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氯代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定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蕾  王慧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9,30(2):606-609
  相似文献   
52.
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及在活性污泥中粘附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晓莹  施汉昌  全向春  呼丽娟 《环境科学》2008,29(10):2809-2814
以4株小同菌株为对象,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对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初始细胞表面疏水性、接触时间等因素与细菌在活性污泥中粘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以及菌株的自身特性均会对所培养菌种的表面疏水性产生影响;而初始细胞表面疏水性、接触时间与细菌在活性污泥中的粘附率密切相关.当接触时间较短时(<14 h),初始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系统中菌种粘附量的主要因素,且存在某一临界值,当菌种的疏水率低于该值时,菌种粘附量相近,当菌种的疏水率高于该值时,粘附量明显增高,菌种可以迅速粘附到活性污泥中;而当接触时间足够长时(≥38 h),接触时间则成为系统中菌种粘附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经预接触,外投高效菌被系统完全吸附后,营养物质的投加或供氧方式的改变均不会引起被吸附菌种的再释放.  相似文献   
53.
气升式氧化沟流动特性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清水实验中研究了中试气升式氧化沟单侧廊道流速分布及进气量对升流区和直段流速的影响.中试装置容积54m3,当进气量按42,79,170m3/h 增大时,升流区水平方向流速略有增加,沿水深方向流速增幅较大;直段流速随气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进气量大于79m3/h 后直段流速几乎没有变化,底部平均流速约为0.25m/s.通过测试不同进气量下的污泥浓度确定了保证流动的最小流速.进气量为20m3/h 时,沟内最大流速仅有0.07m/s,此时仍未出现污泥沉降.结合后续的污水处理效果研究,实际工程中可将沟底流速大于0.15m/s 作为防止污泥沉降的流速要求.  相似文献   
54.
芦竹抑藻物质的初步分离及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芦竹(Arundo donax Linn.)得到高效抑藻粗提物,其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的半效应抑制浓度(EC50.6d)为50mg·1-1.粗提物经溶剂萃取分离得到中/碱性物质及酸性物质.活性分析表明,酸性物质有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活性.通过酸性氧化铝柱层析进一步分离酸性物质,得到三组弱极性抑藻物质及一组强极性抑藻物质.培养3d后,四组抑藻物质在10mg·1-1时的抑藻率分别为82%,83%,100%以及70%.  相似文献   
55.
污水短程脱氮工艺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主要由厌氧-好氧-缺氧构成的短程脱氮工艺,进行了常温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分析了DO、游离氨(FA)等因素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DO是影响短程硝化的主要因素,控制好氧1区的DO在1.5~2.5mg/L、好氧2区的DO在0.5~1.0mg/L,可以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的积累,氨氮去除率达到90%.对氨氧化菌(AOB)进行T-RFLP群落分析表明,该工艺运行中的AOB优势菌种为Nitrosomonas oligotropha culster.  相似文献   
56.
丝状菌对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动态运行试验,针对丝状菌对膜污染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跟踪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丝状菌与膜表面污染物形成过程及结构、附着形式密切相关.丝状菌以黏着、穿透膜材料等固定形式,增加膜表面污染物的附着强度.丝状菌以立体网状结构形式在膜表面污染物形成及其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严重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及膜清洗效率,丝状菌是膜-生物反应器中危害性严重的一类微生物.  相似文献   
57.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悬浮生长型MBR和3种附着生长型MBR处理人工模拟微污染水源水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4种MBR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5%~90%.投加块状填料和粉末活性炭(PAC)的MBR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投加沸石粉的MBR和悬浮生长型MBR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前两者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HRT对MBR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小.PAC投加量及其饱和程度会影响PAC-MBR系统对有机物特别是UV254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提高到1000mg/L以上时,PAC饱和前UV254的去除率可较块状填料-MBR提高约25%; PAC饱和后,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对于连续运行中膜的过滤性能,投加PAC和块状填料的MBR与悬浮生长型MBR相差不大,而沸石粉-MBR最低.改变PAC投加量对PAC-MBR中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8.
基于达标保证率的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水质分级评价法和达标保证率法相结合,评价了昆明市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限值为达标基准,7座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达标保证率均为100%、出水BOD5和SS达标保证率分别在94%和95%以上,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TP、NH3-N和TN的达标保证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多维标度分析表明,出水TP的达标保证率与其他指标的偏离程度最大.将污染指标的达标保证率进行分级,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染指标达标满意程度评价规则,并制定出水水质的达标控制指标清单.结果表明,TP是第二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控制指标,是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TN是第三和第七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NH3-N是第一和第三污水处理厂的Ⅰ级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9.
芦苇化感物质对藻类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藻类渗出的K+、Mg2+、Ca2+浓度为表征,以ICP-MS检测为手段,研究了芦苇抑藻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athyl-2-methyl acetoacetate, EMA)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经煮沸完全破坏细胞膜时K+渗出量为1 .45、1 .59 μg·(109 cell)-1, 当EMA浓度为2 mg·L-1时,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K+渗出量为1 .38、1 .40 μg·(109 cell)-1,当EMA浓度为4 mg·L-1时,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K+渗出量为1 .44、1 .58 μg·(109 cell)-1,离子渗出量达到完全破坏细胞膜最大渗出量的95%以上. EMA浓度为4 mg·L-1时,普通小球藻的细胞内K+渗出量为0 .64 μg·(109 cell)-1, 仅为完全破坏细胞膜后K+渗出量的31 .5%. EMA对Mg2+、Ca2+的渗出量的影响规律与K+相同. EMA破坏了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细胞膜,但对普通小球藻的细胞膜透性没有显著影响.这是EMA选择性抑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0.
昆明市分流制排水区域污水厂进水水质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昆明市某分流制排水区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结果表明,95%保证率时,该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COD、SS、TN、NH3-N和TP质量负荷分别为11 100、30 000、39 400、2 000、1 600和390 kg/d.进水水质指标中除了SS和NH3-N之间无相关性外,其余各指标间显著相关(α<0.01).进水SS分别与BOD5、TP、COD有较强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786和0.915,进水BOD5分别与TP、COD亦有较强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和0.918.进水BOD5/TN值>4和BOD5/TP值>20的累积概率分别为35%和94%,表明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物浓度不能满足微生物反硝化的需求,但可满足生物除磷对有机物和磷的理论需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