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730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417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2168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20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资源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产品的环保性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再制造产业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再制造,会大大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影响,例如,可以减少废弃物,而且可以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制造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再制造生产是指对回收的废旧产器进行拆卸和清洗,对某些零件采用高新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它加工技术进行翻新和再装配,使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性能等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再制造生产统筹考虑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再制造策略,以资源和环境为核心概念,优先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可再制造性等环境属性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基本目标(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等),从而使退役产品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重新达到最佳的性能,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再制造产业实现重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无疑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再生的一种有效保证,从环境角度来估计,再制造一产品所需能源是生产一新产品所需能源的1/5至1/4[1]。  相似文献   
3.
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疏水改性剂,通过硅胶表面的羟基接枝反应,得到具备一定疏水性的改性硅胶;利用BET、FT-IR、XRD和TG-DTG等手段对改性硅胶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硅胶对各类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EOS成功接枝在了硅胶表面,改性硅胶不仅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而且机械强度增加到原来的66.85%,稳定性也都得到了提高; 550℃空气下焙烧后的改性硅胶仍具有疏水性且吸附容量是焙烧之前的2倍;在高湿度高浓度的废气治理中,TEOS改性硅胶表现出更高的吸附能力和优良的热再生性能.高浓度下改性硅胶的吸附容量是低浓度下的10倍且不受水汽的影响;改性硅胶循环10次的吸附/脱附几乎不变,且在一定条件下,15~30min就达到90%的脱附率.  相似文献   
5.
以高铁酸钾为氧化剂,基于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新型磁性氧化石墨材料,在SEM、FTIR、氮气吸脱附和表面接触角表征基础上,探究了该材料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效果及磁致增强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石墨,磁性氧化石墨比表面积增大,表面有卷曲结构并负载着Fe3O4颗粒,具有含氧官能团,存在疏水性较强的微观孔隙结构.在外加磁场条件下,磁性氧化石墨团聚,形成疏水性宏观孔隙结构,利于乳化油滴的吸附和附着.磁性氧化石墨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能力远好于石墨与粉末活性炭,且处理效率与磁场强度成正相关,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使用后的磁性氧化石墨进行溶剂萃取或热处理,可以循环使用.磁性氧化石墨经过4次循环使用,热再生效率为92%,溶剂萃取再生效率为86%.以上研究为乳化含油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污泥活性炭(SAC)改良黏土作为垃圾卫生填埋场衬垫防渗材料的可行性,该文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等温吸附平衡试验、柔性壁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掺量为0%、1%、3%、5%的SAC改良黏土对Cd(Ⅱ)、Cu(Ⅱ)的吸附特性以及渗透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良黏土对Cd(Ⅱ)或Cu(Ⅱ)的吸附以30 min内的颗粒表面吸附为主,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20 min或90 min。改良黏土对Cd(Ⅱ)或Cu(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随SAC掺量由0%增加至5%,在S/L=120 g/L,Cd(Ⅱ)、Cu(Ⅱ)最大吸附量qm分别增加了25%、47%;当固液比增加到200 g/L,Cd(Ⅱ)、Cu(Ⅱ)最大吸附量qm分别增加了32%、48%。水、垃圾渗滤液2种渗透媒介下SAC改良黏土的渗透系数为1.8×10-9~1.2×10-8cm/s,均<1×10-7cm/s的防渗要求。因此,SAC改良黏土可以作为垃圾填埋场的衬垫防渗材料使用,可以有效阻滞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法测量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活性炭法测量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影响,并提出既能保证检测质量,又能符合工程检测需要、提高检测效率的检测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8.
用光、电镜方法研究了日本鬼(鱼由)背鳍棘中Ⅰ型毒腺细胞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位于背鳍棘两侧纵沟内的毒腺组织周围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的鞘膜包绕,该鞘膜钝性剥离后可见内面光滑,有Ⅰ型和Ⅱ型毒腺细胞的痕迹.而毒腺组织内下侧与毒棘的骨组织相连处结缔组织疏松,有许多小的梭形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及周围有新形成的幼稚腺细胞,其组织结构类似Ⅰ型毒腺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该区域的结缔组织中除结缔组织的细胞及纤维成分以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细胞,细胞单核,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发达.在不同的细胞内有形态和数量不同的类似溶酶体样物质,其内涵物类似Ⅰ型毒腺细胞胞质结构.推测毒腺组织内的毒腺细胞的发生与腺体下内侧的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有关,Ⅰ型细胞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9.
杜梅 《福建环境》1997,14(6):13-13
中性或碱性半胱酸亚铁溶液能吸收潮湿的烟道气中的NO半胱氨酸亚铁在烟道气中在由残余的O2氧化成中间产物(半胱氨酸铁)在中间物中存在电子转移反应,Fe^3+再生成Fe^2+,氧化产物胱氨酸用H2S和SO2转变成半胱氨酸,以清除烟道气中的NOx和SO2。  相似文献   
10.
结合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特点、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论述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加剧这一矛盾所决定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认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是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城市污水为再生水源,根据该区域特点,提出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