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应用气相色谱建立了一套乙烯利在棉花田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乙烯利在天津和安徽棉花田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乙烯利在碱性环境下加热分解释放出乙烯的特点,结合顶空进样的方式通过气相测谱-氢火焰检测器检测乙烯释放量,进而计算出乙烯利残留量。棉花植株中乙烯利的原始沉积量为33.71~327.8 mg/kg,半衰期2.2~3.6 d;土壤中乙烯利的原始沉积量3.455~13.18 mg/kg,半衰期3.2~7.5 d。棉花收获期时,乙烯利在棉籽中的最高残留为0.057 mg/kg。参照我国规定的乙烯利在棉籽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 mg/kg的国家标准,85%乙烯利可溶性粉剂按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棉籽中乙烯利的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2.
高分子固体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染料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别以3种高分子固体废物,即轮胎橡胶、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原料,利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2种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吸附、解吸行为,同时探讨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和PET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分别为2 666和2 831 m2.g-1,中孔容积分别为1.06和1.30 cm3.g-1,15 min内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5%和97.0%、99.5%和95.0%,且Langmuir模型拟合的染料最大吸附量均超过2 mmol.g-1,显著高于商业活性炭F400.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2种染料的吸附行为,说明吸附以表面单层覆盖为主.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表面活性剂对染料吸附均有较大影响.制备的高分子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强于甲基橙,2种染料均不容易发生解吸.实验结果可为高分子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制备经济高效的碳质吸附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3.
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是生物配体模型(BLM)理论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目的是通过量化土壤重金属形态、土壤基本性质以及生态毒理剂量-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评价重金属对陆生生物的毒性。BLM已经成功地预测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但t-BLM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基于植物重金属毒性综述了t-BLM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BLM的原理、基于t-BLM的重金属(Cu、Ni、Zn、Cd等)的植物毒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基于植物重金属毒性的t-BLM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204.
硼锑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收积累锑和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溶液培养实验,研究两种价态锑Sb(Ⅲ)和Sb(Ⅴ)与B交互作用对水稻吸收积累Sb和B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价态的Sb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Sb(Ⅲ)比Sb(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增加B用量可缓解Sb对水稻的毒害.Sb(Ⅲ)和Sb(Ⅴ)的添加可显著地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B的吸收积累.当B的浓度为0.5 mg·L-1时,添加三价Sb 30μmol·L-1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茎叶和根系中的B含量57.6%和75.6%(与对照处理相比,P0.05).同样,增加B用量也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两个价态Sb的吸收积累.在10μmol·L-1Sb(Ⅲ)处理下,添加2.0 mg·L-1的B可导致水稻根系和茎叶Sb含量分别比0.5 mg·L-1B处理降低39.1%和9.2%;在10μmol·L-1Sb(Ⅴ)处理下,添加2.0 mg·L-1的B导致水稻根系Sb含量比0.5mg·L-1B处理降低13.9%.B的应用对Sb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Sb污染农田中可通过施用硼肥来提高植物的硼营养,降低植物对Sb的吸收积累,从而降低Sb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5.
德国非常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德国农业部制订的农业政策开篇即指出,除粮食生产外,农业还肩负着双重任务,即保护和维护自然的生存基础,特别是物种的多样性,地下水、气候和土壤的良性发展,同时保护自然景观,并使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使用.近年来,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德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特点,借鉴其做法与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面临的困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6.
从伦理与道德的层面,对农业环境保护进行了反思和分析,以期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7.
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积累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农业生产的自身污染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分析了威胁农产品安全的来源,阐述了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两面性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影响,讨论了应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这种两面性,充分发挥其好的一面,以遏制其对农产品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8.
从法制、行政、政策、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分析农业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9.
简要论述了农业环境保护的社会因素、发展目标,并提出了未来创新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10.
为制定40%噻嗪酮悬浮剂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噻嗪酮在水稻、土壤、水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噻嗪酮在水稻茎杆、土壤和水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5~3.7 d、4.7~5.5 d和5.2~6.6 d.施药量为282.0 g(ai)/hm2,距末次施药14 d后,噻嗪酮在水稻糙米中未检出,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32 mg/kg,低于我国制定的稻米中噻嗪酮最大残留限量0.3 mg/kg,说明噻嗪酮属于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