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铅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形式之一,并且随着工农业生产铅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铅污染来源复杂,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污染源并弄清其迁移转换机制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随着同位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铅同位素示踪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文阐明了铅同位素示踪机理和组成特征,参考了国内外铅污染源示踪应用实例,分析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剖析了其迁移速率和迁移路径的机理以及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的定量解析,最后针对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应用中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污染源解析与污染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良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贵州省"工程性"缺水突出的问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日综合用水量和单位水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入指标,GDP作为产出指标,对贵州省9个州市2010年和2013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属中等水平,贵阳市、遵义市和毕节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加大技术投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节水意识是提高贵州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3.
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小试装置处理垃圾渗滤液,以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温度、压力、氧化剂比例K和催化剂等因素对渗滤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K值单因素实验条件下,温度480℃,压力26 MPa,K=3.0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加入催化剂能够提高COD和氨氮去除率,当Cu2+浓度为45 mg/L时,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8.9%和38.8%。正交试验表明,主要的工艺参数中温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剂比例K,压力影响最小。试验结果的氨氮去除率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各污染物之间存在相互干扰,氨氮的去除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4.
新休假制度促使我国城市居民旅游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贵阳市作为研究样本的收集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了新休假制度对我国西部地级省会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访者的旅游行为呈现出意愿常态化、时段分散化、动机休闲化、方式亲情化、距离规则化、交通多元化、支出合理化等特征。因此,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应通过创新发展理念、重视市场细分、优化产品开发、拓展宣传渠道、开展休闲教育等途径实现地方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5.
186.
温泉生态旅游是未来温泉旅游的发展方向。温泉生态旅游非常适合在温泉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开展。基于对贵州省息烽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对息烽温泉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开发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能为该区域发展温泉生态旅游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7.
生态系统弹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生态系统弹性强度系数和生态系统弹性限度系数构建了生态系统弹性力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标准差距平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级,对贵阳市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弹性时空演变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市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力分级占比较大的主要为较强、中等和较弱,占总面积的95%左右,其余为很弱和很强的区域,占比约5%;(2)贵阳市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力在2000~2015年大体呈波动减弱态势,其中弹性力分级为较弱和很弱的区域分别增长3.24%和1.12%,而较强的区域则减少2.60%;(3)但弹性力很强的地区面积增加0.83%,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弹性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8.
以小流域为采样单元开展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对建立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预警机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对贵州省乌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及时空特征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1)15年来,乌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2.85%,湿地增加了0.13%,耕地减少了4.52%,其它用地增加了0.02%;(2)乌江流域2000、2005、2010、2015年的景观生态风险度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11.81%、12.05%、13.29%、14.04%,变程分别为10.9、22.8、10.7、12.8 km;(3)15年来,不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在面积上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增加了8.46%、5.57%,弱、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了6.28%、7.28%。由此可见,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使得流域内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9.
李丁  王济  宣斌  张雪  蔡雄飞  赵士杰  张帅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934-2944
通过室内钝化培养实验比较了羊厩肥、石灰和磷酸盐对土壤外源Pb的钝化效果和钝化修复后Pb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Pb的含量,且钝化效果与钝化剂添加量成正比;磷酸盐对外源Pb钝化效果最好,P10处理下土壤中DTPA-Pb的含量降幅达80.53%,羊厩肥钝化效果最差,GM1对DTPA-Pb含量的降幅为6.51%;羊厩肥与磷酸盐将弱酸提取态Pb和可还原态Pb转变为活性更低的可氧化态Pb和残渣态Pb,以降低其活性,石灰将可还原态Pb转化为可氧化态Pb,以降低其活性;3种钝化剂添加均会提升土壤Olsen-P的含量。土壤磷淋溶临界值模型显示,当土壤Olsen-P含量124.25 mg·kg~(-1)时,会发生磷素淋溶现象;Pb在土壤粗砂粒、细沙粒、粉粒和黏粒中的含量差别很大,但赋存形态无明显差异,钝化剂添加会影响外源Pb在各粒级颗粒中的富集及形态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钝化剂主要通过将细沙粒、粉粒和黏粒中的可还原态Pb转化为粉粒和黏粒中的可氧化态Pb来降低土壤Pb的毒害性。研究结果可为3种钝化剂在Pb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高效利用及修复后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贵州省大坝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贵州省万亩(1亩=1/15 hm2)以上的坝子为研究对象,以GIS为技术支撑,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提取研究区10 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引起变化的驱动力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05年、2005~2010年两个时段,耕地面积一直在持续减少,第二时段的变化比第一时段更剧烈;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水域、道路在两个时段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在第二时段比第一时段增加的速度更快,其它3种地类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灌木总体变化是出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耕地在2000~2005年的流向主要是林地,在2005~2010年流向主要是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受人口、经济效益、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