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454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681.
县域尺度的京津冀都市圈CO2排放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浩  陈操操  潘涛  刘春兰  陈龙  孙莉 《环境科学》2014,35(1):385-393
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区域特征和格局演变可为减排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向.利用1990~2009年京津冀都市圈128个县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运用比较统计地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都市圈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和空间依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的平均增速是2002年之前的1.8倍.各市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不一,呈三类变化趋势.都市圈二氧化碳排放格局呈现较明显的分层聚集现象,全局Moran指数先由1.44降低至1998年的0.09后缓慢回升至0.10,二氧化碳排放高值区域空间分布由"双中心"发展至"四中心",低值区域变化较小.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则呈现了4种类型的变化:大部分区域基本保持不变或减弱,唐山等地增强,天津部分区域和宣化县转变.高值中心和低值区域的空间自相关演变过程并不相同,在制定减排规划时需要因地制宜,适当考虑周边区域的相互作用.空间格局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的探讨对于认识京津冀都市圈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规律和制定减排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都市圈低碳发展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2.
文章提出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是针对损害水环境的行为建立的经济补偿制度,当跨界断面水质超过考核标准,造成污染的上游区县政府应对下游区县进行补偿。本文提出了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构建思路,包括水质监测、补偿标准与核算、财政制度等主要内容。补偿机制将对落实区县政府属地责任,对流域水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3.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操操  张妍  刘春兰  王海华  李铮 《环境科学》2012,33(6):2139-2144
采用协整分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北京市198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状态,体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对能源的长期与短期弹性分别为0.44和0.12,北京市1980~2008年GDP年均每增长1%,带动能源消费增长约0.4%.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提升是滞后的,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的外生变量.研究结论能够对北京市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4.
王蕊  陈楠  张二喜 《环境科学》2023,44(4):2252-2264
以龙岩市2个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样品174件及谷物类样品87件,利用污染指数法、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开展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及农作物Pb、 Cd和As的污染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和不同暴露途径下的健康风险评估,并对比分析Pb、 Cd和As对土壤及农作物污染风险的贡献.结果表明,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及农作物Pb、 Cd和As的污染等级较低,Cd是主要土壤污染和生态风险因子,对土壤综合污染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55.3%和60.2%.Ⅱ区土壤及农作物Pb、 Cd和As的污染等级较高,Pb和Cd是主要土壤污染和生态风险因子,对综合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44.2%和51.6%,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23.7%和67.3%.Pb是主要农作物污染因子,对薏米和水稻综合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60.6%和51.7%.经口-土壤暴露途径下,2个典型地块土壤Cd和As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Ⅰ区土壤Pb、 Cd和As的非致癌风险较小,Ⅱ区3种污染物对总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为:Pb(68.1%)>As(30.5%)>Cd...  相似文献   
685.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为了掌握降尘量中离子沉降量特征及其来源,采用过滤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北京市核心区冬春季降尘量及离子沉降量,采用PMF模型开展离子沉降量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离子沉降量及其在降尘量中占比平均值分别为0.87 t·(km2·30 d)-1和14.2%,工作日降尘量和离子沉降量分别是休息日的1.3倍和0.7倍.(2)离子沉降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和平均风速的线性方程可决系数分别为0.54、 0.16、 0.15和0.02,离子沉降量与PM2.5浓度和降尘量的线性方程可决系数分别为0.26和0.17,控制PM2.5浓度对控制离子沉降量非常重要.(3)离子沉降量中阴、阳离子分别占61.6%和38.4%,SO2-4、 NO-3和NH+4合计占60.6%;阴阳离子电荷沉降量比值为0.70,降尘呈碱性;离子沉降量中ρ(NO  相似文献   
686.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地块普遍采用J&E模型预测蒸气入侵风险,该模型假定污染源含量在整个暴露周期内恒定,与其在地块中的客观变化规律不符.以某VOCs污染地块为例,采用J&E恒定源模型、 SD衰减源模型及RBCA衰减源模型,分别预测VOCs侵入建筑物室内的质量浓度及蒸气入侵风险.结果显示,J&E预测暴露期内的源含量及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始终较高,SD和RBCA衰减源模型预测显示两者均呈指数下降.RBCA衰减源模型预测的源衰减更快,但其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结果小于SD衰减源模型预测结果.SD模型中建筑物室内外压差是影响源衰减的关键参数,压差增大,污染物以对流方式侵入室内,源衰减速率增加.压差降低,污染物以扩散方式侵入室内,建筑物对源衰减的作用减弱,预测结果与J&E模型差异不明显. J&E模型预测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最高,SD次之,RBCA最低.因此,J&E模型易高估暴露期内蒸气入侵风险,RBCA衰减源模型未考虑建筑物对源衰减的阻滞而低估风险,SD模型考虑了建筑物对源衰减的影响,更适用于评估实际场地的室内蒸气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687.
