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0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261篇
基础理论   317篇
污染及防治   42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子牙河水系河流氮素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赵钰  单保庆  张文强  王超 《环境科学》2014,35(1):143-149
选取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典型污染河流为研究对象,对河流水体与沉积物中氮素组成及空间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牙河水系各河流为高NH+4-N污染,TN浓度均值为31.28 mg·L-1,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15倍,NH+4-N浓度最高,占TN的质量分数为79%,总有机氮(TON)次之;表层沉积物中含氮物质主要以有机氮形式存在,平均含量为3.290g·kg-1,约为NH+4-N的4.5倍;子牙河水系水体中NH+4-N与TON、NH+4-N与t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表层沉积物中NH+4-N、有机氮(SON)与TO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子牙河水系河流表层沉积物普遍处于有机污染状态,根据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有机氮污染造成的影响要略高于有机碳,北澧河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2.
东北春大豆品种东生1号对臭氧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s)方法,研究了不同臭氧(O3)浓度处理对春大豆品种"东生1号"的影响,主要包括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叶片与籽粒碳、氮元素与碳氮比、盛花期叶片气体交换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试验设置3个臭氧水平:过滤大气(CFA,10 nL·L-1)、自然大气(NFA)与自然大气添加40 nL·L-1(NFA+O3).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处理(AOT40值累积为10.6μL·L-1·h),与CFA相比,NFA处理东生1号大豆单株产量与百粒重降低4.5%、4%,而NFA+O3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4%、18%(P<0.05),而处理间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与每荚粒数均无显著变化.鼓粒期NFA+O3处理叶片C、N元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26%,碳氮比则显著降低18%.CFA与NFA相比,NFA+O3显著降低盛花期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Asat)、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开放的光系统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和作用光下光系统Ⅱ的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而胞间CO2浓度(c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合色素含量则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导致东生1号单株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显著降低百粒重、净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993.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郝利霞  孙然好  陈利顶 《环境科学》2014,35(10):3692-3701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强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2010年73个采样点的水质、营养盐和底栖动物指标为例,采用指标体系法,从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两方面评价了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有72.6%的样点处于"极差"健康状态,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效应;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海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流域内底栖动物多样性低,清洁物种较少.氨氮、总氮、总磷等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应从控制上述指标入手,遏制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法优于单因子评价法.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臭氧氧化脱色效果及稳定性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二级出水的表色与真色.在自然条件模拟过程中,不同臭氧投加量的水样22 d后真色并没有明显变化,表色、叶绿素a和浊度变化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当臭氧投加量小于6 mg·L-1时,水样表色在12 d内缓慢增加,之后快速上升直至22 d后达到最大.低剂量的臭氧处理(小于6 mg·L-1)反而会促进藻类的繁殖,加剧水体色度的不稳定性.然而,当臭氧投加量大于8 mg·L-1时,可以明显延长水样的复色时间,表色在18 d后才略微上升.水体的色度和浊度变化主要由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高的臭氧剂量能够维持水体色度稳定性.因此,推荐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臭氧投加量为8 mg·L-1.  相似文献   
995.
以ZSM-5粉末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TiO2/ZSM-5光催化剂。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进行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讨论了催化剂用量,溶液的pH,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SM-5粉末负载TiO2催化剂有很好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并可以多次回收重复使用,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溶液pH=5,污染无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光催化效果最佳,300 min后的降解率可达99.47%。  相似文献   
996.
在区域开发规划生态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综合的指标来直观反映开发产生的总体生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相对成熟而科学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应用到旅游区开发规划的生态评价实践中去。针对北京三海子郊野公园区域,其开发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结果显示:公园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从开发前的40.96万元增加到开发后的247.01万元,增长了近6倍;增加较为显著的主要为水分调节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以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3种不同植物类型(乔、灌、草)下优势物种的叶片及其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碳、氮、磷、钾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内稳性、NP限制率以及营养元素的回流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重建以及不同物种的合理配置提供合理建议,为完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型叶片碳氮磷含量变化较小,钾含量变化较大,表现为草本植物叶片钾含量显著高于乔木与灌木;叶片在凋落前将大量的养分转移至其它器官,防止养分的流失,使得枯落物碳氮磷钾含量均小于叶片.碳、氮、磷、钾的回流率分别为6.16%~22.84%、24.38%~65.18%、22.38%~77.16%、60.99%~89.35%,其中碳、磷、钾的回流率以草本最大,磷的回流率以灌木最大.乔木与灌木叶片与枯落物N∶P、N∶K、C∶N比差异不显著,草本植物差异显著.植物叶片N∶P比变化范围为12.14~19.17,叶片枯落物N∶P比变化范围为12.84~30.67.通常将N∶P比为16作为评价植物生长受氮或者磷限制的临界值,不同植物类型叶片N∶P比表现为灌木(19.17)乔木(15)草本(12.14),说明该区灌木主要受磷含量的限制,草本植物主要受氮含量限制,乔木主要受氮磷含量共同限制.叶片钾含量与N∶P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枯落物钾含量与C∶P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综合研究表明,该区3种植物类型碳氮磷含量无差异,钾含量差异显著,叶片碳氮磷钾回流率较大,不同植物类型受氮与磷限制作用不一致植物在生长演替阶段对氮磷等元素的累积与回归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刘丹  解强  张鑫  王海林  闫志勇  杨宏伟  郝郑平 《环境科学》2016,37(10):3693-3701
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对以雾霾期为标志划分的4个阶段的VOCs浓度水平与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正矩阵因数分解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VOCs的可能来源进行解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VOCs的日均浓度为332.34μg·m~(-3),苯系物和卤代烃在研究区域大气环境的VOCs中含量占主导地位;冬季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源为溶剂/涂料使用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区域所检出的致癌性VOCs的致癌风险均超过了EPA给出的风险限值.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机动车排放VOCs及其大气环境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重要前体物.为全面了解我国城市机动车排放VOCs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部分城市大气中VOCs的源解析最新成果,并分车型、分燃料综述了我国机动车VOCs的排放因子、成分谱及其对二次污染的贡献,以期为未来机动车VOCs排放和控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机动车是我国城市大气VOCs的最大源,平均贡献率为36.8%;摩托车和轻型汽油车是主要排放车型.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对城市O3和SOA生成都有重要贡献,随着排放标准提升和运行工况改善,机动车排放因子和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s)明显降低,成分谱以芳香烃和烯烃等活性组分为主,对二次污染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杭州市余杭区典型农村暴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探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暴雨径流污染特征,选择杭州市余杭区的漕桥与蒲家头两个典型建制村,采集了屋顶、场院、农田和污水汇集口这4种下垫面的3次降雨过程中的径流水样,重点分析了氮、磷和重金属元素(Mn、Cu、Zn、Ni、Cr、Cd、As、Pb)浓度,对比了不同下垫面3次暴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差异和年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在漕桥暴雨径流中,TSS、COD、NH+4-N、TP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19、21.01、0.74、1.39和2.39 mg·L-1;在蒲家头暴雨径流汇中,TSS、COD、NH+4-N、TP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0、15.69、0.90、0.78和3.58 mg·L-1;暴雨径流中各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与地表水标准比较,漕桥和蒲家头TP的EMC分别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1.9倍、3.5倍,TN分别超标1.8倍、1.2倍.另外,农田下垫面中的TSS和COD年污染负荷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