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353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Eh、pH和铁对水稻土砷释放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水稻水淹管理是导致水稻土砷大量释放和水稻对砷富集累积的关键环节.为研究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和铁对水稻土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有氧/厌氧和间歇式有氧水淹培养方式,并分析土壤Eh、pH值、溶解态砷和铁(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厌氧水淹培养具有最大的砷释放量,且随着土壤Eh降低,砷(Ⅲ)和总砷(Ⅴ)的浓度均显著提高,其中相比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砷(Ⅲ)和砷(Ⅴ)浓度分别提高了1.37μg·L~(-1)和0.99μg·L~(-1);相反,间歇式有氧水淹处理砷的释放量则相对较低,当有氧处理时间最长(6 d)时,砷的释放量最低.土壤Eh与pH值和砷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均与土壤溶液砷呈指数关系,且随着土壤Eh降低和pH提高,水稻土砷的释放速率增大;土壤溶液铁(Ⅱ)与砷则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8,P0.001).水稻土微环境中Eh降低和pH值提升是驱动砷释放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氧水管理模式是能够抑制砷的释放和降低水稻对砷吸收累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82.
游离氨(FA)耦合曝气时间对硝化菌活性的抑制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本试验采用3个标记为R_(Ahead)、R_(Exact)和R_(Exceed)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实现短程硝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游离氨(FA)耦合曝气时间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的抑制影响.本试验在3种FA浓度(0.5、5.1、10.1mg·L~(-1))耦合3种曝气时间(t_(Exact):氨被完全氧化时停曝气;t_(Ahead):氨被完全氧化前30 min停曝气;t_(Exceed):氨被完全氧化后30min停曝气)的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当FA浓度达到10.1 mg·L~(-1)时,3种系统均实现了短程硝化,但短程硝化实现的快慢关系为:R_(Ahead)最快、R_(Exact)次之、R_(Exceed)最慢,其所需运行周期分别为56、62和72.此外,3种系统中,相对于AOB,NOB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导致AOB活性始终高于NOB活性,且AOB和NOB菌属活性(η)强弱关系差异较大,AOB活性强弱关系:η_(RExceed)η_(RExact)η_(RAhead),其值分别为104.4%、100%和85.8%,NOB活性强弱关系:η_(RExceed)η_(RExact)η_(RAhead),其值分别为71.2%、64.9%和50.2%.  相似文献   
583.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HRGC/HRMS)测定了我国西北某医疗废物焚烧炉排放烟气及周边环境空气、土壤和植物样品中2,3,7,8-PCDD/Fs含量和组成,并对周边环境中二噁英来源进行了初步解析.监测结果表明烟气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均值为184 ng·m-3,远超医疗废物焚烧废气排放标准限值(0.5 ng·m-3),环境空气、土壤和植物样本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均值分别为7.30 pg·m-3、52.5 pg·g-1、146 pg·g-1,均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污染源下风向上的环境空气样品中二噁英浓度明显高于上风向上样品中的浓度,下风向样品中的浓度随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浓度的样本距污染源700 m左右.烟气样品2,3,7,8-PCDD/Fs同类物单体质量浓度(毒性当量)分布特征与主导风下方向空气、土壤、植物样本中的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样本二噁英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同类物分布特征及主成分分析数据均表明,该区域环境中二噁英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焚烧烟气排放.  相似文献   
584.
提高柠檬酸钠净化甲苯废气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柠檬酸钠溶液为吸收剂,添加三种不同的添加剂在填料塔中进行了吸收法净化含甲苯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添加柠檬酸,无机盐助剂、聚乙二醇(PEG200)以及三者的组成对柠檬酸钠吸收剂去除甲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5%柠檬酸钠吸收剂分别添加柠檬酸时pH=6,无机盐0.05%硅酸钠、0.1%磷酸钠和0.1%碳酸钠,0.5%聚乙二醇时,对甲苯净化效率及吸收容量都有显著提高。当三种添加剂组合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85.
