统。是用来绘制和分析客观存在的空间地物以及发生在地球上的与空间有关的事件的计算机工具。"十二五"时期,随着牡丹江市环境保护工作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建立健全统一的环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是提高环境保护整体信息化水平,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达克罗技术是取代电镀钝化技术的新的工艺方法,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牡丹江市生活垃圾基本情况的介绍,给出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流域西阁至柴河大桥70公里江段是牡丹江市区、宁安市、海林市3个重要控制单元所在地,也是牡丹江流域水质较差的江段,研究此江段各排污口COD、氨氮总量分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牡丹江西阁至柴河大桥江段排污口分布及排污情况调查,建立该江段COD、氨氮输入-响应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河网、水下地形、冰盖的影响,并进行预测,对沿江排污口总量进行分配及治理方案优化设计,对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牡丹江总量分配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作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是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通过研究小流域的污染防治对策,可以解决牡丹江的污染及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在支流中起到示范作用,从而防止危害松花江的水质安全。本文以“十二五”规划思路为依托,以牡丹江流域为例,探讨小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牡丹江市在城市污水和污染源在线监控两个方面引入第三方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来看,牡丹江市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费用补贴渠道需要完善、污染治理领域亟待拓展、相应扶持政策亟待完善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污水市场化运营范围、引入多方参与环境治理第三方运营、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等对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立足现有条件,扩大推广范围,从而引导牡丹江市环境治理第三方运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合理地制定牡丹江市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牡丹江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源、气象条件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对目前常用的容量测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牡丹江市的实际情况,认为A-P值法为目前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型,并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为牡丹江市合理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用美国戴安公司ICS-1000型离子色谱;IonPacCG12A分离柱;CSRS3004mm抑制器;对环境水样中氨氮指标进行检验并与纳氏试剂光度法做比较以分析其可行性。经实测分析结果看离子色谱法的线性相关性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环境标准平行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质控分析要求范围之内;各个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在要求控制范围之内;与钠氏试剂光度法测定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性好。本方法线性范围广,测定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尤其更适用于大批样品多项目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