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40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4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751.
浑河底泥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在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 oxyfera)在河流底泥环境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克隆文库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浑河流域部分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及丰度. 结果表明:从浑河上游至下游丰水期各采样点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的多样性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独立操作单元)数变幅不大;pmo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上游采样点A(章党大桥)底泥中OTU数为5,下游采样点E(三岔河大桥)底泥中仅为1. 采样点A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均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平水期16S rRNA和pmoA功能基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8和2.19,在各期中最高;而枯水期时二者均最低,分别为0.83和1.26. 丰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丰度均表现为平水期(2.42×106~1.74×107 copies/g)(以干质量计)最高、枯水期(2.87×104~4.19×106 copies/g)居中、丰水期(1.29×103~2.04×104 copies/g)最低,说明浑河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丰度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752.
采用膜吸附-洗脱法浓缩水样,通过多管发酵法筛选出以可培养沙门氏菌为主的活体细菌.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保守性,利用沙门氏菌属通用引物进行菌落PCR鉴定,进而确定沙门氏菌阳性平板数量.运用最大可能数法分析数据,计算出水样中可培养沙门氏菌的含量.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涵盖性.通过对人工污染水样和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的检测,证明了多管发酵-菌落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可操作性强,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753.
以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颗粒为除氟吸附剂,对其吸附水中氟化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氟化物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92 h,20℃时其吸附容量为14.63 mg/g,4℃时为13.14 mg/g.吸附速率特性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性较好且吸附速率由颗粒内部扩散速率控制,吸附行为均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焓变为16.5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热反应;吸附熵变为正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熵推动为主的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在4和20℃时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过程.脱附研究与XRD分析结果也证实,该吸附反应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754.
To investigate the nitrogen transport and conversion inside activated sludge flocs, micro-profiles of O2, NH4+, NO2, NO3, and pH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flocs were obtained from a laboratory-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Nitrification, as observed from interfacial ammonium and nitrate fluxes, was higher at pH 8.5, than at pH 6.5 and 7.5. At pH 8.5, heterotrophic bacteria used less oxygen than nitrifying bacteria, whereas at lower pH heterotrophic activity dominated. When the ratio of C to N was decreased from 20 to 10, the ammonium uptake increased. When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in the bulk liquid was decreased from 4 to 2 mg·L-1, nitrification decreased, and only 25% of the DO influx into the flocs was used for nitrific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nitrifying bacteria became more competitive at a higher DO concentration, a higher pH value (approximately 8.5) and a lower C/N.  相似文献   
755.
为去除垃圾渗滤液MBR出水有机物,以铝(Al)为阳极,碳聚四氟乙烯(C-PTFE)为阴极构建了芬顿阴极-电凝聚臭氧气浮工艺,通过与常规电絮凝阴极(Al和SS)对比,探明了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MBR膜出水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pH5和臭氧流量为300mL/min时,芬顿阴极体系相比于SS和Al阴极体系对COD的去除率分别...  相似文献   
756.
为探究水源水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结构及来源,以深圳市茜坑水库为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PARAFAC)对水库表层沉积物及其上覆水的DOM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RAFAC识别出3类荧光组分,分别是Cl(Ex/Em=270/304nm,类蛋...  相似文献   
757.
为研究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和点火延迟时间对木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影响,以桑木粉尘为对象,利用1.2 L的Hartmann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爆炸压力随着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粉尘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点火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Box-Behnken所设计的响应面试验方案分析,得到影响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大小顺序为:点火延迟时间>质量浓度>粒径,同时Design-Expert软件预测出最危险爆炸强度的试验条件为:质量浓度840.24 g/m3,粒径260目,点火延迟时间12 s,最大爆炸压力为0.511 775 MPa,经检验,拟合性较好,为防爆设备本质安全强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8.
探究了不同初始pH值和不同电极布置条件下电凝聚臭氧化耦合工艺(E-HOC)中混凝剂的水解形态特征,同时进行了效能分析.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5时,E-HOC工艺具有更高的有机物去除效率,与单极排布的E-HOC工艺相比,双极排布的E-HOC工艺的有机物去除效率提高了12.29%,能耗降低了1.74kWh/g,法拉第效率提...  相似文献   
759.
对赤泥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以赤泥为晶种磷酸铵镁(MAP)结晶法从模拟废水中回收磷工艺。结果表明,经过研磨的赤泥颗粒属无孔物质或者大孔物质;将赤泥溶于水时有碱液和离子溶出,赤泥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Al、Si和Mg等元素。投加赤泥晶种有利于磷酸铵镁结晶的形成。在初始磷酸盐浓度为90 mg/L、N∶Mg∶P摩尔比为1∶1∶1、不调节pH值、搅拌时间30 min、搅拌速度180 r/min、沉淀时间30 min条件下,赤泥粒径为60~80目、投加量为8 g/L时,以赤泥作为晶种诱导磷酸铵镁结晶回收磷的效果最优。干燥晶种的使用次数对磷酸根离子的回收率影响不大。所得结晶产物是一种很好的缓释肥。  相似文献   
760.
氧化沟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脱氮除磷系统,其沟宽和流速均相等,这使得缺氧段和微孔曝气段因水流连续性均有相同的不沉降水平流速,造成曝气区流速高,推进能耗大。基于节能理念,为验证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对中试变速氧化沟进行实际流速测定,结果表明,变速氧化沟在沟宽0.4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15 m/s;在沟宽1.2 m处,其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07 m/s,上述2种沟宽实际流速比值与其对应的理论流速比3∶1相比较小,但该结论验证了氧化沟变速的可行性。另外,对沟内易沉降点不同水深处沉降比和SS分布进行测定,未出现较大的差值,结合长期工艺表面观察未发现泥水分离和泥块上浮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