广东省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1997年-2007年广东省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等软件,分析了广东省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三次非线性环境经济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三废”的排放特征较符合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广东省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仍呈上升趋势,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6.
条件价值法在生态资产估算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件价值法(CVM)是在效用最大化理论下,利用假设市场的方式揭示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评估公共物品价值的方法.该方法灵活、简单、数据获取容易、适用性较宽,自从1963年Davis R开始使用条件价值法以来,该方法在生态资产评估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不断提高,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物品与服务价值估价,特别是对生态资产存在价值与遗产价值的估算,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条件价值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与争议,以及在生态资产估算中的应用与国内外进展,最后针对条件价值法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前瞻性探讨与评价.  相似文献   
587.
pH对高氨氮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反硝化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考察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过程pH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反硝化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在SBR系统实现稳定短程生物脱氮(120d运行)的基础上,取SBR反应器内的污泥进行不同NO2--N浓度(5、10、20、40、60、80和100mg·L-1)和恒定pH梯度(6.5、7.0、8.0和8.5)下的反硝化批次试验,基于建立的反硝化动力学方程,确定不同pH条件下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动力学常数.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菌的还原活性受pH影响较大,pH6.5、7.0和8.5时的最大比反硝化速率(k)分别为pH8.0时的49%、61%和63%;4种pH条件下,NO2--N比反硝化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均符合Monod方程,然而不同pH下Monod方程曲线一级反应部分的长短不同,由此导致半饱合常数(Ks)和最大比反硝化速率(k)差异较大,pH8.0下Ks和k最大,分别为15.8mg·L-1和0.435g.g-1.d-1.  相似文献   
588.
广东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广东省经济系统在1990~2005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广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不考虑水的情况下.物质输入与输出量均在不断增加(年均分别为4.50%和3.87%),但均小于GDP的增长速度(14.62%),二者成正比,物质消耗强度和物质输出强度也在逐渐上升,说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消费的增长,从而导致输出的增加;②水输入输出量以及废水排放强度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增长速度较快,加重了对区域水环境的压力;③单位GDP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均在不断降低,表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输出效率得到明显提高;④物质输入输出与GDP回归分析表明.区域物质输入与GDP、区域物质输出与GD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⑤IPAT模型分析表明,区域过程排放(RPO)受到技术水平提高的限制,但由于国民福利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RPO仍以年均2.67%的速度增长.但远小于GDP的增长速度,表明区域经济和环境处在相对解耦状态,广东省正逐步走向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89.
利用小型EGSB反应器培养的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进行Cr(Ⅵ)去除实验,考察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对Cr(Ⅵ)的去除特性及对总Cr的平衡吸附并进行吸附等温式拟合.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Cr(Ⅵ)的去除是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了还原及吸附作用.颗粒污泥对Cr(Ⅵ)的去除作用与环境因素、颗粒污泥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完整程度等密切相关.对Cr(Ⅵ)的去除速率随颗粒污泥投加量及Cr(Ⅵ)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提高振荡速度和温度均可提高Cr(Ⅵ)的去除效率及对总Cr的吸附速率,但当振荡速度达到150r·min-1时或温度达到40℃时颗粒污泥会出现结构的离散并降低总Cr的平衡吸附量;pH值越低颗粒污泥对Cr(Ⅵ)的去除效率就越高,但颗粒污泥表面的硫化物在pH值为酸性时会转化成H2S气体逸出,并因此影响对总Cr的吸附效率.颗粒污泥对总Cr的最大吸附量为6.84mg·g-1,其对总Cr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590.
海洋环境保护经济损益评估——以珠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首次计算了珠江口毗邻海域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和不同规划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从而间接获得了碧海行动计划实施后将产生的经济效益数据,结合计划投资,对珠江口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的经济损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珠江口毗邻海域总经济价值为2015亿元/a,现状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32.9亿元/a,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