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城市表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含量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秀端  卢新卫  杨光 《环境科学》2013,34(3):1086-1093
以西安城市表层土壤为对象,测定表层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和Co、Cr、Cu、Pb、Sn、Sr、Ba的含量,探讨表层土壤Co、Cr、Cu、Pb、Sn、Sr、Ba含量与磁化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西安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磁化率均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水平,所测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西安市主要土壤类型———褐土表层土壤背景值;土壤中Co、Cr、Cu、Pb、Sn、Sr、Ba的含量均与低频磁化率(χLF)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频率磁化率(χFD)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低频磁化率的空间分布与重金属Pb、Cu的变化趋势相似,频率磁化率则与Co、Cr、Ba等元素的空间变化趋势相反.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西安市土壤重金属处于中度污染,污染负荷指数的空间变化与磁化率指标高度相关.因此土壤磁化率可作为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2.
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利用陕西省气象台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推导出了大气环境容量宏观总量控制修正A值法,并基于修正A值法估算了西安市各区县大气环境容量,新的国家剩余容量。结果表明:西安市除临潼区A值大于国标A值外,其余各区县A值小于国标A值;在新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下,西安市SO2、NOx、PM10的环境容量值分别为9.552×104 t/a、6.652×104 t/a、9.546×104 t/a;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2010年数据库,计算了西安市各区县SO2和NOx理想容量与中低架源排放量的差值及西安市大气中SO2和NOx的剩余容量,碑林区和莲湖区应注意改善中、低架源SO2的排放;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阎良区和高陵县应注意改善中、低架源NOx的排放;西安市SO2和NOx没有剩余容量,总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值分别为2.279×104 t/a和2.336×104 t/a,因此应对SO2和NOx的排放进行总量控制。该研究可为西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3.
郭景宁  李小飞  余锋  张蕊  高月  杨雯 《环境科学》2023,44(12):6474-6485
基于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1月14日采集的渭南PM2.5样品,分析了PM2.5中碳质组分和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等方法对其来源与源地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渭南冬季夜间和白天ρ(PM2.5)、ρ(OC)、ρ(EC)、ρ(TWSIIs)的平均值分别为:119.08、 17.02、 6.20、 34.20μg·m-3和130.66、 18.09、 6.22、 50.65μg·m-3.采样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表现为:F->NO-3>Ca2+>SO42->Na+>Cl->NH+4>K+>Mg2+  相似文献   
194.
远场类谐和地震波作为一种特殊的长周期地震波,其加速度反应谱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地震波的双峰特征,本研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集集地震和汶川地震中部分典型的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运动特征;然后,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时频域分析方法及等效简化法,分析了远场类谐和地震波时域特征对其加速度反应谱双峰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选远场类谐和地震波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段的峰值与高频段的峰值比 (峰值比系数 α)较大,对该地区内基本自振周期为 5~7 s 的高层结构影响显著;当远场类谐和地震波存在脉冲周期和脉冲幅值较大的类谐和脉冲时,其加速度反应谱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195.
为获得西安市道路PM2.5、NO2和CO的水平浓度分布特征,选取小寨和秦岭环山路作为西安市城区道路和郊区道路的代表,采用水平分布的监测方法获得了每条道路距离道路边缘0、15和50 m处的ρ(PM2.5)、ρ(NO2)和ρ(CO).结果表明:与秦岭环山路(下称秦岭)相比,城区观测点小寨的ρ(PM2.5)、ρ(NO2)和ρ(CO)分别为(88±50)(78.6±29.8)μg/m3和(1.5±0.3)mg/m3,均高于秦岭三者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5±23)(47.9±19.8)μg/m3和(1.4±0.1)mg/m3].在空间分布上,ρ(PM2.5)、ρ(NO2)、ρ(CO)水平梯度分布明显.与距离道路边缘0 m处相比,小寨ρ(PM2.5)在距离道路边缘15和50 m处分别减少了6.48%、7.96%,秦岭减少了5.45%、9.09%;小寨ρ(NO2)在15和50 m处分别减少了8.57%、14.29%,秦岭减少了15.45%、24.89%;在距离道路边缘50 m处小寨ρ(CO)减少了25.00%,而秦岭在距离道路边缘15和50 m处分别减少了25.00%、41.67%.研究显示,来自于机动车排放的PM2.5、NO2和CO在道路两侧有明显的距离效应,并且郊区观测点水平递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6.
