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1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17篇 |
综合类 | 220篇 |
基础理论 | 76篇 |
污染及防治 | 67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空间分布及组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DGGE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垂直分布及组成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细菌种群组成波动较大,某些种群对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填埋年龄已达3a的取样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随着垃圾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多—少—多”的变化趋势。各种群间相对密度也呈现由不均一到均一的变化规律,部分层次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化.填埋深度4.0m至6.25m左右的区域是填埋场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的过渡区,该区域细菌种群的多样性较小,亲缘关系相差比较大的种交叉在一起,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从时间因素来看,填埋场同层次微生物群落组成随时间延长,种群构成趋于稳定.表层垃圾1~2a内,细菌种群处于交替更叠的阶段,日趋发育成熟.8.25m以下层次的细菌种群主要受填埋深度影响,与填埋时间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农田林网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归还和分解过程。结果表明,该毛白杨林网系统年凋落物量达0.5545t/ha,其归还率为35.72%。在土壤内枯叶的失重率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80天时为30.46%,360天时为54.71%,540天时为75.16%,其年平均腐解率为0.86。在枯叶的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丧失的排序为N>P>K>Mg>Mn>Ca。 相似文献
94.
水分调节材料对牛粪堆肥氨气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堆制过程中氨气的挥发特征和锯末、稻壳、稻草等不同水分调节材料对氨气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堆制过程中主要在前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释放氨气;堆肥期间挥发的氨态氮约为牛粪总含氮量的17%~50%。不同水分调节材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氨气的挥发,但锯末抑制氨气挥发效果最好,其次是稻壳,稻草抑制氨气挥发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氨挥发或回收挥发的氨气。 相似文献
95.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潮土硝态氮的分布及合理施氮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计中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土层占20%~34%.80%~100cm上层占10%~18%;每季施氨量小于225kg/hm2时.1m上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1.5~7.4倍,有7.4%~29.9%分布在0~20cm上层中,10%~16%分布在80~100cm上层中225kg/hm2对作物斋求及对土壤环境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施只量。 相似文献
96.
考虑景区内外管理政策的不同,以1980年和2006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了嵩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和景区缓冲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信息,借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6年来景区和景区缓冲区的容量、农业化压力、交通压力和服务压力增大,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26年来景区缓冲区内的建筑用地、旅游服务用地、通往景区的道路用地的面积均呈上升趋势;3)26年来该景区内部分林地的覆盖率下降,裸岩面积增加,景区缓冲区内的林地面积增加,说明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7.
利用食草牲畜粪便牛粪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以及木质纤维素可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为可被光合产氢微生物利用的还原糖和小分子酸等物质的特点,以还原糖产量为参考指标,研究玉米秸秆与牛粪预混联合发酵过程中p H值、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和粒径等因素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和还原糖产量的影响,并利用联合发酵糖化液进行光合生物制氢。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下的最优工艺条件为:p H值6.0~7.0,预处理温度50℃,预处理时间7 d,玉米秸秆粒径0.097 mm。优化工艺条件下的发酵液产氢量最大,达498.67 m L,说明该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98.
通过缓释碳源生态基质颗粒脱氮效果实验,比较了缓释碳源生态基质颗粒填料柱与普通砾石填料柱对各种形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装填生态基质颗粒的实验组出水NO_2~--N、NO_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0.60%、90.32%和63.66%,明显高于对照组-16.39%、-1.51%和25.06%的去除率,说明缓释碳源生态基质可显著增强反硝化作用强度,提高TN去除率.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基质组相对丰度超过1%的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其中,反硝化菌属相对丰度达到30%以上,生态基质释放的纤维素碳源有利于异养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提高了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