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1.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废物的飞速增长和国外电子废物的大量涌入,成为中国环境安全重大隐患。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其中最难以无害化和资源化,且所占比例最高(大于50%)的材料是环氧树脂。就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处置技术、国内外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战略高度,结合承担国家科技部相关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环氧树脂的新工艺,并根据国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2.
FeY催化剂光助Fenton法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FeY催化剂,并对其在非均相光-Fenton体系中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其催化降解性能、重复性和再生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FeY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H2O2浓度为4 mmol/L、pH为4、UV光照射60 min时,非均相体系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7%和84%。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黑暗条件,太阳光和UV光都能显著提高降解效率,并且两种光源效果相当。FeY催化剂比均相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并且脱附率低,重复性较好,经500℃焙烧2 h的再生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可达原来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3.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CF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降解强温室气体CF4,考察了外加气体氧气(O2)、空气、氩气 (Ar) 对DBD降解CF4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CF4降解率升高. 3种外加气体条件下,CF4的降解率依次为Ar>空气>O2. 外施电压1 000 V,Ar条件下放电4 min,CF4降解率可达98.2%,而O2条件下CF4降解率只有36.9%. 水汽对CF4降解有一定抑制作用.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降解产物主要为CO2,CO和COF2.   相似文献   
94.
外置式联合等离子体光解技术去除苯乙烯气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开发了用一个高压电源同时产生等离子体和KrI* 准分子紫外辐射的外置式联合等离子体光解(Outer Combined Plasma Photolysis, OCPP)技术,并用于降解模拟流动态苯乙烯气体. 结果表明:在Kr和I2充入量分别为26.60 kPa和6 mg, 气体流速为3.26 m3/h, 初始ρ(苯乙烯)为1 265 mg/m3,外施电压为9.0 kV的条件下,苯乙烯的去除率达84.4%;与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相比,苯乙烯的去除率提高了20.6%,能率提高了5.7 g/(kW·h). 同时,研究了OCPP技术降解苯乙烯的影响因素,包括Kr和I2的充入量、石英材质、气体流速、初始ρ(苯乙烯)及反应器结构. 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结焦产物,探讨了OCPP技术降解苯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95.
高铁酸钾降解苯胺废水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铁酸钾投加量、初始pH及苯胺初始浓度对苯胺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废水的COD去除事随高铁酸钾投加量和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初始pH对COD去除率影响不明显.对高铁酸钾降解苯胺废水后的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IMS)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高铁酸钾降解苯胺的机制.  相似文献   
96.
以微波为热源,Na2CO3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废木屑活性炭(AC)。采用Taguchi法考察了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活化剂浓度、固液比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功率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最显著,辐照时间次之,而固液比的影响不显著。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微波辐照功率440W、辐照时间9min、Na2CO3浓度15%、固液比1:2.5,该条件下AC的碘吸附值为1230.40mg/g,实验结果验证了Taguchi法的有效性。该条件下制得的AC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结果显示,对COD为239.5mg/L废水投加3g/L活性炭,在pH为11时吸附70min,COD的去除率达77.9%。  相似文献   
97.
采用阳膜电解法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及其加入量、电解电流、电流密度、搅拌转速、电解温度和电解时间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NaCl加入量为2.5 g/L、电解电流为0.10A、电流密度为150 A/m~2、搅拌转速为800 r/min、电解温度为35℃、电解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处理Ni2+质量浓度为2 g/L的含镍废水,镍析出率达到95.16%,电流效率为86.87%,单位质量能耗为5 254 k W·h/t。  相似文献   
98.
分别以煤粉和稻杆为还原剂对电镀污泥进行还原焙烧,并通过酸浸回收焙烧渣中的金属。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还原剂投加量对目标金属Cu浸出率的影响以及主要杂质金属的浸出性,并采用BCR逐级提取法分析了焙烧前后污泥中的金属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当在电镀污泥中投加30%的煤粉在600℃下焙烧1h后Cu的浸出率达到97.78%,当投加50%的稻杆时浸出率为89.47%,而氧化焙烧后浸出率仅为37.71%;并且还原焙烧渣中多数杂质金属的浸出率较低,从而可以实现Cu与杂质金属的初步分离。氧化焙烧容易导致金属从易浸出的非残渣态向难浸出的残渣态转化,而还原焙烧则能抑制这种转化过程,金属形态是决定其浸出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湖泊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自然源,适用的观测手段是湖泊VOCs释放研究的基础。该研究以人工观测池模拟水华水体,以动态顶空-箱式法收集水气界面释放的VOCs,联用甲烷-非甲烷总烃分析仪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并辅以阀切换,实现野外2种场景VOCs释放的同时高时间分辨率在线观测。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参数后方法重现性好、精度高,相对偏差绝大部分在±10%内;直接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膜富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分别适用于水面释放甲烷和非甲烷VOCs的观测。人为引入浓藻的试验池甲烷、非甲烷VOCs释放速率分别为66.2、2.18 mg/(m2·d),而对照池则分别为2.39、1.15 mg/(m2·d),正午前后非甲烷VOCs释放强度大,傍晚至凌晨则甲烷释放强烈;经试验组、对照组的差异对比以及试验组内物质释放速率之间相关性分析,初步推断藻类释放了壬烷、癸烷、异戊二烯、苯乙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物质。  相似文献   
100.
常州某农药生产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常州某农药生产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该场地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以苯系物和卤代烃为主。苯系物浓度为0~56.7mg/kg,卤代烃浓度为0~1.14mg/kg,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