王楠  高宇星  屈垚  曲静  师菊莲  时迎强  周岳  朱崇抒 《环境科学》2023,44(10):5382-5391
基于大气污染六要素(PM2.5、PM10、SO2、NO2、CO和O3)、PM2.5化学组分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大气再分析数据,采用物质平衡和硫/氮氧化速率(SOR/NOR)等方法对2019年1月西安市一次重污染事件过程和成因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将该次污染过程划分为累积阶段(P1)、维持阶段(P2)和消散阶段(P3),本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是由于不利天气形势叠加反馈效应造成的,P1和P2阶段西安在500hPa都受平直西风气流影响,海平面气压为均压场,等压线稀疏,天气形势稳定,且925hPa以偏东风为主,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地基微波辐射计可辅助反映气象条件与重污染间的反馈机制,其反演的水汽密度和逆温均与PM2.5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38.反馈机制主要表现为:当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辐射冷却效应使地面降温,进而导致或加强逆温,混合层高度降低,水汽积聚,高湿条件通过加速二次转化和促进气溶胶吸湿增长使污染进一步维持,因此P2阶段二次无机离子(SO42-+NO3-+NH4+,SNA)和"其他"组分对PM2.5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43.2%和23.1%,且SOR、NOR和消光系数均在P2阶段达到峰值.NH4NO3、有机物(OM)、(NH42SO4和元素碳(EC)对消光系数的总贡献率超过85%,但各组分占比排序在每个阶段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7.
余静  郭新超  孙长顺  陈宣 《环境工程》2022,40(10):49-54
制革废水中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属于有机磷,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处理此类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含THPC制革废水,考察H2O2投加量、pH、m(Fe2+)/m(H2O2)、反应时间、紫外光波长等因素对TP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建立了TP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pH=4,H2O2投加量为6667 mg/L,m(Fe2+)/m(H2O2)=1,反应时间为80 min时,TP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3%和83%;紫外光助(波长185 nm)Fenton体系可提高THPC的降解效果;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H2O2投加量分级数(q=1.065)高于有机物的底物分级数(a=0.858),表明Fenton体系降解TP的反应速率主要受H2O2投加量制约。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减小火药点火器不同药剂批次下的散差,提高其工作可靠性。方法 分析火药点火器不同批次药剂性能与内弹道数据,发现在恒定燃喉比下,药剂性能波动会显著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因此应根据不同批次组合下的药剂性能选取合理的燃喉比。首先,通过标准试验测试火药点火器内装药剂的关键性能参数。然后,通过建立火药点火器内弹道的仿真模型,计算基线燃喉比附近的内弹道参数,输入到基于历史点火冲量数据建立的正态容许限法模型。最后,在预设燃喉比范围内进行发火试验,并利用正态容许限法计算出不同燃喉比对应的点火可靠度。结果 共模拟了8种水平的燃喉比试验,计算出对应的可靠度为0.177 242~0.999 999。根据模型计算出的可靠度及火工品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燃喉比,并增加样本,进一步验证其可靠度。此外,在选定燃喉比附近进行的裕度试验,试验数据均符合预期。结论 通过内弹道仿真建模,结合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为火药点火器优选了燃喉比,工作可靠度达到了0. 999 908,比改进前的可靠度0.999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9.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mission controls on ammonia (NH3) pollution in urban atmosphere, observation on NH3 (1 hr interval) was performed in Shanghai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2019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CIIE) event, along with measurements on inorganic ions, organic tracers and stable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ammonium in PM2.5. NH3 during the CIIE period was 6.5±1.0 µg/m3, which is 41% and 32% lower than that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respectively. Such a decrease was largely ascribed to the emission controls in nonagricultural sources, of which contribution for measured NH3 in control phase abated by ∼20% compared to that during uncontrol period. Molecular compositions of PAHs and hopanes further suggested a dominant role of the reduced vehicle emissions in the urban NH3 abatement during the CIIE period.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vehicle exhaust emission control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itigate NH3 pollution and improve air quality in Chinese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200.
Distributions of anthropogenic radionuclides (90Sr, 137Cs and 239+240Pu) in seabed sediment in the Japan Se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1998–2002. Concentration of 90Sr, 137Cs and 239+240Pu in seabed sediment was 0.07–1.6 Bq kg−1, 0.4–9.1 Bq kg−1 and 0.002–1.9 Bq kg−1, respectively. In the northern basin of the sea (Japan Basin), 239+240Pu/137Cs ratios in seabed sediment were higher and their variation was smaller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s of the sea. The higher 239+240Pu/137Cs ratios throughout the Japan Basin were considered to reflect production of Pu-enriched particles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substantial sinking of particulate materials in this region.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Japan Sea (<38°N), both inventories and 239+240Pu/137Cs ratios in sediment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regions. In the southern Japan Sea,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supply of particulate radionuclides by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mainly enhanced accumulation of the radionuclid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