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01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41.
采用水泥混凝处理重庆山区某隧道施工废水。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投加量的增加,出水pH显著升高,电导率则先减后增;水泥投加量1 g/L,沉降时间30min时,SS平均去除率93.92%,出水浓度68mg/L;最佳沉降时间控制在30~60min;SS去除率随着初始浓度提高而逐渐上升;废水总COD、TP主要由SS贡献,水泥去除效...  相似文献   
142.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物质,广泛来源于室内外聚氨酯产品的使用,对人体呼吸道、肺、肝脏、遗传及免疫系统等均有严重的破坏性.目前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盐酸奈乙二胺比色测定法、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并对环境中TDI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重庆市不同材质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采集和监测2010年雨季重庆市同一区域的2条不同材质公路的3次降雨径流过程水样,研究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径流的污染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2种材质路面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标准(GB 3838—2002);沥青路面径流中总悬浮物(TSS)、COD和TP的浓度明显高于水泥路面,分别为水泥路面的2.05、1.35和1.27倍;沥青路面污染物的初始浓度普遍高于水泥路面,TSS和TP浓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滞后于水泥路面.在2010年6月19日、7月4日和7月9日的3场降雨事件中,沥青路面30%径流量与此时径流污染物浓度之比的平均值(FF30)分别为水泥路面的1.26、1.07和1.32倍.沥青路面坑槽较多和成分复杂是导致其表现出不同于水泥路面的径流污染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重庆秀山锰矿区土壤和植物锰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现场取样对重庆秀山锰矿区锰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锰矿区矿渣堆以及农田土壤Mn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及部分农田土壤Mn污染极其严重。矿区植物对Mn的吸收表现为富集型植物(如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根部囤积型植物(如紫花香薷Elsholfizia argyi Levl.)、规避型植物(如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可根据其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修复Mn污染土壤。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矿区种植蔬菜的Mn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发现辣椒、萝卜的食用部分受Mn污染极严重,长期食用这些蔬菜对人体健康存在很大风险。  相似文献   
145.
通过模拟试验,比较研究EDTA、柠檬酸和EDTA与柠檬酸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Pb的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土壤中Cd、Pb的释放量增加,最大释放率分别为0.9%、8.1%;随着EDTA浓度的提高,土壤中Cd、Pb的释放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3%、24.2%;两种萃取剂联合作用提高了土壤中Cd的释放率,能有效地释放土壤中的Cd、Pb,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85%、17.3%。  相似文献   
146.
巯基改性海泡石吸附水中的Hg(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婧如  陈本寿  张进忠  刘江 《环境科学》2016,37(6):2187-2194
为发展高效低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促进海泡石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巯基乙酸改性天然海泡石,并对改性材料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比表面、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海泡石对水中Hg(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有机改性向海泡石中引入了巯基,改性海泡石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空隙增多,且带有更多的负电荷,有利于提高其对Hg(Ⅱ)的吸附能力.改性海泡石吸附水中Hg(Ⅱ)的最佳p H为6,30℃时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吸附速率常数为0.063 mg·(g·min)~(-1);吸附热力学特征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改性海泡石对Hg(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256 mg·g~(-1);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7.
有机物料对两种紫色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名豪  卢吉文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6,37(6):2291-2297
以猪粪沼渣(PM)、牛粪沼渣(CM)、污泥堆肥(SC)、农村生活垃圾堆肥(RWC1)、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泥的堆肥产物(堆肥过程中添加20%的污泥,RWC2)为材料,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入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基本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铵态氮非酸解氮氨基糖态氮.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酸性紫色土的NH~+_4-N和NO~-_3-N含量,而石灰性紫色土中猪粪沼渣和污泥堆肥显著提高了NH~+_4-N的含量,牛粪沼渣却使其NO~-_3-N含量降低.牛粪沼渣对酸性紫色土氮矿化量的影响不显著,使石灰性紫色土的氮矿化量降低,其余4种有机物料均明显提高两种土壤的氮矿化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氨基酸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和有机物料的性质不同而异,特别是有机物料中的有机质含量、C/N以及有机氮组分.  相似文献   
148.
