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基于3S的济南湿地资源调查及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GIS和GPS技术对2008年济南市TM卫星假彩色数字影像进行解译,并利用GPS仪进行了野外考察验证,现场调查了济南市湿地生物多样性,获取了较为全面、完整和系统的济南市湿地资源信息,建立了全市湿地资源数据库并进行了济南市不同湿地类型碳汇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湿地总面积为327.6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258.3 km2,占济南市湿地面积的78.85%,济南市湿地面积比全国、山东省湿地面积分别高出0.4%、3.1%,主要分布在济南境内的黄河两岸和商河等区县;济南市湿地总碳储量为747万t,约占济南市整个生态系统碳汇的8.9%,与全球湿地总碳储量的比例基本相当,2008年碳增量为32万t,其中沼泽湿地碳储量和碳增量均最大,分别为541万t和27万t,分别占济南市湿地资源的84.4%和72.4%。  相似文献   
222.
小震震源机制P轴取向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223.
在可持续发展浪潮席卷全世界的今天,90年代兴起的生态工业园将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它通过一个区域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达到减少废物,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的目标。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研究,本文对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方法作初步探讨,并以通化市张家生态工业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24.
文章分析了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处理制浆所产生的黑液污染问题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情况,对国内造纸行业的治污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5.
世界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拥有面积广大的盐碱地,它严重地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北方内陆盐碱地土壤含有NaCl、Na2SO4、Na2CO3、NaHCO3 多种盐分,类型复杂多样.柳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乡土树种,对改良盐碱地美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柳树耐碱性及其适应盐碱生理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中性盐NaCl 和Na2SO4、碱性盐NaHCO3 和Na2CO3 混合模拟盐、碱胁迫(两者物质的量比均为9∶1),各设计了5 个梯度处理,总共胁迫14 d 后,研究盐与碱胁迫下柳树幼苗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柳树叶片中的含水量呈减少趋势,在碱性盐胁迫下叶片含水量下降趋势更大,盐浓度达到200 mmol·L^-1 时,叶片含水量达到最低为23.8%,仅为对照的32%(P〈0.01)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并且相比于中性盐在碱性盐胁迫下叶片损失水分更多.同样在碱性盐胁迫情况下随着盐浓度升高,柳树叶片中的三种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其中,碱性盐浓度达到200 mmol·L^-1 时植物叶片中脯氨酸质量分数为100.38 μg·g^-1 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3.18 倍(P〈0.01)达到极显著性差异,为同浓度中性盐胁迫下的1.57 倍(P〈0.05).当碱性盐浓度达到150 mmol·L^-1 时,柳树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是2.4 mg·g^-1 为对照的1.86 倍(P〈0.05)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为同等浓度中性盐胁迫下的1.69 倍(P〈0.05),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为7.84 mg·g-1 为对照的1.67 倍(P〈0.05)差异显著,为同等浓度中性盐胁迫下的1.56 倍(P〈0.05).综上所述,从渗透胁迫角度分析,碱性盐胁迫比中性盐胁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胁迫,并且碱胁迫对柳树造成的危害损伤更大.  相似文献   
226.
《环境化学》2021,40(5):1546-1557
  相似文献   
227.
为了解济南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P组分(SAP)的急性影响,评估大气颗粒物暴露对人群神经系统的健康风险,以山东省济南市甸柳社区为研究地点,采用定群研究设计,对社区7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5次重复测量,结合社区附近(< 2 km)环保监测超级站的PM2.5和PM10浓度数据,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协变量情况下,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分析PM2.5和PM10暴露对SAP的效应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与老年人群SAP的升高呈正相关;PM2.5累积滞后0~6 h,每升高1个四分位数间距(IQR),SAP水平升高18.73%(95% CI为9.20%~29.08%)(FDRH-P < 0.05)(其中,CI为可信区间,FDRH-P为经多重校正后的P值);PM10累积滞后0~6 h,每升高1个IQR,SAP水平亦升高,但变化不显著(FDRH-P>0.05).研究显示,大气颗粒物暴露可以引起人群反应神经退行性病变的SAP指标升高,提示大气颗粒物对人群神经系统具有潜在威胁;PM2.5对SAP的效应高于PM10,提示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高的健康危害,应加强对小粒径颗粒物的健康影响和干预防护研究.   相似文献   
228.
分析了应用厌氧UASB技术分质处理啤酒高浓度酿造废水,并将此废水与其他低浓度废水混合进入新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根据工艺的设计、调试和工程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工艺具有技术先进、高效低耗、运行稳定、投资省、管理简单、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9.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程度对于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和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经验分析,从系统分析入手,通过综合指标建立"房地产市场—城镇化建设水平"系统(系统Ⅰ:房地产市场;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指标权值的求取,进而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重点分析不同等级城市两个系统的运行成效、耦合阶段和协调趋势,以期强化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研究表明:1房地产销售价格、预期与信贷和人口流动是房地产市场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系统Ⅰ—房地产市场,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和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耦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较大,耦合程度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从协调度来看,整体表现为中度协调,但应注意北京市已表现为低度协调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要限制一线城市"以速度为纲"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二是依靠房价、信贷和户籍等政策约束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控制一线城市的体量;三是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注重提升三线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30.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部分,水生态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作为一项开拓性工作,当前亟须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素体系,并给出对系统关键要素进行识别及对系统要素作用机制进行动态性分析的方法。论文整合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探究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系统要素的类型、存在形式及其传导机理,构建了包括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利用、水管理、水文化六大要素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体系模型。为了验证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模型,并发掘关键要素,论文以山东省淮河流域为例,选择了22项该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模型中的要素,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5项系统关键要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论文选取前2位关键要素水利用因子和水生态环境因子为例,使用Vensim平台模拟绘制出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用因子和水生态环境因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存量、速率变量与辅助变量三种变量的动力学作用关系,对该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关键要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动态视角为区域内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归结为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利用、水管理、水文化六大要素体系模型的做法具有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可以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和管理提供方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可用于对特定区域关键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关系分析,进而发现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