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玉米芯经酸-超声波强化碱耦合预处理制取燃料乙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酸碱耦合和超声波对玉米芯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成分分析、GC-MS分析、还原糖测定、X射线衍射和Jade软件的计算比较预处理后玉米芯的组成形态、结晶结构特点和酶解得率变化,以获得最佳的预处理条件. 结果表明:酸处理后的滤渣继续进行碱处理时,w(半纤维素)和w(木质素)均可降至14%左右;若在碱处理的同时进行超声波强化,当超声波功率为120 W,作用时间为5 min时,w(木质素)可进一步降至7.86%,酶解得率从34.09%升至37.32%,玉米芯的结晶度从59.79%降至57.46%.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最佳预处理方式为“酸-超声波强化碱”耦合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2.
采集安徽不同地区两典型燃煤电厂火力发电中使用的原煤及其产生的3类固体副产物(飞灰,炉渣及脱硫石膏样品),对4类样品中汞含量分别进行测定,以此揭示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分布、迁移及转化规律。此外,采用质量平衡及二次排放模型分别初步估算了电厂燃煤及燃煤固体副产物再利用过程中汞的两次释放特征。结果显示,汞在原煤、飞灰、炉渣及脱硫石膏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174~321μg/kg、421~316μg/kg、6~3 143μg/kg和2 988~4 694μg/kg;燃煤过程中有20.9%~23.6%的汞转移到飞灰中,32.6%~59.9%的汞赋存于脱硫石膏中,16.5%~37.4%的汞通过烟囱首次排入大气,仅有0.02%~9.2%的汞残留在炉渣中。二次排放模拟结果显示,燃煤电厂1#和2#中飞灰和脱硫石膏的高温再利用过程将向大气二次释放汞量96.0 kg/a和165.8 kg/a,两次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89.5 kg和640.8 kg。本研究可为燃煤电厂汞的污染过程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3.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静态试验,探讨空心菜、金鱼藻、水葱、芦苇、美人蕉、菖蒲6种水生植物深度净化石化废水二级处理尾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 d静态净化,所选植物对水中营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葱对CODCr去除率最高,金鱼藻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空心菜装置中剩余TP最少;综合对比,空心菜对环境适应性强,综合净水效果明显;水生植物昼间根系泌氧现象明显,但夜间存在竞争水中溶解氧现象.  相似文献   
154.
近年来,微塑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微塑料随污泥的土地利用进入到土壤环境后会危害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文章系统综述了污泥中微塑料的表面形貌、官能团、Zeta电位等理化特征变化及其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的相互作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污泥中微塑料种类、表面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特征等典型特征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污泥预处理、干化、好氧堆肥以及厌氧消化等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微塑料特性变化规律,微塑料与持久性有机物、抗生素和重金属等的吸附作用以及微塑料中塑化剂等有毒物质的释放规律。作者也探讨了微塑料的典型特征与其环境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期为污泥土地利用中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为探究影响臭氧氧化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并优化其运行参数,介绍了臭氧氧化工艺的处理机制,基于文献分析了环境条件、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与最佳接触时间.分析表明:温度的上升能够提高臭氧消耗率和反应速率,但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最理想的反应pH为7;臭氧最佳投加量的范围约为O3...  相似文献   
156.
为制备一种高效的吸附剂处理砷污染,以水铁矿(Fh)和花生壳生物炭(BC)为原料,合成了水铁矿@生物炭(Fh@BC)复合材料;探究了复合材料对砷的吸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微区分析(SEM-EDS)、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采用简化连续提取法分析被吸附砷的形态,判断其吸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铁矿被生物炭成功负载,复合材料的总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得到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对砷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0.09 mg·g-1;且其对砷的吸附具有较大的pH适用范围;复合材料表面的水铁矿颗粒对砷的吸附起到重要作用,其除砷机制主要包括静电引力和配位络合。另外,复合材料吸附的砷中稳定态砷占总吸附量的99.18%,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7.
SBR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吕锡武 《环境科学》2007,28(10):2259-2263
在NO-3-N/COD为0.04、0.095、0.125和0.27条件下,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反硝化除磷的特性.试验表明,污染物与控制参数(pH、ORP、 D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搅拌阶段,ORP可以指示是否发生了反硝化聚磷反应;在好氧阶段,上述3个参数都可以监测TN浓度的低谷(NAS point),但是pH最为灵敏.在NAS point排放上清液,能提高反应器的效率和出水水质.在反硝化聚磷的过程中,反硝化聚磷菌(DPBs)首先快速将NO-3-N转化为某种中间产物,然后再将该产物逐渐转化为N2.有机碳源对DPBs的除磷能力有较大影响,当NO-3-N/COD大于0.095时,随着比值的升高,DPBs除磷能力增强.结果表明,为取得良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NO-3-N/COD应不低于0.125.  相似文献   
158.
在对“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物与生态处理单元各自的主要去除对象和效率,为生物生态技术的合理耦合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TP质量浓度波动范围为51.20~211.12,28.29~122.12,1.26~5.97mg/L时,出水平均质量浓度为15.80,5.51,0.34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污水中COD、TN、TP的78%,85%,50%的去除是在生物处理单元完成的,而TP的达标排放还必需生态处理单元的参与。整个处理技术处理效果良好,运行费用低,适合在条件允许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9.
综述了石墨烯复合物的种类、性能与制备方法,以及在痕量气体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学性质,对一些气体分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制作的传感器用于气体分子检测时灵敏度较高,但选择性较差。氧化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官能团赋予的优异的复合性能,可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0.
氟化钙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现有的氟化钙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包括浮选富集回用氟化钙,熔融焚烧实现减量化,应用于陶瓷、水泥、混凝土制作,以及利用其化学性质,作为添加剂用于飞灰的固化稳定,或者在钢铁行业中充当萤石成为助熔剂。理论分析和试验检测表明上述方法均可实现含氟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在处理氟化钙污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