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乐果是一种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在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会对非靶生物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效应,轮虫是淡水生态系统中连接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与高级消费者的重要环节,考察乐果对轮虫的作用对于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常见淡水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考察了亚致死剂量乐果对淡水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生殖的影响,主要考察的实验指标有:轮虫总产卵量、总产后代量以及生活史各时期历时。结果表明乐果对轮虫的性成熟和生殖都有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在任意的虫龄段1.0、1.4和1.8 mg·L-13个质量浓度乐果都显著地抑制了轮虫的生殖输出,总产卵量和总后代量有了明显地下降,3个质量浓度组轮虫总产卵量依次为(10.33±0.14)、(9.48±0.27)和(8.71±0.31)个,仅为对照组的78.69%、72.23%和66.34%,而总后代量依次为(7.64±0.12)、(6.85±0.25)和(5.69±0.13)个,仅为对照组的75.61%,67.83%和56.31%;另一方面乐果扰乱了轮虫正常的生活史周期,性成熟时间被推迟,1.0、1.4和1.8 mg·L-13个质量浓度组轮虫的幼年期依次为(24.28±1.17)、(30.31±0.32)和(28.50±0.40)h,占整个生活史的时间分配比例由16.99%(对照值)延长至21.23%、26.44%和27.16%,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3.78%、42.03%和33.55%。但轮虫的生殖期历时被缩短,3个质量浓度组轮虫的生殖期历时依次为(69.77±3.78)、(63.98±2.99)和(58.22±0.83)h,分别为对照组值的89.71%、82.27%和74.86%,占整个生活史的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下降了1.02%、6.14%和6.45%。但低质量浓度的乐果(0.2和0.6 mg·L-1)对轮虫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0.2和0.6 mg·L-12个质量浓度组轮虫总产卵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8.90%和22.99%,所产的后代总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62%和34.22%,2个质量浓度的乐果显著地缩短了轮虫的幼年期(P<0.01)而延长了轮虫的生殖期历时(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乐果对轮虫有一定的生殖干扰作用,影响个体发育与性成熟时间、产卵量和产后代量。  相似文献   
112.
结合殷村港流域工业园区企业废水治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企业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企业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工业园区某企业污水治理绩效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在园区企业污水治理绩效水平综合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3.
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两种表面活性剂对钠基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研究了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的用量、介质pH值、作用时间、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浓度等因素对膨润土去除对硝基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条件下,CTMAB-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比CPB-有机膨润土高;当对硝基苯酚溶液pH在2-10范围内,2种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变化不大,但当pH上升到12时,2种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去除率分别下降20.5%和36.2%.2种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14.
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电子企业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治理,该装置对恶臭浓度去除率高达94.4%.经过半年的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便,采用电晕放电形式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臭废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微囊藻毒素-RR的臭氧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恒锋  周勤  王志良  严群  阮文权 《环境科学》2010,31(5):1239-1245
采用臭氧氧化的方法对微囊藻毒素-RR(MC-RR)进行降解.结果表明,在O3∶MC-RR(物质量比)为6的条件下,MC-R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3.0%;pH上升、水中NOM含量增加都能显著降低MC-RR的臭氧降解效果.使用HPLC-MS考察了MC-RR的臭氧降解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MC-RR的臭氧氧化降解途径:主要通过Adda途径和Mdha途径来完成对MC-RR的降解和脱毒作用.臭氧氧化的Adda途径是通过对MC-RR上Adda侧链的进攻,断开具有活性的Adda支链,而达到脱毒的目的,其中Adda途径过程中的苯环羟基化作用对整个过程有促进作用;臭氧氧化的Mdha途径是通过对MC-RR肽环上面Mdha和Ala的断键,打开环状肽链,使藻毒素失去活性.在整个过程中Adda途径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6.
