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徐杰  刘维平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378-4384
以无水氯化铁为氧化剂,碳纸为基板,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二氧化钛(PPy/TiO2)光电阴极,采用XRD、IR、SEM对光催化材料进行表征.以碳纸为阳极;碳纸、TiO2改性碳纸和PPy/TiO2改性碳纸为阴极,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光照条件下,研究了MFC废水处理效果、产电性能及阴极钴酸锂的浸出情况.结果表明:PPy/TiO2改性碳纸最大功率密度为10425.7mW/m2,分别是碳纸和TiO2改性碳纸的1.97和1.86倍;PPy/TiO2改性碳纸阴极Co(Ⅱ)浸出率为47.8%,分别是碳纸和TiO2改性碳纸的1.87和1.76倍.  相似文献   
42.
建立了中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调节池,用于转运站垃圾压滤液的现场预处理。转运站垃圾压滤液具有高有机污染物浓度、水质变化剧烈和pH值较低等特点,当进水COD浓度为50 000 mg/L~80 000 mg/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能稳定实现出水COD=25 000 mg/L左右,总氮去除率30%~40%,总磷去除率70%,抗冲击能力和低pH值进水运行稳定性良好。厌氧折流板调节池发生酸化后,综合采用了多种措施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3.
以大型海藻细基江篱繁枝变种(Gracilaria tunuistipitata Var Liui)为实验材料,研究重金属Cd2+胁迫下,无机氮磷作用对藻体各类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重金属和营养盐复合污染下江蓠对水体的修复能力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实验结果显示:适当浓度N、P(560 μmol/L、56 μmol/L)的添加能提高藻体内各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Cd2+对藻体的毒害作用.不加入N、P或加入过量的N、P(2 160 μmol/L、216 μmol/L)均会抑制藻体内各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从总体上看,同时加入N、P要比加入单一的营养盐更有利于提高藻体内各主要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藻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4.
45.
污染土地再开发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为进行废弃农药厂的生态风险评价,采集常州市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6个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编号为S1、S2、S3、S4、S5和S6),选取发光细菌、大型溞和蚕豆根尖细胞为试验生物,运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对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进行生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都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4和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与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效应基本相同,表明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可以用于污染土壤浸出液的毒性评价。污染物质和毒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所含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已经对土壤毒性效应产生影响,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场地进行综合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究浮游细菌和蓝藻暴发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季蓝藻暴发期间太湖竺山湾表层水和底泥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门水平来看,水样和底泥中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次之,此外蓝藻门也有一定的比例,可为水华暴发提供预警指示;从属水平来看,水样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GpXI和GpIIa,底泥中为Gp6和GpIIa。  相似文献   
47.
将含银废液中的Ag+转化为Ag Cl,再用铝片包裹Ag Cl固体,在Na2CO3溶液中采用置换法回收银。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Ag Cl还原为银的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2CO3溶液质量分数2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0 h,不搅拌静置反应。在此适宜的反应条件下,Ag Cl还原为银的转化率为95.32%。  相似文献   
48.
京杭运河常州段泥水界面无机氮交换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利用原柱样静态释放实验对京杭运河常州段4个点位的无机氮界面交换过程进行模拟,并借助模拟结果对运河不同形态氮的界面循环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全年NH+4N界面交换特征均表现为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平均交换速率比较结果为平水期[182.3mg/(m2·d)]>丰水期[94.0mg/(m2·d)]>枯水期[29.5mg/(m2·d)],而底泥污染严重的下游点位释放通量高于其他断面;丰水期底泥为上覆水NO-3N的源,平水期和丰水期则成汇,且平水期底泥平均吸附速率若为枯水期的6倍;全年NO-2N交换过程表现底泥吸附的特征,枯水期交换速率极低,全年底泥DIN(总无机氮)输入量>输出量,底泥对高浓度上覆水NO-3N的吸附作用可能是底泥污染逐渐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通过研究新发展阶段需求,分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指出在职能转变、“减污降碳”、“真、准、全”等方面距离深入治污攻坚要求存在的差距,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研究提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重要基础以及关键突破口,为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Variations among rice cultivars on root oxidation and Cd uptak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n the variation between rice cultivars in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two pot soi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typical rice cultivars that varied greatly in soil Cd uptake. The experiments with six rice cultivars showed that the root oxidation abilities of rice differed with rice cultivars and also with types of the cultivars, the cultivars with indica consanguin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ultivars with japonica consanguinity. Root oxidation abilities of the rice cultivars correlated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1) with their Cd concentrations and Cd quantity accumulations in rice plants. The experiments with two rice cultivar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cultivars in pot soil redox potentials, which of Shan you 63 (higher soil Cd accumulat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u yun jing 7 (lower soil Cd accumulator) under different soil Cd levels, but the degrees of the differences varied with soil Cd levels. The differences were larger under soil Cd treatments than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oot oxidation ability, especially in Cd contaminated soil, is one of the main mechanisms which dominate C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by rice 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