1株高效去除氨氮的红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娇  杨冲  倪九派  李振轮 《环境科学》2016,37(6):2276-2283
从云南某一沼泽地中分离筛选出1株可降解氨氮的光合细菌psb1,细胞形态及活细胞特征吸收光谱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基本一致.光合细菌16S r DNA特异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sb1与Rhodopseudomonas sp.同源性达99%,且细菌叶绿素Y亚基的蛋白质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sb1与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相似性最大,为99%.但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主要脂肪酸分析发现菌株psb1与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有较大差异,菌株psb1不能利用葡萄糖和甘露醇等,且含特定脂肪酸C_(18:1ω6c).单一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菌株psb1最适生长温度和p H分别为40℃和7.0,最优生长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 H为6.0~7.0,30℃条件下厌氧光照培养,投加0.4%的psb1菌剂对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达99%以上.说明光合细菌psb1为Rhodopseudomonas属的一个新菌,能高效去除氨氮,在景观水体水质调控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刘楠涛  吴飞  袁巍  王训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2,43(11):5064-5072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探明青藏高原地表水中汞的形态、分布和来源特征对认识高寒地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汞在高寒地区地表水中的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藏高原长江源和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丰水期地表水中总汞(THg)、颗粒态汞(PHg)和溶解态汞(DHg)的浓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PMF模型定量解析地表水中汞的来源.结果表明,长江源和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中ρ(DHg)均值分别为(2.96±1.26) ng ·L-1和(2.47±0.83) ng ·L-1,二者无显著差异;而长江源流域地表水中ρ(THg)[(10.69±11.14) ng ·L-1]和ρ(PHg)[(8.46±11.41) ng ·L-1]显著高于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中的ρ(THg)[(3.37±2.03) ng ·L-1]和ρ(PHg)[(1.13±1.02) ng ·L-1)](P<0.05).此外,考虑到较低的汞浓度水平和甲基化程度,研究区内汞的生态威胁较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源流域地表水中汞以PHg为主要形态,其浓度变化主要受冰川融水输入、土壤侵蚀和降水等因素影响;DHg作为黄河源流域地表水中汞的主要形态,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制于汞和溶解性有机质(DOC)的结合作用.空间分布上,河道坡降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差异可能是导致长江源流域地表水中THg和PHg浓度随水流方向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关键因素.PMF模型解析结果表明,长江源和黄河源区地表水中51.4%的汞来源于大气沉降,38.8%的汞来源于水流对土壤岩层或沉积物的侵蚀作用,而9.7%的汞来源于土壤径流或渗流的输入.  相似文献   
150.
磷、锌和镉交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和锌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祖苹  刘汉燚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2,43(11):5234-5243
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控制作物重金属积累的有效手段.采用交替固定两因子的单一因子水平设计,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磷(P)、锌(Zn)和镉(Cd)不同水平组合对小白菜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Zn、Cd积累的效应和机制,为Cd污染土壤中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量P和Zn的添加均能促进小白菜生长、抑制Cd在小白菜中的累积,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P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和提高小白菜抗逆性减少小白菜对Cd的吸收,而Zn主要通过促进作物生长的稀释作用和植物体内生理拮抗作用抑制小白菜Cd的累积;外源添加1 mg ·kg-1 Cd胁迫时,小白菜抗氧化胁迫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大量积累;P和Zn均可提高CAT活性而提高小白菜抗氧化胁迫能力,缓解Cd毒害,而对POD活性影响不大;外源添加P和Zn与Cd胁迫含量比ω(Cd):ω(Zn):ω(P)为1 :10 :200时,小白菜产量最大(55.72 g ·pot-1),且可食部Cd含量低于国家绿叶蔬菜中Cd限量50 μg ·kg-1的标准要求(GB 2762-2017);增加P和Zn占比,Cd积累量进一步下降,但小白菜产量降低.因此适当施用P和Zn肥可降Cd并增产,实现蔬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