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田间持水量是衡量土壤保水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农田灌溉、作物水管理和水文模型的重要参数,但其测定繁琐而耗时,迫切需要一种简捷精确的估测方法。采集了50个来自稻田和旱地的1 m深原状土壤剖面样,然后基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土壤田间持水量进行模型预测。结果显示:(1)对于稻田土壤,田间持水量主要受容重和有机碳影响,而对于旱地则主要受土壤质地影响;(2)构建的田间持水量传递函数,对于稻田土壤预测精确度较高,调整的确定系数达到0.79,对于旱地则相对较弱。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田间持水量精确估测影响较大,利用土壤传递函数法对田间持水量的快速获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甲氰菊酯降解菌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氰菊酯的光合细菌PSB07-19.鉴定结果表明,PSB07-19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600 mg/L,培养15 d对400 mg/L甲氰菊酯的降解率达45.51%,降解最适pH、温度分别为7.5、30℃.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通过对油茶饼粕脱毒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合含15%脱毒茶饼试验日粮作喂猪试验,得到当浸提次数 n=5次时,饼粕中皂素含量小于3%,喂猪的适口性好,且无毒理反应,脱毒茶饼中蛋白质含量达23.04%,可作为蛋白质饲料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4.
平原湖区潜育化水稻土改良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平原湖区农业持续发展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潜育化水稻土改良与利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总结。阐明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潜育化水稻土分布、成因、类型、特性及障碍因素,并着重对采用耐潜(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组合)、开沟治渍、水稻垄作、优化施肥、水旱轮作等改良利用技术及其组装配套的综合改良利用技术体系的试验研究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对改良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5.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提供基础。利用涡度相关法对该地区旱季(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开展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ir)、土壤温度(Tsoil)以及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监测。观测期内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及浓度具有明显的"单谷"状日变化特征,白天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夜间则表现为明显的碳源,NEE在12:00最强,为-0.309±0.330 mg CO2/(m2·s),18:30最弱,为0.074±0.061 mg CO2/(m2·s);观测期内NEE、生态系统呼吸(Re)、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分别为-121.4、209.2、330.6 g C/m2,该生态系统在2019年2月的碳吸收能力最强,ReGEP在2018年10月达到最强;光合有效辐射是白天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d)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R2=0.40,p<0.01),空气温度与夜间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n)存在指数关系(R2=0.1267,p<0.01);观测期内的降雨抑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即降水对NEE产生了抑制作用。旱季该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碳汇,碳汇值为1.214 t C/ha,明显低于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其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6.
苎麻(B.nivea(L).Gaud)对土壤Cd的吸收及其生物净化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4年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苎麻对土壤Cd的吸收及其净化效应。结果发现,苎麻地上部分年生物产量(YB)与土壤Cd含量)(Sc)的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模型LogYB=3.3874-0.0753(LogSc)^2描述;  相似文献   
147.
148.
王凯荣  龚惠群 《生态环境》2006,15(6):1197-1203
采用分阶段加镉水培试验,对杂交水稻“威优1126”和常规水稻“浙辐802”不同生育期对Cd胁迫的生长反应及其对Cd吸收、积累与分配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Cd胁迫的反应因生育期不同而异,幼穗分化之前(前期),镉毒害主要表现为降低光合生产力;幼穗分化至抽穗期(中期)主要抑制幼穗的分化与发育过程;抽穗之后(后期)主要阻碍碳水化合物和NP养分向穗部迁移和转化。从对产量形成影响来看,幼穗分化—抽穗期是水稻对Cd胁迫反应最敏感时期。水稻吸Cd速率为中期>后期>前期。糙米中Cd的含量受水稻植株吸收Cd的总量和茎叶Cd向籽粒转移效率的双重影响。杂交稻对Cd的吸收能力与常规水稻相近,但Cd在地上部分累积的比例比常规水稻高4.9%~21.8%,籽粒部分的镉与茎叶部分镉的比例比常规稻高49%~95%,糙米Cd含量比常规稻高33%~72%。从减产效应和对稻米卫生品质损害来看,杂交水稻对环境Cd污染比常规水稻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9.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区4种主要森林恢复类型下土壤中有机质、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恢复类型导致了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明显差异.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生物学性状均比长期干扰下CK的高.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状相对比天然次生林土壤差.整合上述指标的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分别为:天然次生林(0.752)、油茶林(0.611)、杉木林(0.422)、湿地松林(0.439)、对照(0.124).在森林恢复初期,采用自然恢复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生物学肥力.导致天然次生林土壤生物学活性相对较高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凋落物产量和质量、较高的根系生物量、较丰富的植物种类组成、较优越的土壤生态条件和快速的植物生长.在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指标选择方面,培养基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培养基丰富度和培养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大部分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是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的较好指标.图3表6参68  相似文献   
150.
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后备资源潜力、科技储备等方面剖析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同时阐明了阻碍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季节性干旱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的资金短缺、体制缺陷和思想观念陈旧等。提出了10条促进该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即:(1)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迅速提高土地生产力;(2)充分发挥“土壤水库”和工程水库的作用,抗御季节性干旱;(3)协调水土矛盾,建立丘岗开发的资源互利型利用模式;(4)全而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或生产项目;(6)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它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杠杆作用;(7)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8)增强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9)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10)强化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