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国家“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实施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税政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本文梳理了“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进展。2016—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生态文明建设支出达到3.1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4.8%,有力支撑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需求,从支出渠道、重点领域财政支持政策、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高项目绩效等方面提出了继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82.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等政策措施实施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为科学评估"大气十条"的效果,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和市场价值法核算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人体健康、农业、建筑材料和清洁损失减少的效果,并通过货币化北京市"大气十条"的政策收益,从而肯定地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成效.结果表明:①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改善效益稳定增长,2013~2017年分别达到-19.82、-18.93、157.07、152.64和223.30亿元,在当年GDP占比分别为-0.85‰、-0.81‰、6.68‰、6.16‰和8.77‰.5 a实施的总效益为494.26亿元,占GDP总值的4.11‰.②改善效益以健康损失改善效益和清洁损失改善效益为主,体现了颗粒物浓度降低带来的明显效果.③北京16个行政区大多在政策后期达到较高效益,其中延庆区、密云区、平谷区、昌平区、通州区、石景山区和朝阳区这7个区连续5 a改善指数为正,朝阳区和海淀区等由于人口密集,大气污染暴露人口多,获得效益稍差.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北京市"大气十条"实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83.
甲烷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6%,对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贡献率达25%。一半以上的甲烷排放来自人为源。甲烷浓度在近年来持续快速上升,从工业化初期的750ppb左右迅速攀升至2021年年底的1910ppb。甲烷排放控制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实践和经验,本文对相关国际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从科学设计甲烷减排目标和实施路径、针对重点领域实施差异化排放管控、强化市场经济手段应用、建立健全甲烷排放的监测监管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甲烷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4.
工业涂装行业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综合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涉及行业广,排放环节多,排放量大.确定不同行业的排放特点、治理现状与减排潜力是制定差异化的防治技术路线的基础.本文根据工业涂装行业排放占比,选取家具、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集装箱、机械制造、船舶、钢结构等行业开展源头替代、涂装工艺和设备、无组织排放收集以及末端治理等环节VOCs减排研究,分行业归纳总结VOCs排放特征,梳理VOCs控制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评估各行业VOCs全过程控制整体水平,识别工业涂装VOCs控制的薄弱环节,计算不同减排路径下各行业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工业涂装行业普遍存在低VOCs含量涂料替代不足、自动化涂装方式占比低、无组织收集率偏低以及高端末端治理设施覆盖率偏低等问题,实施工业涂装行业全过程控制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2)不同工业涂装行业减排重点应有所差别,木质家具、船舶和钢结构的VOCs减排潜力主要为源头替代及工艺改进,其减排潜力分别占本行业总减排潜力的80.3%、75.5%和68.2%,而汽车制造、集装箱、机械制造行业的重点减排环节以无组织收集和末端治理为主,该环节减排潜力分别占本行业...  相似文献   
485.
以资阳市小流域为例,以水质断面改善为导向,结合小流域污染物核算,识别水质断面超标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COD和NH3-N在城镇生活污染中占比最大,TP在农田径流污染中占比最大,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对不同流域的影响都较大,工业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影响相对较小。以“污染源核算-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水质改善”为治理思路,识别小流域共性和个性问题,择取污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河道清淤、生态拦截沟渠、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补水活水等工程,开展农业面源、产业结构、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等管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建立健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确保水体水质改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86.
河流磷含量是河流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河流磷的循环和含量的关系已经被广泛关注,但河流磷的来源及其对河流磷通量的贡献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近10年来,长江流域磷矿、磷化工和磷石膏(简称“三磷”)的陆源输入可能是河流磷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三磷”的入河量及其对长江关键断面磷通量的贡献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流域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土地利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收支、河流strahler分级理论、河道截留的“spiraling”理论等,模拟流域陆源磷的入河量、长江关键断面磷输送通量及“三磷”入河量对长江输送磷通量的贡献份额,并将模型结果与长江关键断面连续2年(2016—2017年)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10—2017年多年总磷入河量约为52.0×107 kg,总磷入河模数为(285.19±23.38) kg·km-2·a-1.流域总磷入河量主要受到面源输入和“三磷”输入的控制, 其中,“三磷”入河量从9.23×107 kg增加到26.57×107 kg.长江流域“三磷”入河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金沙江下游、乌江流域、长江上游地区、岷沱江流域、汉江和长江中游等子流域“三磷”贡献了长江磷输送通量的32.8%,是长江磷的主要来源之一.模型情景分析揭示情景3、4、9减排效果显著且可以实现,建议作为当前长江水环境磷规划管理工作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8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出短板。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理论实践的不断深化,生态处理与资源利用已成为其治理的主导方向。发挥好农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实现生活污水就地消纳,为打破“照搬城镇模式”固有思维束缚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阐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理论内涵,梳理政策演进和实践探索,提出统筹推进一体化治理、完善设施管理制度体系、力戒工作“形式主义”、推动“政产学研”融合、搭建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等对策建议,服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决策管理,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供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488.
目前我国的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合环境管理的要求.从污染源负荷、污染物释放可能性、受体特征三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灵敏度分析法对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构建了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方法,将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级,并运用所构...  相似文献   
489.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财税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在梳理政策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识别,包括弃风弃光现象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不到位、财税优惠政策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政策执行的配套机制不足等。从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多种渠道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适时优化调整财政支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90.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和先行区,丰富建设内涵、深化建设内容、拓展建设领域、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需要进一步发挥各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形成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格局,坚持系统谋划,创新提升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模式,强化政策协同和宣传激励,形成各地区全社会合力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丰富的地方实践和坚实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