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15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及由此引起的131I和137Cs在全球大气环流传输已引起了重视.理论上也对这种输送路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2011年3月17日—4月28日在贵阳观风山对气溶胶中天然核素(210Pb、7Be)和人为核素(131I、137Cs)近地面空气浓度逐周采样的系统对比观测,并结合该时段贵阳离地面500m高度逐周315h的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泄漏污染物通过两条显著的途径输送到贵阳地区.第一条是首波核污染通过全球大气环流传输,由西向东,几乎环绕地球一周,历经约10d至两周,最终在3月24日—31日从我国的西北地区入侵抵至贵阳;第二条途径则是福岛地区上空的核污染气团受东北天气系统的挤压南移并在低纬度地区再次先后受到东北和东南气流的影响,于4月7日—14日抵达贵阳.核污染的第一条输送路径是全球尺度,第二条是东亚区域尺度.  相似文献   
982.
湿地生态系统是极其敏感的,与环境变化紧密相关。湿地沉积物同位素在近年来的古环境恢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已趋向成熟,但传统的同位素载体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摒除,使得运用该方法进行古环境还原经常出现偏差与不确定因素。近15年来,一种同位素研究的新载体被广泛应用-沉积物纤维素,与其他载体相比,植物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记录了最原始的环境信息。目前,该方法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并且它的提取方法近年来也得到了不断改良,实验仪器的改进也使该测量数据更加简便易行,许多学者用沉积物种提取的纤维素同位素对当地古环境与古水文学状况进行了还原,并且其他证据相吻合,证明了此方法的可靠性。但是,该方法还需要在技术手段、理论研究上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83.
用GC-NCI-MS法测定了路桥农业表层土壤中46种多氯萘(PCNs)的含量.目的是了解该地区表层土壤中PCN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所有表层土壤样品中ΣPCNs的含量为0.062~2.92 ng.g-1,平均值为0.630 ng.g-1.多数样品中tetra-CNs和penta-CNs是最主要的同族体,分别占18.4%~88.8%(平均值为46.7%)和8.40%~53.1%(平均值为30.7%),其次是tri-CNs,范围为0~47.3%,平均值为10.6%.聚类分析和燃烧指示物分析表明,采样点主要受Halowax1014和Halowax 1013工业品污染,PCBs工业品和电子废物燃烧也可能对污染有贡献.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研究区域内土壤中PCN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84.
元素-锶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原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产地溯源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将元素-同位素技术应用到农产品溯源领域正受到极大关注。通过研究农产品原产地土壤、岩石、降水及地表水等环境因子中元素-同位素组成与农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定位农产品原产地及其生长地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目前,追溯农产品产地的技术方法存在同位素分馏效应,人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985.
喀斯特区专属植物水分来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区内两种专属植物木质部水分与不同水源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对比分析,应用水分来源模型计算不同水源对植物的贡献比,探讨喀斯特专属植物水分利用的来源,以加深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6.
辽河流域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分析方法,对辽河水系主要河流的表层水和悬浮物中的16种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以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颗粒态PAHs的浓度范围为0.41~76.45μg.g-1,溶解态PAHs的浓度范围为32.57~108.47ng.L-1,西辽河PAHs的浓度比东辽河以及辽河干流中PAHs的浓度要高。在多环芳烃组成上,溶解态和颗粒态样品的PAHs均以低环数(二、三环)为主,且溶解态中低环数PAHs所占比例较颗粒态中所占的比例高。其中,溶解态中二环的PAHs比例最高(平均为68.19%),颗粒态中三环的PAHs比例最高(平均为66.28%)。相对于国内外其他河流,辽河流域的PAHs污染处于较低水平,部分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辽河水系中PAHs的来源主要是以石油类和化石类燃料燃烧为主的混合源,这与辽宁复杂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7.
为探讨西安冬季不同大气污染状况(污染天和清洁天)大气细粒子(PM2.5)及其一次棕碳(BrCpri)和二次棕碳(BrCsec)的光学特征及辐射效应,开展了高分辨率多波段光学参数观测,获得PM2.5多波段光学吸收系数(babs),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得到BrCpri和BrCsec的光谱依赖指数(AAE)及其相对黑碳(BC)的辐射强迫.结果显示,污染天时段370nm光学吸收(babs(370))和880nm光学吸收(babs(880))均值分别为(733±311) Mm-1和(185±80) Mm-1,分别高出清洁天约5.9倍和6.2倍.清洁天PM2.5的AAE1.08~2.09,变化幅度大于污染天(1.28~1.79).清洁天棕碳光学吸收(babs(BrC))在370nm波长对总吸收占比高于污染天,均超过30%.一次棕碳光学吸收(babs(BrCpri))在清洁天和污染天均对babs(BrC)呈现高贡献,占比范围分别为76%~86%和82%~91%,说明一次排放仍然是造成西安冬季污染的重要原因.清洁天BrC、BrCpri和BrCsec的AAE均值分别为4.42、4.31和4.78,均高于污染天,说明清洁天粒子等效直径相对较小,老化程度较高导致BrC的高光谱依赖性.babs(BrCsec)日间变化表明污染天凌晨高湿条件下的液相反应可能是BrCsec形成的主要机制,比清洁天更为强烈,而污染天日间BrCsec受光漂白的影响较大.最后估算了BrCpri和BrCsec的辐射强迫效应,在紫外波段(300~400nm),污染天BrCpri和BrCsec相对BC的辐射强迫分别为62%和16%,而清洁天分别为59%和23%,表明BrCpri和BrCsec在西安冬季的辐射强迫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8.
近年来我国多地区发生重大的霾污染,细颗粒物(PM2.5)浓度极高,来源复杂。有机气溶胶(OA)是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占北半球PM2.5质量浓度的20%—90%。在重霾期间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OA的贡献率可达44%—71%。因此,本文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2017年10月23—28日京津冀地区(BTH)一次重霾污染事件,评估了亚硝酸(HONO)的非均相反应、低温影响下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速率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SOA生成的影响。模式较好地再现了BTH的大气污染物与SOA的时空变化特征。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在研究期间,非均相HONO源可使区域平均SOA浓度增加30.0%;提高·OH反应的速率可使平均SOA浓度增加16.8%;同时提高排放清单中VOCs的排放量与·OH的反应速率时,SOA平均浓度可增加33.6%。并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SOA在OA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因此,除了减少一次颗粒物排放外,减少SOA前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89.
参照美国环保署USEPATO-14标准方法,分别于非采暖、采暖和沙尘期采集新疆独山子区空气样品,用预浓缩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对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独山子区各类VOCs对总VOCs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烷烃(61.80%) > 烯烃(18.62%) > 芳香烃(10.16%) > 乙炔(9.42%);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表明,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是芳香烃,在非采暖、采暖和沙尘期的贡献率分别为97.80%、87.28%和69.52%;用SPSS软件和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气象因素、VOCs、O3及NOx之间的关系,表明高温干燥天气有利于O3生成,且独山子区O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一些烯烃(如1-丁烯)与O3呈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0.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等诸多优点,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其中主要以地铁为主。虽然通勤者在地铁内停留时间短,但因列车及乘客的活动,其内自然通风不足,空气质量差,影响出行人员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颗粒物(PM)、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细菌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其中,轨道交通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磨损,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丰富,遗传毒性较强。VOCs主要来源于地铁装饰物的挥发,细菌与真菌等主要受客流量、通风、温度等因素影响。此外,文章综合叙述了暴露于PM以外的各种空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最后,指出进一步优化列车运行条件、开发先进的空气净化装置,是未来轨道列车空气质量研究与控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