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426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199篇
综合类   2424篇
基础理论   217篇
污染及防治   475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66篇
灾害及防治   7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噬菌体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梅  胡洪营  张薛  申欢 《环境科学》2006,27(1):80-84
测定了北京市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的SC噬菌体和F-RNA噬菌体浓度进水中SC噬菌体和F-RNA噬菌体浓度范围分别为6.25 ×103~1.34×104 PFU·mL-1和2.4×10~2.4×103 PFU·mL-1,经过处理,上述2类噬菌体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2.45%~99.89%和57.84%~93.06%,低于对粪大肠菌的处理效果生物曝气工艺对噬菌体的去除效率最高,深度处理中的砂滤工艺对噬菌体的去除作用不明显.根据测定的F-RNA噬菌体浓度预测水中肠道病毒的浓度,结果显示生活污水经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后仍含有0.65~15.8 PFU·L-1的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182.
焚烧飞灰磷灰石药剂稳定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妍  蒋建国  邓舟  许鑫  赵振振 《环境科学》2006,27(1):189-192
对垃圾焚烧飞灰的全组分和浸出特性进行了分析,表明焚烧飞灰含有多种重金属,其中Pb、Zn和Cd等的浸出毒性分别达到11.8、164.9和31.2mg/L,远高于危险废物浸出毒性标准.实验选择新型无机稳定化药剂———磷灰石对焚烧飞灰的重金属稳定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灰石投加量7%时,处理后焚烧飞灰的重金属浸出毒性(部分样品除镉外)均达到了危险废物填埋入场控制限值;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效果与磷灰石的粒径有关,当其粒径为200目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稳定化效果;稳定化产物在养护时间1d后,其重金属浸出浓度不再改变;实验证明在pH 3~11范围内稳定化产物都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减少了稳定化产物在环境条件下的二次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3.
基于微电极的生物膜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一类尖端直径为1μm~20μm的吸管型电化学传感器-微电极.由于其具有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生物膜及生物絮体内部等微环境的测试.综述了近年来微电极在生物膜微环境测试中的应用成果,并与一些其他的生物膜分析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了微电极技术用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4.
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系统,指出,在进行GSM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分析时,要注意采样点位的设置和测量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GSM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50 m内建筑物影响显著,但绝大多数基站基本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标准的要求,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185.
氯对紫外线灭活枯草芽孢杆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永吉  刘文君  张琳 《环境科学》2006,27(2):329-332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紫外线和氯单独及联合作用时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氯消毒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很低,CT值为300(mg·min)/L时,灭活率仅为0.53个对数级;单独紫外线消毒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灭活效果,紫外线剂量为40mJ/cm2时,对其有3.3个对数级的灭活效果.紫外线和氯联合消毒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大大增强,当紫外线剂量为40mJ/cm2,氯的CT值为300(mg·min)/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可达6.2个对数级,远高于二者单独作用效果之和.紫外线与氯的作用顺序对消毒效果有明显影响,以先紫外线照射后再加氯的效果最好.通过Berenbaum公式计算可知,紫外线与氯联合灭菌是一种协同作用,并且随着紫外线剂量及氯投量的增加,协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6.
某市给水管网中铁释放现象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针对某市管网水中铁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管垢向管网水中释放出的铁是管网水中铁超标的主要原因.研究中发现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中管垢的主要化学组分为铁.在给水管网中,管网水的溶解氧和余氯浓度低时,对应的管网水中铁释放现象严重,其原因是还原条件使管垢表面的致密钝化层被破坏,造成二价铁的大量释放.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给水管网中铁释放和“红水”现象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7.
温度、pH值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16,他引:46  
杨洋  左剑恶  沈平  顾夏声 《环境科学》2006,27(4):691-695
通过厌氧氨氧化速率的测定研究了温度、pH值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值对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有明显影响,最佳温度为30~35℃,在20~30℃之间,厌氧氨氧化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修正的Arrhenius方程式描述;最佳pH值为7.5~8.3,在pH值为7.0~9.0之间,厌氧氨氧化速率与pH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双底物双抑制剂模型描述;厌氧氨氧化污泥中存在着异养反硝化菌,有机物的存在会导致其与厌氧氨氧化菌之间的基质竞争.  相似文献   
188.
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毅  陈吉宁 《环境科学》2006,27(8):1549-1553
研究营养元素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结构及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分析技术之一.以滇池流域磷循环为研究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2000年流域静态物质流模型(PHOSFAD),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流域磷循环系统的总体结构特征,以及资源开采、化工生产、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物质利用效率特征,为科学防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9.
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向强  何苗  蔡强  朱仕坤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8):1627-1630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厚膜型电极,通过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电极上,开发快速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所做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极彼此间的差异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在交联剂、酶和底物等方面优化传感器的工作参数,确定了戊二醛、酶和底物的浓度分别为0.2%、0.5 mg/mL和10 mmol/L时,传感器响应最好.在交联固定酶的情况下,根据酶活受到有机磷抑制的原理,采用时间-电流法对特丁硫磷和对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有机磷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 ng/mL,线性区间1~10 000ng/mL.在物理吸附固定酶的情况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特丁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的灵敏度比采用时间-电流法的灵敏度要高.  相似文献   
190.
苯系化合物在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俊峰  刘翔 《环境科学》2006,27(9):1846-1852
运用驯化的反硝化混合菌群进行了苯系化合物(BTEX)的厌氧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群能够在反硝化条件下有效降解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BTEX的降解规律符合底物抑制的Monod模型,当初始浓度小于50mg·L-1时,6种受试基质的厌氧降解速率顺序为:甲苯>乙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苯.整个试验过程中NO3-的消耗与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生物降解之间的摩尔比分别为:9.47,9.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