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1449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2450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499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66篇
灾害及防治   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环境产业投资基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快速发展的环境产业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创新、高效的投融资方式可以有效推进环境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不同的特征类型将环境产业进行分类;并结合产业投资基金的分类及其要素特点,为不同类型的环境产业选择合适的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对建立环境产业投资基金过程中政府的立法和监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2.
苯甲酸生产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炜  王升  梅帆  林屹  戴猷元 《环境科学》2004,25(4):78-81
为有效地回收甲苯液相氧化法生产苯甲酸的工业废水中的苯甲酸和乙酸,并配合废水生物降解的末端处理技术,研究了20%,30%和50%磷酸三丁酯(TBP)/煤油的混合溶剂、正辛醇和甲苯萃取苯甲酸稀溶液特性,以及对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TBP对苯甲酸稀溶液具有良好的萃取作用,而纯溶剂体系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正辛醇的萃取能力与30%TBP相当;残液中的CODCr值由萃取剂在水中的溶解和苯甲酸自身的CODCr值组成,其中残液中溶剂溶解导致的CODCr值随其中苯甲酸浓度变化不明显,且CODCr值的大小为:50%TBP≈30%TBP>正辛醇>20%TBP>甲苯.针对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苯甲酸和乙酸的工况,提出了废水资源化的处理工艺流程,即首先采用甲苯进行废水中苯甲酸的回收,之后,再利用三烷基氧磷/煤油为萃取剂回收废水中的醋酸,进一步生产绿色化学品乙酸钙镁盐.  相似文献   
363.
本文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指出尽管现行经济体系中物质循环的比率很低 ,但由人类促动的物质循环量较之自然循环却很高。只有大力提高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率 ,同时减少人类促动的物质循环量 ,才能有效降低生态失衡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4.
紫外-生物过滤联合工艺中的紫外单元促进了后续生物过滤单元的氯苯去除性能.为了进一步揭示紫外光降解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紫外光降解对生物过滤塔填料层pH、生物膜特性和填料层结构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紫外光降解产物导致了生物过滤单元填料层pH的下降(从pH 6~8降至pH 4~7);另外,紫外单元产生的臭氧降低了生物过滤单元生物膜厚度和生物膜的EPS含量,改善了生物膜的特性,提高了氯苯和营养物质在生物膜内的传质效率.同时,臭氧可以有效控制生物量过量积累,增加了填料层的比表面积(从784 m2.m-3增加至880 m2.m-3),优化了填料层的结构特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反应速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作用最终促进了生物过滤单元的氯苯去除性能.  相似文献   
365.
与数量众多的污染源相比,我国环境监管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造成从用户出发的外部监管难以针对性地落实,而简单实施点源监管,势必形成“猫捉老鼠”的恶性循环,不仅分散了环境监管部门的资源,而且监管成本巨大。环境治理责任的集中则有利于减少被监管主体的数目,同时提高环境服务主体的专业性和能力,降低环境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366.
焦化废水处理中预处理蒸氨工艺不稳定容易引起生物处理出水NH+4-N的波动,为了在有机物去除的同时提高生物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采用对NH+4-N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斜发沸石为生物填料构建沸石床多级生物膜系统,考察了进水负荷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系统的功能分区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NH+4-N负荷≤0.21 kg/(m3·d)、COD负荷≤1.35 kg/(m3·d)时,出水NH+4-N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1.2)mg/L和(228±6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9.1±0.5)%和(86.0±2.6)%.在低、高两次NH+4-N冲击负荷[0.03 kg/(m3·d)和0.06 kg/(m3·d)]条件下,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仍然分别高达99.0%和92.9%,高于对比系统的96.8%和89.3%,表现出良好的抗NH+4-N冲击负荷性能与处理稳定性.系统好氧单元反应器沿程出现脱碳/硝化功能区(C/N区)和硝化功能区(N区),其中N区的NH+4-N 降解速率为C/N区的2~8倍.系统进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 1×103~1×104、>1×104的TOC浓度分别为227.6、104.8和35.0 mg/L,处理出水中的TOC浓度分别为31.2、 22.9和31.5 mg/L,其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和1×103~1×104这2个范围的有机物降解良好,出水残余物质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367.
碳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在中国应用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是近年来国际上大力推广的一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沿技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可用来减排温室气体的技术途径.本文介绍了CCS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分类、目前的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未来CC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68.
尽管城市垃圾处理处置领域展现了众多的投资机会,但对于投资人来讲,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行业内企业众多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投资人对有投资价值的企业的甄别难度;垃圾处理处置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的收益率等重要信息尚不成系统,且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很多地方政府的监管尚未到位,市场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变数。  相似文献   
369.
二氧化氯消毒前后污水毒性的变化及消毒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发光细菌试验和umu试验,分别考察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污水二氧化氯消毒后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氯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消毒后水样的急性毒性不断增大,但遗传毒性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二氧化氯的消耗量不断增大,消毒后水样的急性毒性先增大后减小,遗传毒性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由于消毒条件对污水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有着不同的影响,说明污水中产生急性毒性和产生遗传毒性的物质不同,对于某一种污水,通过控制消毒条件可以使消毒后污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370.
聚合铝铁对A2/O系统 EPS及生物絮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实验室构建的A2/O模型好氧池末端投加聚合铝铁(PAFC)来强化系统的生物除磷,使得出水总磷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并重点分析投加的PAFC对A2/O系统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活性污泥生物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FC投药量的增加,A2/O系统活性污泥EPS总量变化不大,但EPS组分中蛋白/多糖含量的比值逐渐降低,由投药前的3.30降低至投药后的2.30;EPS中金属离子含量逐渐增加,在厌氧-缺氧-好氧的运行周期内,各处理单元污泥的EPS中金属铝离子含量增加.投加PAFC后,活性污泥颗粒变大,二沉池出水的Zeta电位明显降低,由投药前-15.83 mV降低至-21.20 mV,污泥产量增加.因此,适量投加PAFC后,生物絮凝性能得到改善,出水中悬浊颗粒减少,出水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