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48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了研究深部条件下的煤岩体动力显现特征规律,运用钻孔喷孔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的钻孔喷孔试验,测试并分析比较煤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钻屑量、声发射等参数。结果表明:只有当煤样加载压力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才会发生钻孔喷孔现象;加载压力越大,煤试件的钻屑量越多,钻孔喷孔次数越多;同时,喷孔时伴随较大煤岩颗粒喷出,钻孔喷孔是一个能量瞬间释放的过程,侧向应力和应变在能量释放瞬间会经历突然减小或经过短暂的增加后骤然减小的过程,与钻孔喷孔事件相对应;声发射事件除在钻孔周围分布比较密集外,每个试件也有呈条带状分布的区域。声发射事件数、振铃数、能量等都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喷孔阶段更加明显。试验结果有效揭示了钻孔喷孔过程。  相似文献   
132.
洱海沉积物有机质、铁、锰对磷的赋存特征和释放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SMT磷连续提取分级方法研究了洱海表层沉积物中磷的赋存特征,探讨有机质(OM),Fe和Mn对磷赋存形态及释放的影响,同时评估了洱海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 结果表明:洱海表层沉积物w(TP)为710.3~1 961.2 mg/kg,其中w(Ca-P)最高(占36.9%~59.2%),w(OP)次之(占24.6%~36.9%),w(Fe/Al-P)最低(占9.8%~20.7%);w(OM)为25.0~119.6 mg/g,与w(TP)和w(Ca-P)呈显著负相关;w(总锰)为0.8~3.8 mg/g,w(总铁)为34.3~127.2 mg/g,均与w(TP)及其各形态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沉积物中w(Fe/Al-P)/w(Ca-P)比低于0.5,且w(总铁)/w(TP)远大于20,表明磷释放强度小,但w(TOC)/w(OP)<200,说明有机磷的潜在释放风险较大. w(TP)及其各形态磷含量均与无定形铁氧化物(Feo-Fe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结晶态铁氧化物(Fed-Feo)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且全湖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以Feo-Fep为主,表明洱海沉积物磷释放主要受Feo-Fep控制.   相似文献   
133.
应用脂肪酸甲酯淋洗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煤气厂土壤等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困难的现实,采用易生物降解的新型淋洗剂脂肪酸甲酯淋洗修复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同时进行了以甲醇、植物油(大豆油)作为淋洗剂的淋洗实验,比较不同淋洗剂的淋洗效果.结果证明脂肪酸甲酯对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蒽、荧蒽、芘、苯并(a)芘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95%,对煤气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也非常明显,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达到41%.脂肪酸甲酯的淋洗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淋洗剂.  相似文献   
134.
火灾中混合温场下隧道管片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马云东  崔铁军 《火灾科学》2013,22(4):201-206
对于以盾构方式修建的地铁,其隧道管片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在实际的火灾中,管片所在的温场往往是热对流及热辐射两种形式的混合温场。不同位置管片受热不均匀,整周管片内部将产生非均匀的热力荷载,与地应力荷载共同作用使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更为复杂。从热量的角度进行温场融合,分别计算每个单元在两种温场下的温度及热量,将每个单元的两种热量分别相加求得每个单元的总热量,根据总热量再反算单元温度,从而确定这个混合温场。使用FLAC3D在模拟过程中随温度升高实时调整材料参数,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当温度较低(〈500℃)时混合温场中以热辐射为主的均匀温场势力较强,当温度升高(〉500℃)后以热对流为主的非均匀温场势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5.
为解决露天煤矿顺倾层状软岩边坡稳定性这一技术难题,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降深与清帮至不同位置对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白音华一号矿南帮工程实例,针对各煤层降深及清帮方案,基于CDEM数值算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坡体位移、应力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而阐明多个弱层对复合边坡产生的叠加效应,以及清帮减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音华一号矿首采区南帮边坡变形不会对南排土场稳定性造成影响,揭露多个弱层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下降有一定的叠加效应,清帮不能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但可减小作用在弱层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进而减缓滑坡发生的过程,提高边坡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工程项目系统中,操作者安全行为与管理者奖惩行为的相互博弈情况,确定操作者和管理者收益,提出博弈演化与收益分析方法。操作者代表系统实际使用者,行为包括安全和不安全行为;管理者代表系统管理者和所有者,行为包括奖励和惩罚行为。确定方法的基本参数;研究博弈演化过程的博弈逻辑关系,从悲观和乐观角度研究二者不同行为相互作用后的收益关系,给出操作者收益和管理者收益的逻辑表达式。结果表明:方法能得到博弈过程演化结果,同时能根据收益结果表达式判断博弈胜出方。  相似文献   
137.
为获取气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分布规律,探究煤层内气-固体系吸热量的影响因素,采用自行研制的三轴煤层气解吸热量测试验装置,在实验室中对柱状原煤进行了不同轴、围压条件下煤体甲烷解吸过程温度及热量变化测定,利用温度补偿原理获取了解吸热与解吸量关系理论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了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迁移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解吸热随解吸量呈指数增长趋势;模拟结果显示井间距为60 m时相较于40 m时煤层吸热量更快达到稳定,吸附气体吸热量升高持续时间为井间距40 m时的1.9倍;解吸热量在注热温度为593 K时较注热温度为493 K时增加15.97%,且达到最终解吸热量稳定时间减少21.4%.对比分析得到,在单井注热开采条件下,增大井间距和提高注热温度均可以不同程度影响热量在煤层中迁移、增大解吸热量并促进解吸作用,进而大幅度提升煤层气井筒累计产量.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储层煤层气高效安全开采及煤层气注热开采工艺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8.
为了了解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中不同事件以不同角色对演化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论的事件重要性分析方法.在SFEP中,相同事件可以作为原因事件、结果事件或两者兼备,但不同角色发挥作用不同.场论可以研究SFEP中各事件与相邻事件的相互作用.使用空间故障网络(Space Fault Network,SFN)描述SFEP,将场论分析需要的参数替换为SFN参数分析各事件相互作用.将场论中的距离等效为传递概率的倒数,质量等效为事件的入度和出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实现事件重要性确定.试验表明,通过该方法可得到SFEP中不同事件分别作为原因事件、结果事件和两者兼备情况下的事件重要性排序,包括综合入度势、综合出度势和综合入出度势.研究可为SFEP的防治和预测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39.
垃圾渗滤液层状砂箱参数拟合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似模拟条件,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层状含水层中运移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拟合了层状含水层的渗透性及弥散度,利用拟合参数分析了阜新垃圾填埋场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和时空分布规律,该实验和数值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层状土中污染物渗漏的基本特征,对预测、控制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0.
针对糠醛生产废水特点,提出了采用回收醋酸钠方法对糠醛工艺废水进行治理的方案,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治理工艺流程容易控制,操作方便、运行平稳,可实现糠醛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适用于糠醛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