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2.
当前,距离2020年实现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目标的时间不到两年,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仍面临着资金投入空缺较大、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文在明确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意义和必要性后,全面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形势,深刻阐述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制约因素,并分别从事权划分、推进方式、奖惩机制和思想意识四方面,提出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助力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十三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绘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与改革蓝图。"十三五"以来,《规划》实施推动了环境经济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在筹集环保资金、调控环境行为、激励企业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本研究采用逻辑框架法对《规划》中期实施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28项《规划》任务中,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等13项任务进展良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11项任务进展较好;环境信用建设"入法"等4项规划任务进展较小或者进展一般。研究表明《规划》总体实施顺利,评估工作也为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4.
科学划分控制单元是实现流域水环境精准、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为满足新时期中国流域系统治理和“三水”统筹的新要求、新任务,设计建立了一种新的控制单元划分技术方法,将中国重点流域划分为3442个断面控制单元和822个流域控制单元。基于控制单元划分成果,进一步构建了包含流域—流域控制单元—断面控制单元—控制断面—水功能区5个层级逐步细化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实际案例分析与论证表明,新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能有效促进流域水环境管理各项措施落地,可进一步推动流域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并为“三水”统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5.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不同阶段工作中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保证模型应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制定标准化的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流程十分必要。在对国内外的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中国地下水模拟预测标准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相关标准目前的应用现状,提出加快构建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增强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的约束性、提高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的精细化程度等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今后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标准体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框架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W”型变化,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时间上呈波动变化,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呈西高东低分布。综合评价中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分别呈下降、上升、上升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2015年最低(0.109 6),2019年最高(0.212 1)。研究显示,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所改善,仍需提高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账户的用水效率,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复合性危机事件,评估总结应对疫情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实践进展,识别我国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应急措施的进展分析,总结了重大疫情下环境应急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建议要健全针对重大疫情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8.
202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在国际上引起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版相较于2005版的主要更新内容,以及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之间的差异。基于我国2017年以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比较了使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对我国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差异。同时,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空气质量现状和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要求的差距,以及我国空气质量在全球国家中的位次。评价结果显示:如果将2021版指导值作为评价标准,则2021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日评价值达标比例仅为19.8%,所有城市的年评价指标均不能达标;我国PM2.5和O3暴露水平在全球203个国家中均处于世界中后水平。本文建议结合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的新要点,适时启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及相关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工作,引导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29.
生态环境规划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工具,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生态环境规划相关数字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态环境规划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分析了传统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一些技术方法落后、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有待深入、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生态环境规划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数值模拟、大数据分析、数字空间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为促进相关单位准确理解《医疗废物消毒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HJ 1284-2023)各条款,推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行业全面执行环境管理技术要求,结合行业典型工艺路线、特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现状,对新发布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解读。技术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医疗废物环境管理体系,更好的推进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