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6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60篇 |
基础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82.
83.
84.
气体管束气瓶车是运输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的重要工具,针对CNG管束气瓶车运输过程中在公路隧道内发生追尾导致泄漏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CNG管束气瓶车遭追尾致泄漏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对公路隧道内风场条件下泄漏天然气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研究CNG管束气瓶车泄漏天然气在隧道内的扩散规律和形成的危险区域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泄漏天然气扩散具有极速泄漏、外力作用、初期膨胀增长和稳定收缩等特征;喷射气云团能够覆盖肇事车辆前部,可能导致驾驶人员窒息或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实例工况下,泄漏气体扩散至稳态以后,形成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气云分布在肇事车辆前部1.5m至肇事车辆中部之间的区域;进行事故应急响应时,应封锁事故隧道,加强隧道内通风,在消防水枪的稀释掩护下对管束气瓶车进行堵漏作业。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解决现有研究只考虑单一制冷工况,导致数学模型建立不精确,对飞机液冷车控制系统PID控制效果产生较为不利影响这一问题,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方法根据飞机的保障需求和飞机液冷车的具体工况,分别建立制冷和制热两种工况下制冷换热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结果与单一制冷工况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相比,两种工况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其PID控制在制冷、制热工况下响应时间分别为2.1,3.1 min,短于单一制冷工况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2.8,4.5 min)。系统误差分别为0.75%,0.51%,低于单一制冷工况(1.5%,0.71%)。结论在两种工况数学模型下的PID控制在响应速度、控制精度等方面均显示出更好的控制能力,具有良好的军事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87.
88.
王树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8):209-213
盐酸异地运送多采用碳钢外壳、内衬防腐层的罐体车。根据罐体车内部衬里断裂,外壳底部洒漏盐酸的事实,分析了其内部衬里断裂的各种可能原因。通过聚乙烯(PE)加工冷却收缩、受温度影响收缩等理论计算及内应力实验检测,并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罐体盐酸洒漏的原因。由于罐体较长,加工中未对聚乙烯熔体冷凝时产生的内应力进行有效消除,外加使用时温度因素,内衬与外壳分离,并且间隙过大,车体行进中,内衬承受不了强劲的液体盐酸冲击而断裂,盐酸从衬里裂缝进入夹层中,腐蚀碳钢外壳,导致盐酸洒漏。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车速计算仿真再现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基于车对车碰撞事故案例,采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系统(Crash View)逆算法与Pc-Crash试算法,对比分析其计算机制、模型算法、输入参数、输出误差等核心解算部分,优化车速计算算法,完成事故实际场景车速计算;Crash View系统计算相对误差约为4%,输入...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车-车碰撞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首先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一例真实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面包车驾驶员的运动学及损伤响应,验证了其仿真车内乘员损伤的有效性,然后设计了包含6组车速、12个碰撞位置的72次试验,并通过仿真获得人体损伤数据,利用作图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当且仅当车速大于等于50 km/h时,驾乘人员头、胸、腿等部位的损伤才会出现明显差异,且差异程度随碰撞车速增加而增大;当车速大于50 km/h且碰撞位置在被撞车辆左侧或右侧前方时,驾乘人员各部位损伤差异最明显,其中又以腿部损伤最为突出,且靠近撞击侧乘员的损伤更严重.研究成果将为更好地利用损伤认定驾乘关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