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王健  王根龙  宋飞  赵法锁  王佳运  李树兴 《灾害学》2021,(1):207-211,222
志丹县的河流岸坡常表现为坡脚泥岩凹进、 坡体砂岩凸出的悬臂梁形式,崩塌灾害时有发生.以志丹县"牛沟川河流塌岸"为对象,研究了近水平层状砂泥岩互层边坡悬臂梁崩塌的破坏机理.经现场调查,塌岸边坡破坏类型为悬臂梁式崩塌,悬臂梁危岩体的主要成因为河流的长期侧向侵蚀作用及砂泥岩互层的长期差异风化作用;在现场调查基础上,考虑自重、...  相似文献   
252.
信用是人类社会契约精神和信任关系的表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良好的信用体系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交易效率,促进社会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信用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市场经营、会员制经营、公共经营三种模式.21世纪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飞速发展,制度监管框架正在逐步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  相似文献   
253.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部署、灾害预警以及风险管控的基础,针对评价因子在量纲、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准确性等问题,以陕西省子长市作为研究区,引入信息量(information value, INF)模型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提出一种信息量融入GA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首先,从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坡度、坡向、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等9个评价因子,利用INF模型将各评价因子量纲进行统一,构建样本数据集;然后,利用GA迭代求解SVM关键参数c和g的最优值;最后,将全区点集属性数据代入训练好的模型中求解并输出子长市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值,将该值代入ArcGIS软件得到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信息量融入GA优化SVM模型得到的子长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准确率为93%,优于INF模型和...  相似文献   
254.
为深入研究广州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于2011年春季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采用人工冷凝方法采集了33个冷凝水样品,对其进行pH和阴阳离子分析,以探讨这些冷凝水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石牌校区绝大多数冷凝水样品的pH值分布范围为5.65 ~7.11(个别样品pH值为5.06),平均值为6.45,显示其已不属于酸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去10多年特别是广州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在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冷凝水的阴阳离子总浓度(TDS)介于195.96~1267.76 μeq·L-之间,平均为395.46 μeq·L-1;各离子浓度高低依次为Ca2、SO42-、NH4+、Cl-、Na+、NO3-、Mg2+、K+、N02-、F-.石牌校区冷凝水的这种离子浓度分布特征指示,其清洁程度差于香港、广东鹤山、云南丽江、青海瓦里关山等地的大气降水,而优于同期采集的石牌校区大气降水;其污染来源除部分属自然源外,还主要与建筑活动、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55.
X射线衍射(XRD)谱形态决定了样品的物相种类和含量,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各种实验条件如样品粒径、装样方式、表面平整度、扫描速率、X射线管功率、发散狭缝宽度对湖泊沉积物和黄土样品衍射谱形态的影响,同时初步讨论了XRD定量分析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样品过250目筛,采用横式填样方式,保持样品表面尽可能平整, 选取2°·min-1的扫描速度,控制X射线管功率为1.6 kW,选取2°的发散狭缝宽度均有利于获得较理想的衍射谱。择优取向、晶体吸收和不同的计算方法对XRD定量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6.
为研究聊城市冬季大气PM_(2.5)中正构烷烃和糖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浓度水平及来源,于2017年1~2月在聊城大学进行PM_(2.5)样品采集,对19种(C18~C36)正构烷烃和10种糖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聊城市冬季PM_(2.5)中总正构烷烃的质量浓度为(456. 9±252. 5) ng·m~(-3),其中,灰霾期的质量浓度最高,约为清洁天的2倍,烟火Ⅰ期与Ⅱ期分别为清洁天的0. 9倍和1. 2倍.采样期间碳优势指数(CPI)值为1. 2±0. 1,植物蜡排放的正构烷烃对总正构烷烃的贡献率(%Wax Cn)为3. 1%~36. 0%,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聊城市大气中正构烷烃的主要来源.聊城市冬季PM_(2.5)中糖类化合物的总质量浓度为(415. 5±213. 8) ng·m~(-3),其中左旋葡聚糖的浓度最高,其次是半乳聚糖和甘露聚糖,三者共占总糖的91. 6%,表明生物质燃烧源对聊城市大气气溶胶具有重要贡献.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聊城市冬季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和糖类化合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   
257.
