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统计数据、文献研究与调研数据,分析西北地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总体概况,总结典型区村镇建设对资源环境的胁迫特征及主要矛盾,并提出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路径。结果表明:(1)从区域总体概况和发展趋势来看,西北地区人口以减少为主,农产品产量总体增加,村镇环保设施建设水平低于全国平均;人均水资源量偏低且农业用水量趋紧,优质耕地大幅减少而化肥、地膜和农药使用量增加。(2)从地区胁迫特征和主要矛盾来看,灌溉农业区水资源瓶颈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较弱,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高寒牧区极端气候造成草地减产、草畜间物流失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畜矛盾突出,村镇产业结构性问题凸显,地域功能整体弱化;秦岭生态保护区矿山过度开采致使水土环境污染严重,村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设施建设滞后。(3)从协调路径来看,灌溉农业区应创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高寒牧区应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缓解草畜矛盾;矿山开采区应加强管控重视生态修复,制定清单倒逼产业转型;地方政府应建立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多方投入控制村镇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2.
在城市空间溢出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国在2007年设立的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选取重庆市的远郊型城镇江北区五宝镇为研究区域,探讨旨在促进大城市周边的远郊型城镇与城区功能协调、互惠多赢的开发模式。首先,以鲜菜类和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空间溢出展开调研;然后,从区位交通、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和开发现状等方面分析和判断五宝镇是否具备承接主城区溢出消费需求的条件,并设计了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远郊型乡镇的传统开发模式和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比较。主要结论为:①重庆市主城区对其外部空间的土地、生物、景观和环境等要素存在着显著的溢出消费需求;②以城市溢出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协调城乡功能为目标,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绿色农业与休闲经济有机结合是此类远郊型乡镇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3.
基于ENSO发展过程的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9年中国地面降水月值格点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合成分析及T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不同类型ENSO事件对应夏季降水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末,长江、淮河夏季降水波动增加,海河降水持续下降,符合“南涝北旱”空间特征;21世纪后,除淮河夏季降水下降之外,其他流域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对于不同ENSO发展类型而言,以厄尔尼诺为主导的事件,副高脊线西伸增强,中国夏季多雨区集中在江淮地区,由南向北呈现“中间涝,南北旱”的空间格局;以拉尼娜为主导的事件中,副高脊线东移、控制面积缩小,中国夏季降水在胡焕庸线两侧、华南降水明显偏少;对于两种转换型事件而言,当前冬发生厄尔尼诺、夏季转为拉尼娜时,副高西伸且面积扩大,中国夏季降水偏多;反之,副高东移且面积缩小,中国夏季降水整体偏少。  相似文献   
74.
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高强度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发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灰霾污染尤为严重.研究该区域PM_(2.5)浓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遥感反演数据,研究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PM_(2.5)浓度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的时空非平稳性.结果表明:①PM_(2.5)浓度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且城市群污染特征明显.②以2007年为界, 2000~2016年PM_(2.5)年均浓度经历了逐年上升和波动下降的过程,年均浓度由27.2μg·m~(-3)上升至44.1μg·m~(-3)后, 2016年降至33.6μg·m~(-3).污染范围则先由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核心区域向四周快速扩展, 2007年后开始往回收缩.③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PM_(2.5)浓度分布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热点持续稳定地分布在上海、江苏、安徽中北部、浙江北部和湖北中部,冷点分布在云南、四川西部和南部及贵州西部.④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浓度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呈正向影响;自然因素中,降水量主要呈负向影响,其余因子的影响大小和作用方向均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5.
作为贯通于中国现当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典型文化现象,红色记忆宏观层面的书写、建构、传承等话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探讨,但个体层面的红色记忆研究相对空缺并亟待推进。为此,本文以红色资源富集的延安城市核心区为案例地,借助世代研究法,通过对36位当地居民的深度访谈,明晰了红色记忆“宏观—微观”的建构路径与结果,并诠释了延安老中青三代城市居民的红色记忆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记忆要素挖掘、叙事表达与资源活化构筑了居民红色记忆的编码、选择与巩固过程,促使当地居民生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红色记忆内容,并最终构建了老中青三代权威性、功能性及反思性的差异性红色记忆体系。研究结果折射出记忆建构的社会力量与时代变迁对个体记忆塑造的重要意义,并为规范开展红色记忆实践,推进红色记忆薪火相传提供了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6.
