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菌的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烟草青枯病的生防微生物,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重庆烟田健康土壤中分离根际微生物,纯化后得到了59株真菌。用滤纸片法从中筛选出1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稳定拮抗效果的真菌,其抑菌圈为10.0 mm。其抑制活性优于或接近于近期发现的其他生防微生物。测定该株活性真菌的全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学观察,以及rDNA ITS区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全细胞脂肪酸属性未被收录于TSBA6脂肪酸数据库,而根据形态学观察结果,以及对所获rDNA ITS区序列的分析,鉴定该株真菌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相似文献   
32.
针对游离态蓝藻胞外聚合物(EPS)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不易去除、残留蓝藻EPS极易进入供水管网的特性,研究了蓝藻EPS对供水管网水质变化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针对管道使用时限分析了不同管道内部产生附膜条件下,蓝藻EPS对供水管网中余氯、浑浊度、生物稳定性、有机组分等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EPS加快了管网余氯衰减速度,导致管网水质浑浊度在12~24h后即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上限,并使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BDOC在72h内增加37.2~39.5%,AOC增加365~393%,总活菌数升高18~20倍.阐明了蓝藻水华爆发时期净水厂出厂水残留蓝藻EPS在管网余氯存在前提下,仍然能够作为微生物营养基质和代谢能量,而促进管道内细菌生长繁殖,增加微生物代谢活性,刺激微生物胞外有机组分分泌释放,导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3.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运用线性(逐步多元回归MLR)和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两种计算方法开发了两种可靠且高效预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XAD)和空气之间分配系数(KXAD-A)的模型.构建模型的数据包含醇类(Alcohols),苯类(Benzene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香烃(PAHs)等,共计70种有机污染物.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adj和外部验证系数Q2ext均在0.930以上,同时所有物质均在定义的应用域内,结果表明两种QSAR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稳健性和较为优秀的预测能力,且非线性(SVM)模型比线性(MLR)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4.
采用缺氧/好氧间歇运行模式,考察进水碳氮比(C/N=5.0,3.3,2.5,2.0)对部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NO2-)积累特性和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影响,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菌群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N为2.5时,系统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出水NO2-浓度为27.18mg/L,亚硝态氮转化率(NTR)高达67.96%;分析典型周期各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发现,尽管4组工况均在缺氧30min时NO2-积累达到峰值(最高值分别为4.86(C/N=5.0),16.52(C/N=3.3),30.16(C/N=2.5),20.28(C/N=2.0) mg/L),但COD降解速率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反硝化进程,且只有在低C/N条件(C/N=2.0~2.5)才能维持稳定的NO2-积累.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除了Thauera(2.67%~24.04%)、Terrimonas(4.94%~21.19%)、Saprospiraceae(5.34%~13.50%)等常规功能菌属外,Flavobacterium(28.23%)是C/N为2.5时维持高NO2-积累的优势菌属.结合部分反硝化工艺的运行特点,探讨了NO2-作为中间产物的相关耦合工艺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通过调研国内外Cu生态毒理研究,收集并筛选土壤Cu的10%效应浓度(EC10)和无效应浓度(NOEC),分组构建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土壤生态过程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SSD),结合模型平均法推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Cu的生态安全阈值.针对保护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用地土壤、公园用地、住宅用地和工/商用地的土壤Cu生态阈值分别为10.9~38.9,21.0~77.5,36.6~124,47.6~151mg/kg;针对保护生态过程,自然保护地和农业用地土壤、公园用地、住宅用地和工/商用地的土壤Cu生态阈值分别为4.49~72.2,19.9~135,60.9~220,96.8~277mg/kg.  相似文献   
36.
浮萍去除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化浮萍晶种——少根紫萍和稀脉浮萍为供试材料,以扬州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供试水,考察了夏季气象条件下两种浮萍对水中氮、磷的去除及其自身积累氮、磷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比较.结果表明:放养稀脉浮萍的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量分别是放养少根紫萍的水中总氮、总磷去除量的1.6倍和2.2倍;稀脉浮萍体内积累的氮、...  相似文献   
37.
采用碱催化H2O2氧化法对奶牛养殖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了温度、pH、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最佳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碱催化H2O2氧化法在pH7~12时,对COD的去除率为40%~60%;当反应温度50℃,pH值9,H2O2投加量2.72 g/L,反应时间20 min时,COD的去除率为66.3%。  相似文献   
38.
江苏省夏季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多个县(市)分布有浮萍的工业区、生活区、农田水体进行调查与采样,观测各地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探讨水体pH值,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含量与浮萍分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浮萍适宜生长在静止的水体中,流动的河流中较为少见;此外,浮萍适宜生长在农田和生活区水体中,工业区附近样本数较少。江苏省夏季浮萍的主要品种为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青萍(Lemmaminor)、芜萍(Wolffiaarrhiza)和少根紫萍(Spirodelaoligorrhiza),调查期间未发现稀脉浮萍(Lemmaperpusilla)与品藻(Lemmatrisulca)。紫萍和青萍在所调查的每个采样点均有分布,其生长水体的pH值变化范围(4.5~7.5)较大。浮萍生长水环境的氮、磷养分浓度范围很广,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42、0.2—2.0、0.2~45和0.02~13mg·L-1,尚未发现浮萍分布与水体氮、磷含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工业区附近水体中常见紫萍与青萍以共生形式存在,偶尔还伴有芜萍。在利用浮萍去除水中氮、磷营养物质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各地当季优势浮萍品种及不同品种浮萍的共生复合系统,保障浮萍的最大生长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最大去除率。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控制污水脱氮中N2O排放,在不同曝气强度下研究了好氧硝化段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系统的N2O排放特性,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发现,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强,系统总氮去除率下降,但脱氮中N2O—N所占比例则上升,实验中从低到高3个曝气强度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01%、65.28%和58.62%,脱氮中N2O—N所占的比例为1.89%、7.84%和9.20%。PCR—DGGE分析显示,和低曝气强度下相比中、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但中曝气强度和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表现出较高相似性。这表明,不同曝气强度下系统N2O排放受到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适宜曝气强度不仅提高总氮去除率,还可有效控制N2O排放。  相似文献   
40.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可漂浮于水面的膨胀珍珠岩(EP)负载型TiO2,研究其在水中对罗丹明B(RB)的去除效果、吸附降解动力学以及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多次回收再生后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浸渍3次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回收5次后活性变化很小,降解率下降不到8%;光催化剂用量为0.2 g,20 mL初始浓度为10 mg/L和15mg/L RB溶液光照6 h后降解率分别达98%和74%。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该光催化反应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