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73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芦苇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的湿地植物.本文对该地区芦苇海4个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的无性系地上分株的生物量分配、生长与繁殖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7 cm (水在土层表面上)水深环境中,芦苇单株的平均生物量(4.2 g)最大.在-15 cm (水在土层表面下15 cm)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百分比(叶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百分比, 46.1%)最大.芦苇地上分株高度、地上分株有分枝的单株百分比(茎上有分枝的分株占样地总分株的百分数)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茎的生物量分配百分比和生长速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滩地生境中,开花率、花序的生物量百分比明显大于水较深的生境.分株株高与分株生物量、茎生物量与叶生物量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幂指数异速生长规律.在-15 cm水深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的生长快于茎的增长;在其他水深梯度的生境中,则是茎生物量的增加快于叶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2.
青藏高原东部针叶林下8种藓类植物5个生境的自然含水率以及2种室内环境下持水变化的实验表明,供试藓类植物在原始林下的自然含水率最高,5种生境中金发藓自然含水率最低,提灯藓自然含水率最高;藓类持水能力与保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持水能力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失水过程和失水速率变化趋势相似,但种间差异明显,与藓类本身对水分的适应能力、环境条件变化,以及藓类失水过程中生理生态适应与环境变化的协同进化机制相关;经过失水-饱和-再失水过程的藓类持水能力均明显降低,可能与第一次失水过程中植物细胞受到伤害后未能恢复有关。塔藓、山羽藓和金发藓的持水与保水特征暗示,它们可能是森林采伐破坏后迹地地表微环境变化的潜在指示者。  相似文献   
173.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及其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分类和来源,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价值、潜在威胁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与监督管理,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前景。总体看,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74.
暴雨泥石流预报程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暴雨泥石流预报的4个基本原理,即现象可预报性原理、成困分类组合原理、判别因素简化原理和预报决策依据原理。对泥石流时间预报模型作了分类,提出了通过泥石流活动周期与降水量周期叠加,建立泥石流活动性的长期趋势预测模型;通过泥石流活动年数频次与降水量丰欠等级频次组合,建立泥石流活动年份频次的态势预测模型;根据月或旬雨量确定泥石流发生的阈值关系,建立年内月或旬泥石流发生频次的中期预报模型;由短期天气预  相似文献   
175.
自然界中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非恒定性的特点。为了模拟典型泥石流现象,在流团模型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L)观点的PIC(Parcel In Cell)算法,细化了流元结 构,建立了能够模拟典型阵性泥石流发生、运动和堆积的准结构两相流模型。求解该模型不仅可以 模拟泥石流运动过程,而且可以对泥石流的堆积过程、停积形态、冲刷特征及泥石流中多组分颗粒 的分选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76.
喻家土扁滑坡形成的力学机理与险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喻家滑坡发现于去年5月,体积近17×104m3,呈长条纺棰状,分成上.下滑块,本文从斜坡的变形历史、特征调查入手,较深入地研究了该滑坡滑移-拉裂-推动-牵引的耦合力学机理,该滑坡正处在蠕滑阶段,近期存在整体滑移和出现较大危害的险情,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有力的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177.
贵渝管道沿线地势险峻、构造活跃、雨量集中,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科学开展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估工作对确保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查明管道沿线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管道沿线地形地质特征、管道展布与斜坡体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划分了 101 段适合管道工程特点的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数理统计模型与 Scoops3D 物理力学模型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及桐梓县附近,其中 7 段处于极高易发区,26 段处于高易发区,20 段处于中易发区,30 段处于低易发区,18 段处于极低易发区。通过 ROC 曲线分别求得信息量、Scoops3D 以及二者联合模型的 AUC 值分别为 0.796、0.683 和 0.803,结果表明信息量-Scoops3D 联合模型的评价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8.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地下水N素含量及形态分配的监测结果表明,硝酸盐(NO3--N)是该地区地下水N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川中丘陵区54.5%的地下水NO3--N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准则规定的10mg.L-1标准,另有27.3%的地下水NO3--N含量接近这一标准,表明该区地下水已经大范围地受到NO3--N污染的威胁。土地利用状况可能是影响川中丘陵区地下水NO3--N含量的主要因素。降雨量和水井深度也影响该区地下水NO3--N含量。紫色土坡耕地NO3--N随壤中流向浅层地下水迁移,可能是造成该区地下水NO3--N含量较高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9.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动态聚类思想,建立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并将该方法用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与投影寻踪聚类方法相比,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不但可以作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而且消除了投影寻踪聚类方法中密度窗宽确定的人为因素,把寻优过程和聚类结果有机结合起来,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0.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貌、地面坡度及地层岩性等特征入手 ,探讨了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