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篇 |
免费 | 193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15篇 |
综合类 | 280篇 |
基础理论 | 96篇 |
污染及防治 | 69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氧化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仪器,探究工艺过程放热原因,测试影响热量释放的搅拌速度、加料时间、投料温度和中温阶段反应温度等参数;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相关动力学参数;最后根据动力学参数正交分析,获得制备过程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放热原因是高锰酸钾的生成集聚及其快速分解。中温阶段反应温度是控制氧化石墨烯制备工艺过程危险性的重要因素。搅拌速度为250 r/min、加料时间为60 min、投料温度为0 ℃和中温阶段反应温度为20 ℃时的工况,为最优工况。 相似文献
3.
在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中,为更好地区分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熔痕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X一射线能谱仪(EDS)对2种熔痕的形貌和相应的元素成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熔痕的表观形貌特征和元素成分具有明显的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熔痕表面所含的气孔、元素种类及导线本体与熔痕之间的过渡区方面,一次短路熔痕表面气孔多,元素种类少,导线与熔痕之间有明显界限,二次短路熔痕则相反.该研究结果可以区分短路熔痕形成的环境气氛,以此判断导线短路熔痕类型,为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烧结烟气应用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之利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2万m^3/h电子束脱硫脱硝试验装置及试验结论;成都热电厂30万m^3/h脱硫示范装置的设计参数、运行情况;综合分析了烧结烟气脱硫应用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之利弊,认为烧结烟气脱硫应用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不失为一个可供选择且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6.
Vaughan Shilton Paul Giess David Mitchell Craig Williams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Focus》2002,2(5-6):237-246
Settled dust has been collected inside the main foyers ofthree University buildings in Wolverhampton City Centre,U.K. Two of the three buildings are located in a streetcanyon used almost exclusively by heavy duty dieselvehicles. The dust was collected on adhesive carbonspectro-tabs to be in a form suitable for analysis b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analysis. Using these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dividualparticl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for morphology andchemistry.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variations due tolocation were observed in both the morphologicalmeasurements and chemical analysis. Many of the differencesappear attribut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road traffic, inparticular, the heavy duty diesel vehicles, travellingalong the street canyon. 相似文献
7.
开展对典型可燃物燃烧烟尘的物化特性差异性研究,是全面了解烟尘信息的基础.基于可控条件下的燃烧试验,对典型可燃物燃烧烟尘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汽油燃烧烟尘、聚苯乙烯燃烧烟尘、ABS燃烧烟尘及柴油烟尘和正庚烷烟尘的透射电镜图片,对透射电镜图的紧凑性、复杂性及灰度值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燃烧烟尘的物理差异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汽油燃烧烟尘、聚苯乙烯燃烧烟尘、ABS燃烧烟尘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燃烧烟尘的特征物质组分的分析,得到3种燃烧烟尘在特征物质的分布和出峰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可作为对烟尘来源及燃烧条件等因素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