微生物在城市河流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河流的三维流动性,有必要明晰河流微生物组成和氮循环功能的垂向分布以及水动力因子对微生物来源和群落构建的影响.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北运河北京通州段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氮循环功能,解析了环境要素和水动力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河流细菌进行了溯源.结果表明,沉积物细菌α多样性显著高于水体;从组成上来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4.72%和32.36%. PICRUSt2功能解析表明,北运河有丰富的氮代谢功能,共获得47个氮代谢基因.水体和沉积物表现出相似的功能分布:反硝化作用、氮的同化和异化还原作用相关基因丰度较高,生物固氮和硝化作用相对较低.溯源分析表明,水体细菌来自上游、两岸和沉积物的比例分别为60.05%、37.93%和1.05%,而沉积物细菌来自上游、两岸和上覆水的比例分别为50.16%、45.55%和1.55%,细菌主要通过纵向和横向运移影响当地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环境因子、水动力因子和两者相互作用对水体细菌群落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44.22%、3.21...  相似文献   
688.
北京市交通扬尘PM2.5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交通扬尘PM2.5排放清单方法,对北京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道路的路面积尘负荷进行了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各类路网的道路车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建立了北京市道路交通扬尘PM2.5排放清单,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胡同的交通扬尘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05±0.03)(0.09±0.05)(0.11±0.05)(0.16±0.14)和(0.27±0.20)g/(km·辆),相应各类型道路的交通扬尘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1±4.66)(5.27±3.03)(3.34±1.49)(2.84±2.49)和(0.54±0.40)kg/(km·d);郊区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城市道路的交通扬尘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10±0.03)(0.50±0.33)(0.39±0.37)(0.41±0.41)和(0.65±0.31)(0.19±0.08)g/(km·辆),各类型道路交通扬尘的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3.82±1.31)(10.00±6.58)(3.93±3.74)(1.64±1.63)(0.65±0.31)和(0.74±0.32)kg/(km·d). 北京市道路交通扬尘PM2.5的年排放量为13 565 t,从空间分布上看,郊区交通扬尘PM2.5年排放量、单位道路长度排放量以及排放因子均高于市区,而城区单位行政区面积的交通扬尘PM2.5排放量高于远郊区县. 从交通扬尘PM2.5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看,在继续加强城区交通扬尘控制的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远郊区县公路的扬尘排放. 自下而上的交通扬尘PM2.5排放清单提高了排放的时空分辨率,能够识别路网中高排放的区域和路段,为交通扬尘总量管理和减排目标考核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89.
Toothless pterosaurs played a key role in broadening the taxonomic, 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Cretaceous pterosaurs. Here we report a complete, articulated skeleton of a 1.4-m-wingspan pter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ufotang Form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which is identified a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Shenzhoupterus chaoyangensis gen. et sp. nov. The new taxon is edentulous,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skull and a remarkably large, tall nasoantorbital fenestra that extends well above the main part of the braincas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Shenzhoupterus gen. nov. belongs in a distinct clade of azhdarchoid pterosaurs, formally recognised here as a new family, Chaoyangopteridae, that also includes Chaoyangopterus, Jidapterus and Eoazhdarcho from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and Eopteranodon from the Yixian Formation. These new data clarify recent confusion surrounding the systematics of these Lower Cretaceous taxa an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terosaurs.  相似文献   
690.
以环卫车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阶段柴油环卫车和电动环卫车污染排放强度对比,分析电动化替代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应用模糊数学模型方法从技术、经济、配套设施、污染减排效益方面,综合评估环卫车电动化替代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动环卫车较柴油环卫车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减少95.5%。影响柴油环卫车电动化替代的关键因素在电池动力性能、续航能力、经济成本和配套设施充电时长等方面。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50%柴油环卫车进行电动化替代是最佳方案,能较好地平衡经济性和大气环境保护的公共利益。未来提高电动化替代比例,还需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电动环卫车电池技术和动力等性能,降低购置成本,加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