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利用成矿系列对延边金苍地区金矿的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区域成矿系列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成矿系列来进行成矿预测。成矿系列具有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 ,在具体找矿靶区预测时 ,结合区域物、化探和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可以起到更为有效的预测效果。本文利用已经建立的区域成矿系列 ,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蚀变分带 ,对延边金苍地区进行了金矿成矿预测 ,提出了新的预测区。通过成矿预测工作 ,认为以成矿系列为理论基础进行成矿预测时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成矿系列预测体系和预测靶区评价体系 ,其中分析多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时空分布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研究 ,将阜新地区划分为两个大的构造岩浆带和两个稳定构造区 ,并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资料 ,把发育于不同构造单元中的花岗杂岩区分为新太古代TTG杂岩、印支期二长花岗质杂岩和燕山期花岗杂岩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时代花岗杂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提高饮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饮水安全评价是制定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进行水安全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目前,由于饮水安全涉及水质、水量及饮水工程各个方面,难以通过单一指标来反映饮水安全的程。因此如何科学选定项目评价方法并切实指导工程建设实践,已经成为水利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以银川平原为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从水源与人类健康角度,考虑地下水质、水量和地质防护性,构建了适合银川平原特点的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迭置指数等评价方法,开展了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盖层厚度大,埋藏深,大于5 m,水质相对较好,矿化度小0.5 g·L-1,但水量补给有限,开发过程有必要控制开采量;河湖积平原二级阶地大部分地区,水位埋藏浅,小于1 m,蒸发作用强烈,水质及地表防护性能较差,锰、硬度、可溶解性固体、硫酸盐等指标均已超过三类水质标准,水资源可用作农田灌溉或通过改水措施等再利用,同时应防止三废排入;河湖积平原二级阶地北部、一级阶地及黄河东岸为地下水排泄、污水聚集或原生环境氟、硫酸根等元素高含量区域,水质极差,在该区域内应加强沟渠等排水设施的管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必要时应采取去氟去盐等改水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水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观点,认为:①人们以往只注意强化地表水控制,削弱了天然地下水库的调节作用;②只注意农田用水,忽视了绿洲生态用水;⑧目前采用的落后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决策方案,建立多目标管理决策模型,把该流域划分为16个管理亚区,以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和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为决策变量,对经济发展、开发水资源投资、生态环填改善等方面的9个目标作综合考虑。通过模型的模拟运转,展示了该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建立了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岩石组成模型,估算了地壳—上地促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地壳53种,地幔34种)。根据不同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建立了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兴安、松嫩地块化学组成的横向对比表明每个地块都有其独立演化历史。与华北地台南缘化学组成对比表明两地块与华北地台无明显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苯系物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江段底泥和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水中苯系物含量均远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美国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的限值。与国内其他水体相比,第二松花江江水中苯系物含量水平较低。底泥中苯系物含量显著高于水中,市区江段水和底泥中苯系物含量普遍高于非市区江段。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气PM2.5中铅的同位素测定和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英滤膜连续采集北京2003-02~2003-03的12个PM2.5样品,进行无机多元素、OC、EC和铅同位素丰度比的分析测定.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气象信息讨论了分组结果,描述了2003年春北京市的2个大气铅污染过程.2个污染过程均表现出铅含量高,206Pb/207Pb丰度比低的特点.Al、Ca、K等地壳元素的含量与Pb的含量负相关,表明土壤尘对铅的贡献不大.比较Pb、As、Zn、Se和Al、Ca等地壳元素含量的相关性,2个铅污染过程是由有色冶金排放和燃煤排放共同主导的.而02-28~03-02的铅污染过程中,燃煤排放贡献增大,有色冶金排放贡献下降.结果表明,汽油无铅化以后,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有色冶金排放与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