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了弄清楚酸性矿井废水的排放是否对阿哈湖造成了汞污染,研究了阿哈湖中汞的各种赋存形态(包括溶解气态汞、活性汞、颗粒态汞、溶解态汞、溶解态甲基汞、颗粒态甲基汞以及沉积物间隙水体的溶解态汞、溶解态甲基汞)及其在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剖面分布.结果显示,阿哈湖水体中溶解气态汞的浓度为0.04~0.09ng·L-1,活性汞浓度为0.2~1.1ng·L-1,总汞浓度为2.08~19.14 ng·L-1,甲基汞浓度为0.002~0.43 ng·L-1;在沉积物间隙水体中溶解态汞浓度为1.72~19.12 ng·L-1,溶解态甲基汞浓度为0.03~1.57 ng·L-1.实验数据表明,溶解态甲基汞浓度在沉积物下2~5 cm处最高,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与硫酸盐还原菌(SRB)分布呈现较好的吻合,说明水体-沉积物界面是甲基汞的产生地点;并且在沉积物中高浓度硫酸根浓度高达1100 mg·L-1的条件下,硫酸根浓度与甲基汞浓度依然一致.  相似文献   
122.
随着实验地球化学的快速发展,元素在熔/流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元素在硅酸盐熔/流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对近30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固相组成、金属元素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流体组分中阴、阳离子对硅酸盐熔/流体系中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3.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生长茂盛的自然植被及其根部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形态用连续提取法区分为有效态和强结合态,结果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含量成正比。所分析的4种植物体内的Pb、Zn、Cd含量表现为Zn>Pb>Cd。接骨草(SambucusChinensis)和柳叶苦荬菜(Ixerisgracilis)在体内富集、运输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很强,是对污染区生态重建非常有前景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4.
腐殖化度作为气候代用指标首次用于我国泥炭的古气候研究 ,较好的记录了红原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对红原泥炭14 C测年和腐殖化度分析 ,获得了距今 12 0 0 0年较高分辨率红原地区气候变化记录 :11.815~ 10 .9kaB .P .,气候干冷 ;10 .9~ 5 .6kaB .P .,气候湿暖 ;5 .6~ 3.9kaB .P .,气候干冷 ;3.9~ 1.7kaB .P .,气候干冷、湿暖波动 ;1.7~ 0kaB .P .,气候干冷。总体而言 ,大约 5 .6kaB .P .是红原地区由早中全新世的湿暖气候向晚全新世干冷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同时 ,红原泥炭记录的降温事件在北半球具有普遍性 ,反映了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5.
概述了钙同位素分馏机理、分析测定以及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界中钙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过程与生成环境密切相关,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地质成因及地质作用过程。近年来,随着钙同位素的测量技术的创新和改进,钙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它在研究环境生态系统中钙同位素变化规律、海洋钙循环、示踪古海洋和古气候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样品中的44Ca /40Ca比值变化较小,δ44 Ca的变化在-2.88‰~+ 0.92 ‰之间。  相似文献   
126.
利用以水玻璃、硫酸、硫酸铝和废铁屑为原料研制出的聚硅酸硫酸铝铁类混凝剂 ,在静态处理造纸废水的基础上 ,使用自行设计的动态模拟实验装置 ,对贵州省某造纸厂总排口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在最佳水力条件下 ,造纸废水色度去除率达 96.9% ,CODCr去除率达 92 .5 % ,出水水质低于国家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说明复合型聚硅酸铝铁类混凝剂对造纸废水有着优异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7.
贵阳市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贵阳市郊的阿哈湖水库中铁、锰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阿哈湖夏季水体剖面中存在一跃迁层(10m处),在跃迁层附近,Fe2+的含量出现峰值;DO含量大幅减小;活性锰和总锰的含量在跃迁层上方各剖面中相差不大,在跃迁层至剖面底部,它们的含量均增加,但总锰增长的速度更快,各剖面中活性锰的含量是总锰的10%左右.就氧化还原因素在铁、锰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阿哈湖水体剖面可分为3个不同部分,表层到跃迁层处,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铁、锰相互作用程度很弱;在跃迁层至19m处,Fe2+含量相对跃迁层上方含量大为增加,Fe2+在锰的各形态转化中作用明显,活性锰含量随Fe2+含量快速增加而增加;在19m处到剖面底部25m处,活性锰的含量与19m处相差不大,达到最大值,并保持平衡,Fe2+的还原作用已不是锰的各种形态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8.
Si/Al或SiO2 /R2 O3 常常作为表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硅铝比或硅铝铁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中国南方的红土风化壳 ,是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被认为处于或经历了脱硅富铝化阶段。但是在红土剖面上部常常出现该比值不降反升的现象 ,给运用这一指标指示化学风化强度带来了困难。通过对贵州平坝、新蒲及花溪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程度的研究 ,以及对中国南方几种不同结晶母岩上发育的红土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的对比讨论 ,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指出Fe、Al氧化物的下渗和淋失作用及其硅质的相对富集是引起中国南方红土表层出现Si/Al和SiO2 /R2 O3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9.
大气中不同形态汞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作为一种环境优先污染物,汞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毒性很大。大气是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不同形态的汞由于理化性质不同,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准确测定大气环境中各种形态的汞对于了解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1990年以来,大气汞的采集和分析方法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自动测汞仪、低汞空白和高时间分辨率的采样及分析技术相继出现,使得准确测定大气中不同形态的痕量汞成为可能。文章就国内外近10多年来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气态总汞、颗粒态汞、活性气态汞、甲基汞等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0.
广西某地金属冶炼废水外溢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永强  刘丛强 《环境科学》2011,32(11):3312-3317
通过对冶炼厂附近受外溢废水污染农田土壤中V、Cr、Mn、Co、Ni、Cu、Zn、Rb、Sr、Mo、Cd、Sn、Sb、Pb、U及As的含量分析,研究揭示了金属冶炼废水外溢这一突发性污染事件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Zn、Mn、As、Pb、Cd、Sb等金属浓度分别为113.28~212.22、251.67~2 429.29、34.44~130.28、50.63~544.74、63.44~317.33、39.41~551.17 mg/kg,远高于背景值,土壤不仅受到As污染,还有Zn、Mn、Pb、Cd、Sb等重金属的严重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污染程度与当地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冶炼活动密切相关,且污染物有相似的来源或相近的释放规律;剖面分析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较低,土壤酸化明显,部分金属如Zn、Cr、Cd等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冶炼废水外溢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为开展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