与其它处理技术相比,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是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其中微生物起关键作用。文章从与废气生物处理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基于1999~2021年期间太湖微囊藻毒素(MCs)已发表文献和近期自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以及风险熵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太湖近20年以来MCs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健康风险,以期为进一步加强MCs的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结果显示,自1999年以来,太湖全湖总MC(TMC)、胞内MC(TIMC)以及胞外溶解性MC(TEMC)浓度整体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TMC与TEMC月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9.50μg/L和0.001~6.44μg/L。从季节的历年变化看,春季时3种MC浓度均逐年上升,夏秋两季仅在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冬季时仅TEMC表现为逐年升高趋势。在不同湖区,TMC与TIMC浓度趋于逐年升高,特别是在湖心及南部湖区和东太湖等水域,近几年升高趋势明显;TEMC浓度仅在贡湖湾逐年升高,但其历年平均浓度在竺山湾最高(0.53μg/L),而在夏秋季节时,以梅梁湾内为最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太湖共出现3个TEMC暴露风险高峰期,其中以2013~2015年期间风险值最高;从不同湖区看,竺山湾MCs暴露风险最高,其次为梅梁湾。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浅水湖泊...  相似文献   
118.
太湖流域水生态安全在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阐明不同生态功能影响下太湖流域分区水生态安全状况,将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不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结合,构建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定位的“压力-状态-服务”(PSS)模型并开展分区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整体生态安全形势为“较安全”和“基本安全”。太湖湖体生境状态因素最差,水质净化区、水源涵养区、水环境维持区和重要生境维持区的生境压力及生境状态为主要制约因素。太湖湖体Ⅱ-08、Ⅱ-10和Ⅲ-20水生态功能分区处于“不安全”水平,入湖河流污染负荷汇入影响突出。水环境维持区和重要生境维持区均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较大。根据湖体与入湖河道水体、底泥氮磷浓度相关性研究结果,Ⅱ-03、Ⅲ-11、Ⅲ-12水生态功能分区水质与Ⅲ-20区域氮磷浓度关系密切,与总氮、总磷相关性显著(P>0.05)的入湖河道占比分别为50%、66.7%,应兼顾氮磷输入影响。Ⅲ-13和浙江省分别有100%、71.4%的入湖河道的TP浓度与湖体TP浓度相关性显著(P>0.05),应重点把控总磷输入风险,湖体总磷外源污染输入风险更大。入湖河道底泥中氮磷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分步液相硅烷化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疏水改性,在以辛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TMS)为混合硅烷,且HTMS与OTMS体积比为0.25∶0.75的条件下,改性得到的ACF(记为ACF@H∶O-E-0.25∶0.75)疏水效果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性能综合最佳,相比未改性ACF(记为BK-ACF),水蒸气吸附量减少57.1%。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N2吸附/脱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烷成功接枝在ACF表面。ACF@H∶O-E-0.25∶0.75水接触角增加至145.8°,疏水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80%时,ACF@H∶O-E-0.25∶0.75相比BK-ACF,对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环己烷的饱和吸附量分别增加71.4%、23.0%和31.1%。120℃条件下5次循环再生实验表明,ACF@H∶O-E-0.25∶0.75仍可保持90%左右的饱和吸附量,吸附再生性能良好。采用长链和短链的混合硅烷减缓了有机硅烷对ACF孔道的堵塞,增加...  相似文献   
120.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化学镀镍废水,以Fe2O3-TiO2-MnO2/A12O3作为臭氧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臭氧催化氧化对化学镀镍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9,臭氧投加量为300 mg·L-1,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水中COD可从532 mg·L-1下降至285 mg·L-1,去除率达到46.4%。臭氧催化氧化对化学镍具有较好的破络效果,在初始pH为9,臭氧投加量为200 mg·L-1,反应为60 min后进行混凝过滤,水中镍的去除率可达到86.7%。紫外全波段扫描分析发现,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各波段的吸收峰均有大幅度下降,位于254 nm和320 nm处的吸收峰基本消失,说明水中的苯环类物质和共轭结构被破坏。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幅降低,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出水B/C由原来的0.12提高到0.36,为后续进一步生化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