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4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日最低气温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该地区寒潮发生发展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过去58年,寒潮发生次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减少幅度为1.2次/站;寒潮过程中,最低气温的平均降温幅度呈南高北低分布,最低气温的极端降温幅度呈自区域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分布。寒潮发生的首次最早为8月1日(九江站),末次最晚为5月4日(寿县站和六安站),出现时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冬季寒潮频发,春季和秋季次之。  相似文献   
92.
喷施锌肥对油菜镉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溶液培养和体外消化实验,研究不同Zn营养条件下,喷施ZnSO_4和ZnNa_2EDTA对两种油菜Cd、Zn质量分数以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计算人体通过食用油菜摄入Cd、Zn的量,评估喷施Zn肥降低人体Cd摄入提高Zn吸收的潜力.结果表明,正常Zn营养下油菜地上部Cd质量分数显著低于缺Zn条件下,喷施ZnNa_2EDTA显著降低油菜Cd质量分数;正常Zn营养下油菜地上部Z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缺Zn条件下,喷施Zn肥可显著提高油菜Zn质量分数,其中喷施ZnSO_4处理效果最佳.正常Zn营养下油菜Cd的生物可给性显著低于缺Zn条件下,喷施Zn肥显著降低油菜Cd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与对照相比最大降幅为35.81%,喷施ZnSO_4显著降低Cd在小肠阶段的可给性,最大降幅为59.24%;喷施Zn肥使油菜Zn在胃和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最大降幅为68.90%,其中ZnSO_4降低效果明显强于ZnNa_2EDTA.食用Cd污染的普通油菜寒绿摄入Cd的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耐受值,通过选择低积累油菜华骏或喷施ZnSO_4可以显著减少人体摄入Cd的量,有效降低Cd过量摄入的健康风险;食用未喷施Zn肥或喷施低浓度ZnNa_2EDTA的油菜有Zn摄入不足的风险,而食用喷施ZnSO_4或高浓度ZnNa_2EDTA的油菜可以满足蔬菜膳食Zn摄入的需要,其中喷施ZnSO_4效果更好.总之,喷施Zn肥可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Cd、Zn的生物可给性,有效减少人体食用油菜摄入Cd的量,提高摄入Zn的量,其中喷施ZnSO_4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3.
零价纳米铁处理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Ⅵ)为研究对象,批实验考察了初始浓度、纳米铁投加量、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NZVI对Cr(Ⅵ)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NZVI加入量0.15 gL,水体中20 mg/L的Cr(Ⅵ)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4.
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有机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模拟堆肥试验,对不同畜禽粪便在堆肥过程中酸水解态氮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酸水解态氮呈现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且与堆肥前相比,堆肥处理后酸水解态氮占全氮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粪、鸡粪等家禽粪便更为明显,表明畜禽粪便经过堆肥处理后有利于氮素的保蓄;非酸解性氮占全氮比例的变化趋势与酸水解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反;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占全氮的比值在堆肥过程中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未鉴别态氮占全氮比例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上述3种可鉴别态的酸水解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反.温度、pH值与氨基糖态氮变化趋势相同,这可能是影响氨基糖态氮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温度与酸解铵态氮、未鉴别态氮变化的趋势相同,可能是影响酸解变化的主要因素,pH 值与酸水解态氮、非酸解性氮变化趋势相同,可能是影响它们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朝阳凤凰山古土壤序列粒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地区古土壤广泛分布,正确的认识该区古土壤的成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古气候变化。本文对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地粒度分析,并结合剖面形态特征,对该剖面各层次进行成因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山剖面上部含有砾石,粗粒组分含量较高,且垂向变化均较大,分选性较差,但同时颗粒组成仍以风成沉积的两个主要粒级为主,为经流水作用改造的次生黄土。剖面下部粒度细小而均匀,砂粒含量低,风尘"基本粒组"相对富集,平均含量在60%~70%之间,各粒度指标均与典型的风成古土壤序列的相近,表现出明显的风成沉积特征。在上、下两部分之间,存在较薄的一个过渡层次。颜色上与剖面下部土层相近,但粒度特征与剖面上部土层相近。  相似文献   
96.
97.
The atmospheric chemical process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Carbon Bond 4 (CB-4) model, the aqueous-phase chemistry in Regional Acid Deposition Model and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relation of aerosols with the emission inventories of the 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the database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Mesoscale Model version 2 (MM5) meteorological fields to exa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acidic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East Asia for the case of the long-lasting Yellow Sand event in April 1998. The present models simulate quite well the observed general trend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gaseous pollutants, especially for O3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model underestimates SO2 and NOx concentration but overestimates O3 concentration largely due to uncertainty in NOx and VOC emiss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ed gaseous pollutants such as SO2, NOx, and NH3 are not transported far away from the source regions but show significant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ir concentrations. However, the daily vari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 due to invariant emission rates. On the other h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transformed pollutants including SO42−, NH4+, and NO3 a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daily variations but little diurnal variations. The model-estimated deposition indicates that dry deposition is largely contributed by gaseous pollutants while wet deposition of pollutants is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transformed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98.
基本农田划定中的耕地立地条件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良好的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稳定的立地条件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对基本农田的研究多偏重耕地自然质量条件评价方面,而对耕地立地条件研究较少,基本农田被频繁调整,稳定性差.论文以东港市为研究区域,在保障耕地自然条件良好,均一的基础上,从耕地立地条件角度探讨基本农田划定问题,由耕地区位条件因素和耕作便利条件因素构建耕地立地条件评价体系,采用指数衰减法等计算立地条件因素影响作用分值,利用相关性分析等数学模型分析立地条件因素对基本农田划定影响风险范围以及稳定区域,并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立地条件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本农田的稳定性影响较大;2)区位因素对基本农田划定存在一定距离的负向型影响,该距离内被占用风险较大,风险距离外区位因素影响为正向型,并呈同心圆状逐级衰减;3)辽宁省东港市立地条件评价结果分4个等级,其中1,2,3级耕地立地条件较优,面积为89 95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6.3%,区位较优,耕作便利,适宜划入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99.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尽管近年来在全国的位次有所下滑,但在产品门类、技术、人才、关联产业以及园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上仍具有一定优势。面对中-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环境服务业战略转型的机遇和挑战,辽宁省应明确提出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不同环境服务分类影响研究,实施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加快环境服务业发展和战略转型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制定针对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扶持战略,解决战略转型的保障问题。本文以自贸区贸易效应为理论依据,根据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利用辽宁省的区位优势不断创造市场空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环保产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强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构建,加强园区建设,培育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