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比2007年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环保产业与国民经济42个产业部门间的关联程度及结构的变化,分析得出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关联结构有所优化。"环保产业不环保"的现状已有一定的改善,而"环保产业不服务于环保"的现象仍有碍于环保产业投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大部分环保投资仍在中间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产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因此,政府应通过扩大环保技术投资、强化环境规制等政策打好产业组合拳,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在加强环保产业内部竞争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提高环保产业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环保投资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2.
洪湖是江汉平原重要的淡水水体.为了揭示洪湖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和原因,开展了对洪湖为期一年的采样调查,连续采集12个月水样和一次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营养盐含量.结果表明:(1)洪湖水体营养盐污染水平较高,除氨氮(NH4+-N)外,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难以达到Ⅱ类.(2)空间上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73.
乌江干流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江流域洪家渡库尾至乌江渡坝下的水电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建坝前后的水温实测资料,采用建坝前天然水温和建坝后下泄水温比较法,对乌江干流梯级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天然水温改变最大的电站为洪家渡和乌江渡,前者是受水库水温结构自身影响,后者是梯级联合运行的结果;梯级联合运行使库区水温分层有所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上游梯级电站的建成,电站下泄水温年变化过程趋于均化,与天然水温的延迟也越加明显;不同的水库水温结构对水温累积效应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稳定分层型水库对水温累积具有正效应,混合型水库具有负效应,过渡型水库处于两者之间,体现了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为研究减缓下泄低温水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面临的根本性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本研究采集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砂岩黄壤剖面和石灰土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酸盐含量和土壤碳酸盐δ1...  相似文献   
75.
堰塞湖沉积物是研究水系演化和区域构造活动的关键对象.本文对金沙江奔子栏-巧家河段新生代堰塞湖、下伏河流相及现代河滩沉积物细粒泥沙(<0.063 mm),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各堰塞湖物源变化情况,并探讨对金沙江水系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1.萨赛登、奔子栏、石鼓、涛源和金塘等堰塞湖与现代河滩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  相似文献   
76.
利用大气细颗粒物采样仪器(青岛崂应2050型)和黑碳仪(SootScanTM Model OT21),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对贵阳市城区大气黑碳进行了连续采样和监测.结果表明,大气黑炭的浓度为1.17~12.77 μg/m3,平均值为5.19±1.91 μg/m3,季节变化特征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大...  相似文献   
77.
受多重导水介质影响,喀斯特流域水循环过程复杂,只以水分为研究对象的水文学方法难以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稳定氢氧同位素赋予岩溶水指纹信息,为解译喀斯特流域水循环时空演变与水文功能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论文选取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月尺度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水样采集,结合聚类分析和克里...  相似文献   
78.
水电站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标记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缓解水电建设对鱼类资源影响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标记放流可以帮助人们准确获得鱼类的种群信息,是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标记方法主要有体外标记法、体内标记法、自然标记法、化学标记法、生物遥测法、分子遗传标记法,文章介绍了这些标记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了中国鱼类标记放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鱼类标记方法的科学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对标记鱼类进行回收、建立科学合理的回收体系和加强鱼类回收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通过综合研究试验筛选,研发专门适用以黄磷生产中外排废尾气为原料,匹配当今较先进的甲酸甲酯水解法(改进工艺)生产具有广泛用途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环保型有机强酸———甲酸,完全满足优级甲酸生产的气体净化、提纯、提浓工艺技术,且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0.
污水生态处理由上世纪70年代提出,其实质是结合工程学方法和生态学原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同时解决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利用两大问题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工程的系统结构与功能,工程对林地生态系统影响,同时简要讨论工程的水力负荷强度,灌污量核算,轮灌期制定,从而提出截流井-调节池-污水动力输送-管网-林地-城市景观林地的处理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