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东北地区臭氧浓度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东北地区O3浓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东北地区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O3-8 h-P90分布整体呈南高北低的态势,O3浓度的高值区及超标天数比例较高的地区都集中分布在环渤海地区的沿海城市;气温是影响O3年均浓度空间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随着气温的变化,O3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空间分异不明显-南高北低-空间分异不明显的演变特征;前体物是核心城市形成局部O3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强,前体物的正向影响力越大,温度越低,光化学反应越弱,化学性质活跃的前体物对O3可能起消耗作用.  相似文献   
272.
城市街道中复杂的高架桥结构会影响街谷内污染物的扩散.本文利用CFD软件FLUENT,采用标准k-ε方程和组分输运方程,对含双层高架桥的理想街谷内空气流场和CO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架桥破坏了理想街谷内CO浓度分布的爬墙效应,自地面沿高度方向CO浓度逐渐减小,超过每层高架桥面后激增,而后再次降低.双层高架桥改变了污染面源位置和街谷内流场分布.当双层高架桥都处于街谷内部时,来流风垂直于街谷方向自左向右吹送,街谷内涡旋整体结构保持顺时针方向,高架桥附近出现小涡旋,使得CO在街谷内部循环,引起背风面和街谷内CO平均浓度的升高,高架桥的"盖子效应"显著,与无高架桥街谷相比,CO平均浓度升高39.5%.当双层高架的上层高架与街谷建筑顶部持平,下层高架桥位于街谷中部时,街谷内部产生4个较大涡旋,能够显著地提高街谷内地面和背风面CO扩散速率,高架桥的"盖子效应"被破坏;与无高架桥街谷相比,CO平均浓度仅升高8.7%,与双层高架桥都处于街谷内相比,CO平均浓度降低22.1%,为城市多层高架桥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3.
利用~(210)Pb和~(137)Cs测定了西藏羊卓雍错湖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羊卓雍错湖心和北部湖区沉积柱中的~(137)Cs都只有一个蓄积峰。假定对应的时标为1963年,据此得出的沉积物累积率分别为0. 014 5 g/(cm~2·a)和0. 025 2g/(cm~2·a),对应的年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 041 cm/a和0. 068 cm/a;而~(210)Pb的结果显示,羊卓雍错湖心和北部湖区的沉积物累积率分别为0. 014 6 g/(cm~2·a)和0. 014 7 g/(cm~2·a),对应的年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 040 cm/a和0. 041 cm/a。~(210)Pb和~(137)Cs的定年结果在北部湖区的定年结果差别较大,很可能是由于湖水在北部湖区的渗漏,导致沉积物中Cs的纵向迁移造成的。  相似文献   
274.
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主要研究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类别、丰度、分布、结构变化及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多样性,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体部分。19世纪末,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应用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解析。至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以磷脂脂肪酸图谱分析法(PLFA)和BIOLOG微量分析法为代表的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评价的生物化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克隆文库和高通量测序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的原理、进展,并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进行探讨,并对相关领域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75.
对某火力发电厂排放SO2导致其周围小麦受污染的突发性事故进行了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小麦的受害症状,发现小麦呈典型的硫氧化物危害和硫酸雾腐蚀特征;小麦生物学性状和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与对照区小麦无论株高、茎粗、穗长均无显著差异。而小麦的产量已受到影响,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极显著;污染区小麦叶片全硫量和水溶性硫测定结果表明,全硫量均值为0.759%,高出对照区全硫含量均值0.651%的17%,经t检验差异显著;水溶性硫含量均值0.64%,高出对照区水溶性硫含量均值0.52%的23%,经检验差异极显著,表明污染区小麦受害确系SO2所致;分析气象条件认为污染区小麦是在低气压、高湿度、低风速、偏西风和稳定天气频率偏高的状况下受到污染的。  相似文献   
276.
277.
278.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brown carbon (BrC), daily PM2.5 samples in Xingtai, a small city in North China Plain (NCP),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of 2018-2019,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opt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 light absorption at 365 nm (absλ=365 nm) displayed a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the highest value in winter (29.0±14.3 M/m), which was 3.2∼5.4-fold of that in other seasons. A strong correlation of absλ=365 nm with benzo(b)fluoranthene (BbF) was only observed in winter, indicating that coal combustion was the major source for BrC in the season due to the enhanced domestic heating. The mass absorbing efficiency of BrC also exhibited a similar seasonal pattern, and was found to correlate linearly with the aerosol pH, suggesting a positive effect of aerosol acidity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formation of BrC in the city.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 analysis further showed that on a yearly basis the major source for BrC was biomass burning, which accounted for 34% of the total BrC, followed by secondary formation (26.7%), coal combustion (21.3%) and fugitive dust (18%).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from coal combustion was remarkably enhanced in winter, 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total. Our work revealed that more efforts of “shifting coal to clean energy” are necessary in rural areas and small cities in NCP in order to further mitigate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279.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三个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模式与实施步骤,并总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80.
介绍了预焙阳极生产过程中废气产生的主要工段——原料破碎、石油焦煅烧、煅后料冷却、配料、混捏成型、阳极焙烧,主要废气污染物为粉尘、煅烧废气、沥青烟气。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烟气治理措施,详细评述了现有的废气的治理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沥青烟气产生的不同工段,提出采用不同净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