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0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261篇
基础理论   317篇
污染及防治   42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首先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制备了石墨烯(GO)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同时,采用SEM对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光电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的电极光电响应性能得到了提高.最后,采用制备的电极为光阳极,通过光电催化氧化方法对铜氰络合物进行了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0 V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反应120 min后,剩余总氰的含量及铜的回收率分别为4.0%和96.3%;采用石墨烯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反应60 min后,剩余总氰的含量及Cu的回收率分别为0.3%和99%.可以看出,经石墨烯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显示出了较好的光电催化去除铜氰络合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2.
针对海河流域汛期降雨淋溶和冲刷作用使沿岸垃圾中氨氮大量入河现象,选择滏阳河典型河段牛尾河、北澧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垃圾存量及堆放位置、垃圾种类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厨余垃圾和秸秆垃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沿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尾河、北澧河沿河垃圾分布与沿河村落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牛尾河郊区段、牛尾河任县段及北澧河段上游,牛尾河郊区段垃圾分布呈现量大且分布集中的特点,占研究区域垃圾总量的60.9%,北澧河段垃圾存量较小且分布松散,占垃圾总量的18.1%,垃圾类型以生活垃圾为主,堆放在沿河两岸;模拟30°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和模拟15°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接近,分别为0.233 mg·mm-1·m-3和0.236 mg·mm-1·m-3,说明河岸角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影响较小.模拟30°河岸厨余垃圾着重夯实土壤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0.196 mg·mm-1·m-3,说明土壤密实度通过影响下渗流量和下渗浓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量有一定影响.模拟30°河岸秸秆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最小,为0.0533 mg·mm-1·m-3,说明秸秆垃圾氨氮入河贡献量小于厨余垃圾.本研究首次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北方河网区域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的精确定量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3.
胡明  王洪良  张玉  范彬 《环境工程》2016,34(11):80-84
通过调研和咨询,研究了常熟市乡村生活垃圾的产量、组成、收集处理和管理模式等。调查表明,常熟市乡村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1.11 kg,主要垃圾成分的占比顺序为厨余>塑料>纸类>布类,其中厨余垃圾约占70%。常熟市乡村垃圾治理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并因地制宜采用焚烧发电的终端处理方式,在管理方面强化"统一规划、保障资金、监督管理、宣传推广"。由于技术和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常熟市乡村垃圾治理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当前常熟市乡村垃圾治理仍存在无区别对待、混合式收集、过度离域处理的问题。结合常熟市实际情况,建议从因地制宜、源头分类、原位处理等方面进行完善,并依据村落类型,提出了两种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54.
论文通过Le Bissonnais法对黄土丘陵区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三种植被区下的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植被区表层土壤(0~20 cm)中,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和平均重量直径(MWD)整体上表现为阳坡小于阴坡,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则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但是阴、阳坡差异均不显著;2)表层土壤的R0.2、MWD均表现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草原区,可蚀性因子K值则表现为草原区森林草原区森林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森林区、森林草原区和草原区;3)扰动后湿润处理(WS)和快速湿润处理(FW)下的森林区与草原区土壤的稳定性和可蚀性指标差异显著,FW处理下二者差异尤为显著,而森林草原区土壤则居于前面两种土壤之间。总体来说,在黄土丘陵地带,植被区从北向南,由草原区向森林区变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在不断提高,南部森林区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比北部草原区更强,抗侵蚀能力更大。  相似文献   
955.
为了考察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过程及产酸相、产甲烷相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和产气潜能,并与序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实验比较,采用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污泥混合物料为消化原料,进行中温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和序批式单相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单相厌氧消化产气潜能为242 m~3·t~(-1)TS,两相厌氧消化产气潜能达到380m~3·t~(-1)TS以上,提高了57.6%。两相厌氧消化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4d,比单相厌氧消化的水力停留时间缩短了一半,并且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过程比单相厌氧消化具有更高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6.
香烟中的化学致癌物景廷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全世界约有10亿人吸烟,中国有近3亿人吸烟,中国是一个烟民大国。科学家对香烟成份进行长期的研究指出,香烟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毒物,其中约...  相似文献   
957.
黄土丘陵小流域沟坡水热条件及其生态修复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是小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部分,对其水热条件的了解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论文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观测了沟坡不同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和剖面变化特征,同时观测了光照、大气湿度、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条件,并探讨了沟坡生态修复方式。结论与建议如下。①历次取样中,0~100cm平均土壤水分均以沟道灌木林地最高,沟坡中的阳坡和阴坡的草地和灌木林地次之,梁峁坡农地最低,且6种类型样地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于相同的植被类型来说,阳坡的林草植被土壤水分均要小于阴坡,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同一坡向,草地的土壤水分要显著高于灌木林地(P<0.01);和梁峁坡农地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相比,沟坡植被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不明显。②对于梁峁坡农地和阴坡的灌木林地来说,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变化平缓,而其它4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呈增加的趋势。对于这6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剖面差异格局与0~100cm平均含水量相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6种类型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增大。③对于梁峁坡和沟坡来说,4~5月份风速均是观测期内最大的,但沟坡风速要小于梁峁坡坡面;在观测期内,高湿期出现在5月,且沟坡大气相对湿度高于梁峁坡;和  相似文献   
958.
两种染料与阿特拉津在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两种染料对阿特拉津(AT)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刚果红(CR)和亚甲基蓝(MB)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与AT发生竞争吸附,分别使AT的吸附率降低了14.29%和30.16%.共存体系的溶液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AT的吸附有所不同.当体系pH值和温度升高时,AT的吸附量减小;而离子强度的升高,促使AT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959.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采用航片解读、实地调查、土地规划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面积和地形分布格局的变化分析入手,研究了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大南沟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5、1998年到25°退耕,林地/灌木地面积增加,荒草地、休闲地和耕地的面积减少,果园/经济林地的面积变化不明显;第二阶段即3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25°、20°和15°退耕方案,林地/灌木地和荒草地的面积保持不变,耕地和休闲地逐渐被果园/经济林地所替代。汇总与相关分析表明,这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指出,近20年来,大南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日趋优化,3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体现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960.
双酚-A和17β-雌二醇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MTT-细胞增殖活性测定法和双参数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了双酚-A和17b-雌二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细胞周期以及核酸和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16~310-8mol/L范围内,双酚-A和17b-雌二醇都能促进细胞增殖;在310-14mol/L时,细胞增殖活性达到最高值.当作用浓度为310-14mol/L时,细胞周期的S期比例增加,细胞总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统计结果表明,双酚-A和17b-雌二醇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的雌激素效应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