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工艺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工艺系统,通过间歇式运行,改变进泥初始ρ(VSS)和曝气强度,考察了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情况.对进泥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曝气强度恒定在1.0 m3/h,搅拌转速为95r/min,停留时间为25 d;初始ρ(VSS)为40.7 g/L污泥的曝气强度在0.4~1.0 m3/h间由大到小进行调节,搅拌转速为95 r/min,停留时间为44 d.结果表明,初始ρ(VSS)与曝气强度对ORP有影响,当曝气强度充足时,ORP呈先下降再回升趋势,最终ORP能达到0 mV以上.对于pH的变化,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污泥规律相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ρ(VSS)为34.2 g/L的污泥pH从开始的6.01上升到8.11,然后下降到5.60~6.03.但初始ρ(VSS)为40.7 g/L的污泥pH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pH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开始的7.33到最终的9.16.表明由于溶胞作用,系统中ρ(总氮),ρ(氨氮),ρ(总磷)较高,pH上升,若曝气强度充足,pH随后下降,ORP回升;若曝气强度较低,pH则一直呈上升趋势,ORP则处于较低值.因此ORP与进泥初始ρ(VSS),曝气强度,反应温度,ρ(氨氮)和pH等因素有关.从ORP的测试结果看,ATAD系统处于厌氧到微好氧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2.
基于2018年常州市14个自动监测点位ρ(PM2.5),采用变异函数法和正交经验分解法(EOF)对其ρ(PM2.5)的空间变异性和逐日质量浓度序列的时空分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州市PM2.5高值均发生在11和1月,其次为2,4和5月,18:00后至次日上午时段PM2.5易出现峰值;ρ(PM2.5)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其在东西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要大于南北方向,随着站点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加,各个站点局地污染分布因素的差异性逐渐增大;受市区重点污染源分布和气象条件影响,ρ(PM2.5)总体呈现沿东北向西南区域依次递减的分区特征,高值区位于常州市区中心偏北、偏东地区,低值区位于市区西南部区域,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污泥、石灰、氧化镁和水泥等药剂稳定固化强酸性硫化砷废渣(简称砷渣)。以浸出液中砷的质量浓度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稳定化药剂加入量对废渣浸出毒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加入量是影响废渣浸出毒性的最主要因素;在m(污泥):m(砷渣)=2.0、m(石灰):m(砷渣)=1.0、m(氧化镁):m(砷渣)=0.10、m(水泥):m(砷渣)=0.3的最佳实验条件下,砷的浸出质量浓度由1780.00 mg/L降至1.37 mg/L,低于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砷浸出质量浓度为2.5 mg/L的填埋限值;处理后废渣中其他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也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24.
利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以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发生了显著变化,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7.2%,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4.7%,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2.4%,技术进步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最高,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最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表明长江经济带内省际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正在缩小,最终都朝相同的稳态水平趋近。  相似文献   
125.
江苏省不同营养状况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 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6.
将电镀污泥作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资源加以回收利用,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以电镀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焙烧时间下进行直接焙烧和还原焙烧,并对焙烧底渣进行酸浸,分别研究了污泥减量率以及Cu、Ni、Zn和Cr 4种重金属的含量和浸出率,并探索了还原剂(煤粉)和催化剂(CaCO3)投加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始电镀污泥中,Cu含量最高,达到10.05%,因此,电镀污泥中Cu具有回收价值;焙烧后电镀污泥得到了减量化,同时污泥中的金属得到了富集;还原焙烧比直接焙烧更有利于Cu的选择性浸出,当煤粉投加量为10%,CaCO3投加量为0.5%,在700℃下焙烧20 min时,Cu的浸出率达到98.73%,Cu的含量达到15.07%。  相似文献   
127.
张浩 《四川环境》2012,(1):70-75
深入考察水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分析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需要比较分析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及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的相关性,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水环境的变化轨迹。对常州市"十一五"期间水环境环境质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常州市通过大力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力度等有效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8.
采用隔膜电解法,分别研究了罗丹明B和硝基苯在不锈钢阴极表面的电解过程。结果表明,有溶解氧时,初始浓度分别为50 mg/L和120 mg/L的罗丹明B和硝基苯,电压20 V,电解2 h,阴极区电解液CODCr去除率分别为21%和36%。阴极区产生的H与O2发生反应生成HO2和OH等自由基,从而进一步引起有机物的降解。基于阴极区降解实验和降解机理进行的小试设计,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29.
采用全玻璃针筒取样/保存、双通道双毛细管柱测定非甲烷总烃分析方法,以甲烷标准气体样品、标准气体样品(TO-14、TO-15),以及3种实际环境空气样品为例,考察了全玻璃针筒注射器取样保存影响检测结果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样品的保存时间取决于以下因素:(1)样品性质,不同类型样品的保存时间差异大,化学反应活性强的样品,其总烃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甲烷则相对稳定;(2)样品浓度水平,相同条件下相同类型样品,浓度高的保存时间短于低浓度样品,如与环境空气浓度相仿的样品保存时间可超过60 h;(3)保存环境的避光程度,对于同一种VOCs标准气体样品,避光、半避光、非避光保存样品回收率迥异,趋势差别极大,对于部分样品即便是避光保存仍发现回收率变化极大;(4)全玻璃材质注射器的气密性,需对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气密性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0.
为支撑流域水生态目标的业务化管理,提高水生态监测和评价的可操作性,突破物种分类鉴定的技术瓶颈,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布设120个采样点,于2013年1—3月、7—8月和10—11月开展3次监测。以最小干扰为参照状态,对涉及物种丰度、物种多度组成、耐污能力和摄食类群的72个候选指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指数获取的便利性及物种分类的难易程度,最终筛选出3个核心指数构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业务化评价指数,其中湖荡、河流和水库的指数为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相对多度和BMWP指数,溪流的指数为ETO分类单元数、前三位优势分类单元相对多度和BMWP指数。经验证,业务化指数与环境梯度有较好的响应关系,且可操作性强,具备开展业务化应用的前景。但目前的流域水生态目标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技术体系还须在业务化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