王美茹  程爱华 《环境工程》2017,35(11):62-65
通过锰砂活化过硫酸钠产生的自由基降解苯酚,探究反应时间、锰砂与过硫酸钠的投加比、药剂投加量、pH、苯酚浓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间为15 min,催化剂与氧化剂的投加比为1∶5,锰砂投加量为0.2 g/L,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 g/L,pH值为2,苯酚浓度为250 mg/L时,苯酚的去除率可达84.18%。通过自由基的鉴定试验发现,锰砂/过硫酸钠体系中产生了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参与苯酚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锰砂去除苯酚、过硫酸钠氧化苯酚以及锰砂活化过硫酸钠降解苯酚的反应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且锰砂活化过硫酸钠产生的自由基明显加快了苯酚降解的反应速率。经研究验证,锰砂活化过硫酸钠是一种高效可行的苯酚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258.
索尔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的北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研究资料匮乏。通过对索尔库里北盆地彩虹沟剖面新近纪中后期沉积物的古地磁测年和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质谱分析,揭示了索尔库里盆地13.5~2.5 Ma长序列气候演变过程。13.5~9.2 Ma时期相对冷干,9.2~5.3 Ma时期相对温湿,5.3~3.9 Ma时期相对暖湿,3.9~2.5 Ma时期再次转为冷干。11 Ma左右,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到阻止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北方运输的高度,地处走滑盆地的索尔库里地区逐渐变得极其干旱,标志着亚洲内陆干旱化在此背景下开始。红粘土磁化率和碳氧同位素变化等证据显示,西风在本区贯穿始终,而季风的出现加剧了亚洲内陆古气候的干湿更迭,对区域及全球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9.
泰山夏季PM2.5中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泰山夏季大气PM_(2.5)中二元羧酸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分子组成及来源,于2014年7~8月在泰山山顶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分析其二元羧酸类化合物、生物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示踪物(异戊二烯、α-/β-蒎烯及β-石竹烯的氧化产物)、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无机离子.结果表明,泰山夏季PM_(2.5)中二元羧酸的总浓度为(376±189)ng·m-3,其中草酸(C2)的浓度最高,其次是丙二酸(C3)、丁二酸(C4)和壬二酸(C9).泰山地区二元羧酸总浓度高于海洋地区,但低于城市和其他高山地区,表明受人为污染影响较小.C2/C4、C3/C4和F/M比值表明二元羧酸主要来自光化学氧化,且氧化程度较深.C9占二元羧酸的相对含量、C9/C6和C9/Ph比值均高于城市、海洋与高山地区,表明泰山地区SOA主要受生物源的影响,而非人为源.通过与模式估算值的对比及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泰山夏季二元羧酸类SOA主要受当地生物源光化学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0.
围绕格尔木地区枸杞果农药残留问题,开展从枸杞植株-蜂蜜-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环境中农药残留水平及枸杞果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采集地下水、枸杞果实、枸杞茎叶、枸杞蜂蜜以及土壤样品76个,对11种常用农药进行检测,在各种农药残留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急性参考剂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6份样品共检出吡虫啉、阿维菌素、草甘膦和多菌灵4种农药,农药种类残留最多的是枸杞叶和土壤样。从平均残留量和最高残留量来看,吡虫啉在枸杞果实、枸杞叶和土壤中残留量相对较高,最高残留量达88μg·kg~(-1),而在地下水和蜂蜜样中相对较低;其余农药的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和枸杞叶中,阿维菌素和草甘膦在土壤中最高分别达45.5μg·kg~(-1)和1 270μg·kg~(-1),多菌灵在枸杞叶中达到8 400μg·kg~(-1)。4种农药在系统迁移过程中的差异性:草甘膦在土壤中降解性能好,主要残留于土壤中,呈现地表累积特征;多菌灵不溶于水,不易迁移,多残留在枸杞的植株中;吡虫啉具有渗透性强,附着力好、耐冲刷等特点,在土壤、地下水、果实及植物等环境中表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阿维菌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降解不稳定,同时受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在土壤-地下水迁移过程中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均小于100%,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