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Photodegradation(PD) of methylmercury(MMHg) is a key process of mercury(Hg) cycling i water systems, maintaining MMHg at a low level in water systems. However, we posses little knowledge of this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 Jialing River of Chongqing, China. In sit 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thus performed to measure temporal patterns and influencin factors of MMHg PD in this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MHg underwent a ne demethylation process under solar radia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which predominantl occurred in surface waters. For surface water, the highest PD rate constants were observed i spring(12 × 10-3± 1.5 × 10~(-3)m~2/E), followed by summer(9.0 × 10~(-3)± 1.2 × 10~(-3)m~2/E), autum(1.4 × 10~(-3)± 0.12 × 10~(-3)m~2/E), and winter(0.78 × 10~(-3)± 0.11 × 10~(-3)m~2/E). UV-A radiatio(320–400 nm), UV-B radiation(280–320 nm), an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400–700 nm) accounted for 43%–64%, 14%–31%, and 16%–45% of MMHg PD, respectively. PD rat constants varied substantially with the treatments that filtered the river water and amended with chemicals(i.e., Cl-, NO_3~-,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Fe(III)), which reveals tha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water component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affecting the PD process. For the entire water column, the PD rate constant determined for each wavelengt range decreased rapidly with water depth. UV-A, UV-B, and PAR contributed 27%–46%, 6.2%12%, and 42%–65% to the PD process, respectively. PD flux was estimated to be 4.7 μg/(m~2·yea in the study site. Our results are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ycling characteristics o MMHg in the Jialing River of Chongqing, China.  相似文献   
92.
喀斯特洞穴晶体生长速率的古气候重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石笋中提取更多的古气候信息,以用于气候预测,需要研究现代洞穴沉积过程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贵州5个洞穴现代沉积玻片上菱形方解石的长度与滴水变率观测研究发现,在洞穴滴水不间断的情况下,滴水变率较小的滴水点,菱形方解石晶体长轴生长速率较快,反之,生长速率较慢。反映在石笋中,石笋晶体粒径较大说明处于降水稳定时期,石笋晶体粒径较小指示沉积时期降水变率较大,气候不稳定。  相似文献   
93.
喀斯特山区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带,其生态功能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罗甸县为研究区,选取水土流失、石漠化、生境以及气象要素四个评价指标,利用栅格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提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评价和分析了罗甸县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罗甸县生态环境敏感评价以中度以下敏感为主,中度以下敏感区域占县域总面积的98.12%,高度以上敏感区域极少。地质背景、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是导致罗甸县生态环境敏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4.
对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49个水点进行采样,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探讨溶解无机碳(DIC)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发现,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p H值呈中性到碱性,溶解质较低,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HCO3-Ca·Mg).北部上游页岩分布区外源水水中Cl-、NO-3、SO2-4的比重相对白云岩区喀斯特水水点的高,Si的含量也明显高于白云岩地区喀斯特水;外源水的SIc和SId值为负,而流经白云岩区后均大于0.水化学数据表明研究区水化学受降水和人为活动影响很小,Gibbs图显示水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性的控制.研究区喀斯特地表水中δ13CDIC值变化范围为-8.27‰~-11.55‰,平均为-9.45‰,地下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0.57‰~-15.59‰,平均为-12.04‰,地表水δ13CDIC值比地下水偏重.DIC的δ13CDIC值在杉木河支流上整体表现为河流上游相对于下游偏轻,而杉木河干流上河水DIC的δ13CDIC值的变化则比较复杂.根据同位素质量平衡,利用DIC的δ13CDIC实测值,计算了喀斯特区地下水DIC来自土壤CO2和白云岩矿物溶解的比例,计算结果为51.2%来自于土壤CO2,矿物本身的贡献约为48.8%.  相似文献   
95.
城市区域近地表灰尘及重金属沉降垂向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晓燕  张舒婷 《环境科学》2015,36(6):2274-2282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出现,人类日常生活的垂向空间范围逐渐向上延伸,近地表灰尘及重金属沉降垂向分布的季节特征值得关注.本研究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采集贵阳市某生活-文教区近地表不同空间高度平台上的灰尘样品,分析灰尘沉降通量及灰尘中Ca、Fe、Cd、Cr、Cu、Ni、Pb和Zn含量,探讨灰尘沉降通量及元素含量随空间高度的变化,揭示区域近地表灰尘及重金属沉降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间高度灰尘沉降通量季节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冬季灰尘沉降通量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冬季灰尘沉降通量沿垂向空间高度的分布差异最大,其次是夏季,春秋两季灰尘沉降通量垂向空间差异较小;季节变化对低层空间平台灰尘沉降通量影响大于高层空间;春季灰尘中元素含量最高,秋季灰尘重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元素含量随时空变化最大的是Zn,变化较小的是Ca.冬、春季节大气逆温层可能是灰尘沉降量和Pb、Zn等元素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Water resource scarc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greatly restric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any lo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project in the Hai Hua Ecological Industry Pilot Zone (HHEIPZ) are described. In the project, a three-level water cycle pattern was built to relieve local water resource scarcity. The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suit the local context and operated at the individual firm level, the inter-firm level, and the regional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level water cycle was effective and provided sufficient and continuous water supply for sustainable loc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impetus, and interrelation of the three cycle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promo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level water cycle.  相似文献   
97.
贵州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维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区分布范围,科学指导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是我国当前在国务院政策指导和学界智力支持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贵州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用水土流失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评估作为环境生态本底评估,综合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禁止开发区,将生态需要和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结合,通过空间综合叠加分析与处理等技术手段,共划分出9大类生态红线区,总面积为5 030.58 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4.16%。结合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红线区管理建议,期望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8.
土壤汞污染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对其治理的各种修复措施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土壤汞污染的来源、危害和修复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治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重点征求贵州省内环评、地下水研究专家意见,就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后简称《导则》)在贵州省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评价范围、监测、影响预测及典型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分析洞穴滴水Ca2+、Mg2+和降雨、气温内在联系、进一步帮助解译周围地区地表环境,我们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对贵州石将军洞滴水Ca2+、Mg2+等地球化学特征和周围气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发现7个滴水点Ca2+、Mg2+年际变化趋势具有明显一致性,分为波动区、高值区及低值区,滴水点Mg/Ca比值与月降雨量没有明显一致性变化,但波动区,高值区及低值区均值与月降雨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反应外界降雨量变化。并且研究发现,在低值区由于温度和土壤CO2的影响,造成滴水Ca2+、Mg2+在1月份突变性降低,成为年际变化的波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