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182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四种不同的方法去除沉积物有机质,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有机农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有机农药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Cl处理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增加,而经Na4 P2O7,NaOH和H2O2处理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均降低;甲基对硫磷、西维因的吸附取决于沉积物有机碳的分配作用,与矿物质无关;沉积物矿物组分的表面作用和微孔性作用使得高极性有机农药克百威在低有机碳含量沉积物七的吸附量增加;Tween-80使甲基对硫磷在未处理和HCl处理的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减少,在NaOH处理和H2O2处理的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2.
城市扩张速度的加快带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从而引发的农民土地权益流失.这与我国“一切与农业为本,一切为农民着想”的扶农政策想违背,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原因,图1,参5.  相似文献   
113.
不同施氮量对饲料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氮中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为190,90,100 kg·hm-2)、"氮高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为210,90,100 kg-hm-2)、"氮低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为170,90,100kg·hm-2)对饲料稻威优198糙米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氮高量施肥法和氮低量施肥法相比,氮中量施肥法能明显促进孕穗期、乳熟期水稻旗叶中硝酸还原酶,乳熟期旗叶中蛋白水解酶活性,齐穗期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以及齐穗期和乳熟期籽粒中谷氮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营养的吸收与转运,显著提高糙米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氮中量施肥法处理糙米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比氮高量施肥法处理和氮低量施肥法处理提高了 1.39%和17.9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 12.02%和8.47%,糙米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12.54%和18.32%.研究表明,氮中量施肥法能满足饲料稻高蛋白高产栽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4.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5.
图象法确定底泥颗粒物的表面分形维数(D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标度下底泥颗粒物的表面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底泥颗粒的表面在几个nm到几个μm之间一般都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而且在不同的标度范围内表面分形维数(Ds)具有一定的差异,在100-102量级之间,随图象分辨率的增大,相应的Ds一般呈变小的趋势.SEM图象计算出的Ds为2.32-2.42,AFM图象计算出的Ds为2.00-2.46,它们是是纯粹几何意义上的表面粗糙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6.
定量的河流水体中氮浓度预测方法有很多种,如何优选出预测精度较高的方法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预测方法的精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方法精度的评价模型,对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灰色系统法和增长率统计法4种水体氮浓度预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优选出精度较高的河流水体氮浓度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此评估模型对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为选择出合适的河流水体氮浓度预测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生态修复技术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最值得推荐的一种无污染的绿色修复技术。本文阐述了矩阵生态工程系统技术按照仿生学原理和自然规律,依据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创造性地把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体中的微生物科学地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把水生态修复和生态生产相结合达到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同时产出财富和提供就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8.
为探讨水滑石类材料对水体中氟、砷离子的同时去除效果,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2∶1)纳米类水滑石(LDHs),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电子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纳米材料在不同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阴离子干扰条件下其同时除砷氟性能。结果表明,煅烧后的水滑石(LDOs)对砷最大吸附量为51.02 mg/g,对氟最大吸附量为36.63 mg/g。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煅烧水滑石对砷的吸附在前6 h内基本完成,对氟的吸附在前10 h内基本完成。砷氟共存溶液保持pH=4~10及pH=6~8时,水滑石分别对砷、氟保持良好的吸附效率。对比不同阴离子对水滑石共除砷氟效率的影响,水滑石除砷速率受到阴离子影响力大小为:HPO2-4CO2-3NO-3Cl-SO2-4;水滑石除氟速率受到阴离子影响力大小为:CO2-3HPO2-4SO2-4Cl-NO-3。材料再生循环利用4次后,对砷和氟的吸附效率均能达到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水滑石是一种优秀的能共除砷氟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9.
灌溉和降雨条件下生态沟渠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农业源头生态沟渠氮和磷的输出特征,对灌溉和降雨条件下及不同季节生态沟渠水体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降雨期间,生态沟渠中总氮的输出最大值为270 mg/L,其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总磷的最大值达032 mg/L。灌溉后,生态沟渠氮、磷的输出均呈单调递减变化,在灌溉初期均最高。降雨后,总氮、总磷沿程变化趋势均呈递减变化;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64%、70%;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氨态氮含量在雨后第3 d达到最高,总磷含量在雨后第2 d达到最高。在不同季节中水体氮、磷的变化以冬季总氮、氨态氮和磷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0.
评估与确定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热点区是建立保护区、制定生物保护决策的基础。洞庭湖地区位处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为中国乃至亚洲较大的鸟类越冬地之一。以洞庭湖地区14种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为指示物种,基于1990~2013年间的多期遥感影像,运用物种生境分布MAXENT模型,选取地形、水系、植被、气候及人类干扰等共35个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及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筛选与制图,并对热点区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鸟类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分布范围呈现出组团状特征,1990~2013年来,热点区面积呈下降趋势;(2)鸟类栖息生境景观格局总体上趋于破碎,生境形状向简单且扁平化形态转变,生境格局呈复杂化;(3)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对研究区的鸟类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变化影响显著,而自然因素产生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在制定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案中可体现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