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本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进行了解读,强调德育功能是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综合实际活动坚持回归生活、注重体验的德育理念,突出了实践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认为应该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认知性德育与实践性德育紧密结合的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探讨了城市社会体育志愿者组织建设的方法策略,即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成立志愿者分队为基点,依托当地已有的志愿者组织平台,融合吸纳更多的社会体育志愿者加入社会体育志愿者大队。通过社会体育志愿者分队的组建及服务项目的实施,为政府落实《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为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应用写作课程现状,结合该课程特点与需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现学生能力为本位,探讨如何将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建构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复旦附中主张把环境教育纳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原因有二,一是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抓手;二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从1983年至今,在地理特级教师陈国新(曾获得"地球奖")等老前辈的引领、奋发作为下,薪火相传,复旦附中的环境教育已走过了30个春秋。2002年3月起,在修订版的学校课程计划中,学校又将环境教育列为全校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标志着学校的环境教育再上新台阶。2011年起,随着学校新一轮(十年)事业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环境教育又  相似文献   
5.
课例教学模式,要求学员:根据已有理论与经验,撰写课例教学设计;通过系列理论讲座及名师教学观摩与评析活动,进行理论引领与教学示范;通过小组说课、全班片段教学展示与评析活动以及同课异构教学观摩与评析活动,进行名师指导、同伴互助与实践演练;通过校本研修阶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及其研究,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再一次得以消化,进一步有组织地客观化、合理化,并重新面向教学实践、面向个人。课例教学模式深受参研教师欢迎与好评,创设了分享、创生、验证、建构、转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平台,有效地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螺旋式循环上升,有利于学员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视野,创造特色教学、出色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品德课取消纸质考试的今天,更应该将学生的品行考核纳入学生的成长中,正如银行将诚信纳入一个人的信誉中一样。让学生拒绝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情、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要求更为突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通常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使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动手操作、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形式来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性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奇效。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教材以外的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获得乐趣,享受成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思维大部分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对于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就需要借助实践性作业来丰富学生的表象,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观察探究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生态恶化的现实催生了环境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环境伦理介于伦理学和环境生态科学之间,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实践性。它的产生,是协调人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求得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开展中西环境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要提高到人类环境伦理道德的高度去感悟和对待这个问题,对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