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2篇 |
免费 | 969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53篇 |
废物处理 | 92篇 |
环保管理 | 182篇 |
综合类 | 1600篇 |
基础理论 | 353篇 |
污染及防治 | 337篇 |
评价与监测 | 149篇 |
社会与环境 | 48篇 |
灾害及防治 | 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67篇 |
2016年 | 170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213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畜禽养殖是造成农村水环境生物性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用常规生化检测技术耗时长、效率低,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应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高、敏感性强、耗时短,与常规分离鉴定方法比较,完全符合实验证明,PCR技术可很好的应用于沙门氏菌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2.
王孔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9):33-37
利用高斯模型对氯气泄漏浓度分布进行了较全面地探讨和研究,分析了高斯模型的实用性,探索了通过地面任意两点的浓度测量值快速计算泄漏源流强和泄漏点的高度以及地面浓度最大值及最大值位置的方法。提出了估算浓度等于和大于某一定值的区域的办法,并通过三个不同浓度的等值线的估算值和模拟值进行了比较,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该方法完全可以推广到其它的模型和各种不同的条件,对于提高事故处置的侦检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水水下分离器服役过程中由于腐蚀、地质灾害和环境高压作用,存在失效泄漏风险。针对2 000 m超深水水下分离器可能存在的失效泄漏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分离器失效泄漏后果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对分离器泄漏场景进行模拟与分析,研究2 000 m水深条件下分离器泄漏油气扩散规律,并考虑不同泄漏位置对油气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分离器泄漏包括压力扩散和自由扩散两个阶段,压力扩散阶段历时极短,自由扩散阶段耗时较长;泄漏口位置对泄漏结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分离器上部泄漏,油气全部溢出,分离器中下部泄漏,大部分油气保留于分离器内部,最终形成分明的油气水界面;分离器内部压力随时间迅速上升,t=0.25 s左右接近于20 MPa,后期在20 MPa左右呈极微小波动,泄漏速率随分离器内部压力增大迅速减小,达到最低点之后,呈微小波动状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墨制备出氧化石墨稀(GO),利用水合肼还原GO,将还原的GO与二甲基甲酰胺(DMF)反应,制备出绿色发射波长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荧光探针,分别用拉曼、UV-vis、FT-IR、SEM和Zeta电位仪等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和研究。由于GQDs荧光探针表面富电子,而目标分析物TNT分子的3个缺电子硝基是吸电子基团,二者空间相互接近时,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GQDs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实现对痕量目标分子TNT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GQDs荧光探针实现对TNT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高敏感性检测,检出限为1.0×10-9 mol·L-1,猝灭常数为7 965 L·mol-1。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合成GQDs荧光探针实现对痕量TNT爆炸物的选择性识别和敏感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的污染物排放量、水质监测结果,以及工农业发展、人口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太湖萎缩,底泥中营养物的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高于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太湖湖体、环湖河流水质与省、市边界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分别为:总磷、总氮和氨氮;水体水质演变是由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过度增加、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滞后,以及太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7.
8.
介绍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结构,指出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失效原因,针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特点,确定了蒙特卡洛可靠度分析法.给出了系统的概率模型,确定了在Matlab下应用Monte Carlo方法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度进行仿真的具体步骤,得到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度仿真曲线.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基本一致,验证了该仿真方法能正确描述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度随使用寿命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应用该方法来分析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的各可靠性指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季休闲、种麦和淹水处理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及其排放通量,以探讨冬季土地管理对后续稻季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与种麦处理间CH4产生潜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2者均显著低于淹水处理(P〈0.05);各处理间CH4氧化潜力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中NH4^+-N含量可能是较冬季土地管理更为重要的影响CH4氧化潜力的因素;休闲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种麦处理(P〈0.05),但2者均显著低于淹水处理(P〈0.05)。冬季持续淹水稻田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冬季排水稻田是其CH4排放量远高于冬季排水稻田的原因。冬季土地管理对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主要受CH4产生潜力而非CH4氧化潜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