融合卫星雷达测高(T/P、RA-2和Hydroweb)与光学遥感数据分析了一个长时间序列的阿牙克库木湖水位及面积变化趋势,并基于NDSI和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了湖泊补给冰川的面积。结果表明:阿牙克库木湖在监测期内逐年扩大,面积由1995年的624 km2逐年扩张到2015年的995 km2,在此期间水位总共上升了5 m。气温升高导致补给冰川持续消融,冰川面积由1994年的361.27 km2退缩到2016年的345.26 km2。区域气候的暖湿化是1995-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水量增加的主要背景,流域降水量的增加对湖泊水位上升产生直接驱动,持续升高的气温导致的补给冰川消融对湖泊扩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最大可能蒸散、高海拔降水(雪)、冻土融化等因素也对湖泊的扩张产生重要影响。总之,准确掌握阿牙克库木湖的水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深刻理解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水资源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采用新型磁性催化材料尖晶石型铁酸铜(CuFe2O4)活化过硫酸盐(PMS)降解氧杂蒽类染料罗丹明B(RhB),考察PMS浓度、CuFe2O4投加量、pH值和水中常见离子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hB、PMS、CuFe2O4初始浓度分别为5 μmol/L、0.1mmol/L、0.1g/L时,在中性条件下反应30min后RhB去除率可达88.87%.其中,Cl-和HCO3-对RhB的降解无显著影响,而H2PO42-、C2O42-及腐殖酸明显抑制RhB的降解.自由基鉴定实验表明,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和·OH是CuFe2O4/PMS体系降解RhB的主要自由基.研究发现随着RhB的降解,溶液逐渐褪色并伴随着甲酸根、乙酸根、草酸根和铵根离子的生成,原因在于SO4-和·OH可以破坏RhB分子的发色基团,使苯环开环和氮原子脱落,形成相应的降解产物.矿化实验表明0.2mmol/L的RhB在CuFe2O4/PMS体系中反应10h后,矿化率可达62%.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制备的CuFe2O4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8.
西安市公园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周燕  卢新卫 《环境科学》2017,38(11):4800-480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西安市17个公园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分析了PAHs的组成、污染水平、来源、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ΣPAHs含量在0.362~1.336μg·g~(-1)之间,平均值为0.591μg·g~(-1),其中7种致癌多环芳烃(Σ_7CPAHs)的含量范围为0.051~0.528μg·g~(-1),均值为0.181μg·g~(-1).与国内其它城市表层土壤比较发现西安市公园土壤均受到PAHs污染但程度较轻,PAHs主要由2~3环的低环PAHs构成.源解析结果表明,公园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于石油燃烧,个别样点来源比较复杂多样,为石油泄漏、石油燃烧、煤和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的混合源.效应区间低值(ERL)法和效应区间中值(ERM)法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土壤存在PAHs污染,但潜在生态风险性较低.终生癌症风险增量(ILCRs)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儿童和成人的健康风险都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对儿童的健康威胁高于成人,3种暴露途径中皮肤接触土壤PAHs是导致高风险的最主要暴露途径,ILCRs皮肤接触分别占其3种暴露途径的总风险(CR)的63.98%(成人)和55.49%(儿童);其次是误食土壤PAHs暴露途径,分别占CR的36.02%(成人)和44.51%(儿童).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就目前出现的城市旅游和旅游规划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陕西省旬阳县为实证,就小城市的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的方案,指出旅游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和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泾河下游洪水沉积剖面,对该时期洪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泾河流域1644-2003年发生洪涝灾害总计165次,平均每2.18年发生一次。主要以中度涝灾为主,其次为大涝灾,轻度涝灾和特大涝灾发生次数较少。1644-2003年,泾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在1894-1953年,发生频次最低的是在1644-1723年。泾河流域发生的165次洪涝灾害中,上游发生的洪涝灾害最多,其次为下游,中游最少,上、中、下游同时发生的洪涝灾害为4级特大涝灾。不同阶段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植被的破坏是泾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644-2003年的洪涝灾害在泾河下游形成了2.56 m厚的河漫滩洪水沉积剖面,该剖面沉积层主要由特大涝灾、部分大涝灾和中度涝灾形成,剖面记录的洪水频次比历史文献记录的洪水频次要明显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