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农村居民点作为中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是农村人地关系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和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该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2010~2014年的新建居民点和复垦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偏离度和空间变异系数分析各环境因素对居民点新建与复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极值法对新建居民适宜区域和居民点复垦重点区域进行选择。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素对新建居民点与居民点复垦的空间分布影响差异性明显,道路和场镇因素对2类居民点空间数量分布的影响最大。居民点复垦在道路与耕地2影响因素的偏离度最大值分别为0.69和–0.503,这2类因素是影响居民点复垦的主要因素。新建居民点在道路和坡度的偏离度值分别为–0.742和–0.106,该2类因素是影响新建居民点的关键因素。居民点复垦总体偏离度绝对值为1.53,对居民点总体布局的影响比新建居民点大。环境因素分级因子对新建与居民点复垦影响差异突出,新建居民点靠近城镇、道路、河流以及分布于6°~15°缓坡的趋向明显;居民点复垦远离城镇、道路及分布于陡坡的趋势突出。利用极值法研究发现,道路0~10 m和坡度6°~15°的分级因子组合为最适宜的新建居民点区域,道路大于40 m和耕地70~10 m的分级因子组合为居民点复垦的重点区域。该研究对典型山地丘陵区的新建农村居民点选址及复垦重点区域选择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2.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燕秋  陈佳  冉涛 《四川环境》2010,29(1):87-90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是当今世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初步估算了重庆市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万元GDP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现状,分析了近年来全市碳排放减缓的趋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解析的结果,探讨了重庆市低碳发展的良好基础,提出了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取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建议,描绘了重庆市低碳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认为低碳经济是重庆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3.
重庆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对比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12年春季在重庆大气超级站进行的PM10和PM2.5手工采样与自动仪器的对比监测,分析了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的一致性及造成偏差的原因,并对PM2.5与PM10浓度的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P101M型颗粒物自动监测仪用于监测PM10时系统性误差偏高,仪器初始精密度存在负偏差;用于监测PM2.5时系统性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仪器初始精密度存在较大负偏差;PM10和PM2.5的手工采样和自动仪器监测值之变化趋势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PM2.5与PM10浓度比值范围在56.5%~90.4%,平均比值为(73.8±7.4)%。  相似文献   
184.
大气污染因其污染因子易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可进行长距离跨界传输,是典型的跨行政边界问题。我国地域辽阔,行政区域众多且与多个国家接壤或比邻,跨界污染问题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明显,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管理体制和机制。美国在跨界大气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尤其是跨界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以美国大气跨界污染治理为例,结合具体实例,主要从机构设置、职能职责、运作方式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州内、州与州与之间以及跨国界三个层次跨界大气环境监管体系;其次,从上述几方面对我国与美国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机制进行逐项比较分析;再次,对我国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体系障碍分析认为,统分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和尚未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借鉴发达国家跨界大气环境监管经验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工作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即成立跨区域的权力机构;加强政府区域间协调合作;强化依法治理;多种管理手段综合应用;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5.
湖长制是中国水环境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实现湖泊水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使用2007~2017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和武汉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湖长制对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湖长制显著改善了试点湖泊的综合水质,降低了污染物超标总值。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环境治理投资和工业废水排放在湖长制与水环境治理效果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湖长制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投资和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改善了水环境治理效果。(3)异质性分析表明,湖长制显著改善了高经济水平辖区和非跨辖区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效果。研究结果为完善湖长制形成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6.
为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控效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首先,构建考虑传染概率的政府部门-公众演化博弈模型,刻画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博弈关系;然后,求解模型,分析影响政府部门与公众行为演化的关键要素;最后,结合武汉疫情演变的实际情况进行Matlab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传染概率对政府部门与公众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当传染概率较小,且政府的管控成本大于管控收益时,系统最终演化为政府消极应对、公众不自律的稳定状态;当传染概率突破一定阈值、政府部门的管控收益小于成本时,增加对公众的惩罚力度反而会降低政府部门与公众应对疫情变化的响应速度;而加强对政府部门的惩罚却能提高政府的响应速度,公众选择自律策略的概率也会提高,可以促进疫情向较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7.
万州城区夏季、冬季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山地城市万州城区采集夏季和冬季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 Optical Reflection,TOR)测定了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探讨了其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发现,OC和EC在夏季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09±1.86)μg·m-3和(3.49±0.64)μg·m-3;冬季分别为(16.82±6.87)μg·m-3和(6.21±2.06)μg·m-3,高于夏季,这可能与冬季当地居民生物质燃烧的贡献显著增加有关.冬季OC和EC显著线性相关(r=0.89),表明冬季两者的一次污染来源相近.冬季PM2.5中总碳(TC)和水溶性K+含量的相关性(r=0.88)高于夏季(r=0.69),表明冬季生物质燃烧对碳污染贡献显著.利用OC/EC比值法对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SOC的浓度均值在夏季为(2.17±1.46)μg·m-3,占OC比例为28.18%±13.85%;冬季为(4.46±3.69)μg·m-3,占OC的23.13%±12.30%.通过计算PM2.5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是万州城区碳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及生态重要性评价,综合选取生态源地;利用GIS空间分析、最小累积阻力以及夜间灯光优化等方法,构建区域生态综合阻力面;再利用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最终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源地面积占比24.8%,呈半包围圈分布于研究区西南东三面;识别生态廊道193条,总长6441.81km,呈现东密西疏的状态,其中重要廊道占比46.56%,集中在研究区东北方位的达州及巫山巫溪等地;“点-线-面”生态网格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区“双核-两轴-半包围”结构的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89.
利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的参数化设计思想 ,在Solidworks2 0 0 1环境中 ,通过对零件实体图的尺寸、结构、加工要求等信息的读取 ,经过二次开发程序的分析后 ,自动形成锻件的毛坯三维实体图 ,为在三维环境下的冷加工工装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并能快捷地转换成锻件毛坯图  相似文献   
190.
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级地区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我国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增大,呈现出"阶梯式"的增长特征;以人口密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变为负向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以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