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6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7篇 |
综合类 | 365篇 |
基础理论 | 8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6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着重研究了不同紫外灯光源和照射时间条件下,TiO_2光催化(PCO)对微滤去除腐殖酸过程中的膜污染控制,并探讨了膜污染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O_2光催化能有效提高微滤对腐殖酸的去除,同时降低膜通量的下降,起到有效控制膜污染的作用。进一步的实验分析表明,TiO_2光催化控制膜污染的主要机理在于将腐殖酸降解为易于被TiO_2吸附的小分子量物质,吸附腐殖酸降解产物后的TiO_2聚合颗粒粒径增大,易于在膜表面形成更为松散的沉积层,并使膜污染从以膜孔堵塞和沉积层污染为主转化为以沉积层污染为主的可逆性污染。 相似文献
53.
着重研究了不同紫外灯光源和照射时间条件下,TiO2光催化(PCO)对微滤去除腐殖酸过程中的膜污染控制,并探讨了膜污染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能有效提高微滤对腐殖酸的去除,同时降低膜通量的下降,起到有效控制膜污染的作用。进一步的实验分析表明,TiO2光催化控制膜污染的主要机理在于将腐殖酸降解为易于被TiO2吸附的小分子量物质,吸附腐殖酸降解产物后的TiO2聚合颗粒粒径增大,易于在膜表面形成更为松散的沉积层,并使膜污染从以膜孔堵塞和沉积层污染为主转化为以沉积层污染为主的可逆性污染。 相似文献
54.
砷是一种有毒的类金属污染元素,许多工业场地土壤与地下水发现砷严重超标.本文对20 mT弱磁场促进零价铁去除砷的效果、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5—9时,外加弱磁场对零价铁除砷反应动力学影响显著,尤其在pH=7时,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从0.21 s~(-1)升高到1.14 s~(-1),增大了443%;2 h内去除率由30.9%提升至89.1%,提高了189%.在初始pH=7,更小粒径(5—9μm)的零价铁条件下,弱磁场促进零价铁除砷的效果更显著.由反应后剩余固体的SEM图可知,外加弱磁场下,零价铁颗粒表面的腐蚀产物明显增多.XPS分析结果表明,弱磁场环境下更多的氧气参与反应,促进了零价铁的腐蚀,生成更多的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从而加速了砷在零价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和共沉淀.弱磁场可以显著促进零价铁对砷的去除,且无需外加能源和药剂投入,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5.
对混合质电镀污泥进行了湿法分离和金属回收研究,拟采用硫化分离富集—分质回收的工艺路线实现重金属的全组元回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采用分段硫化可以实现电镀污泥中Cu、Ni、Zn、Cr的分离与富集,在控制pH为3.8时,浸出液中Cu、Ni、Zn的硫化沉淀率均大于98%,Cu、Ni、Zn与Fe、Cr取得了较好的分离,在pH为4.1时,Cr与Fe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Fe的硫化沉淀率达到了93.35%,Cr最终在铬泥中得到富集;富集了Cu、Ni、Zn的硫化渣和富集了Cr的铬泥容易实现金属的分质回收;对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混合质电镀污泥,采用硫化分离富集—分质回收的工艺是可行的,可将Cu、Ni、Zn、Cr等重金属予以全组元回收,同时处理后废渣可作为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6.
利用超级决策(SD)软件,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网络分析法(ANP)整合模型应用于上海市宝山区产业规划方案的环评和方案筛选中.通过对比不同方案下各DPSIR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方案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排序,同时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深入考察,识别出规划中的敏感性因素,为规划方案的筛选及规划的... 相似文献
57.
入湖河流是滇池流域主要污染物的输送途径,为减少入湖污染负荷,需保证入湖断面水质达标。以新宝象河入湖河口2005—2017年的水质数据为基础,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年度水质波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水温、降雨、污染物浓度进行季节性差异分析,并应用时间序列法对多年水质情况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入湖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是2007年,之后除总氮外其他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直至2014年入湖河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满足了规划的要求。河流的水温和区域降雨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污染物浓度受降雨、回补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呈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的现象。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显示CODCr超标风险最大,为了预防超标的情况出现,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提升旁路治理能力、优化湿地调蓄、启动面源拦截等。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异养脱氮菌Bacillus sp.LY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的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地降解NPEOs的能力,且在实现NPEOs降解去除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异养脱氮性能.降解14d后, Bacillus sp.LY对NPEOs去除率达95.6%,对体系中的总氮去除率为43.9%.该菌株对NPEOs的降解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224d-1.该菌株通过无氧化过程的乙氧基链的逐渐缩短的途径降解去除NPEOs,可避免产生危害性更大的NPEOs的羧酸化产物(NPECs).在分别以氨态氮(NH4C1)、硝态氮(NaNO3)和亚硝态氮(NaNO2)3种不同氮素为氮源的条件下,菌株对NPEOs均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中以氨态氮为氮源时菌株对NPEOs降解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消除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氮素复合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光照与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种分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光照与磷对铜绿微囊藻比生长速率、细胞叶绿素a和P含量的交互作用。通过光照强度和培养基P浓度的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了4种培养基P浓度,每种P浓度下又设置了6种光照强度。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饱和光照强度为40~100μmol(/m·2s),培养基P浓度对其生长速率的影响符合Monod方程;随着光照增强,细胞叶绿素a含量呈下降趋势;提高P浓度,细胞叶绿素a含量会升高,但在较低P浓度下,铜绿微囊藻也能维持一定的细胞叶绿素a含量;细胞P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比生长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因此,光照和P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细胞叶绿素a和P含量均存在交互作用,且微囊藻生长变化与另外两种特征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0.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研究了皂黄、亚甲基蓝、溴酚蓝等26种染料有机物在pH=4、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采用色度来表征目标物的去除率,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目标物进行量子化学结构参数计算,再结合染料有机物色度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常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26种染料有机物色度降解反应动力学常数与量子化学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0min,目标物色度显著降低,60min后,绝大多数染料有机物色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部分甚至达到100%,并且其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量子化学结构参数BOmax、q(H+)和q(C-)min与目标物色度去除率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