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3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安全科学   2291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1051篇
综合类   3142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16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能源供给或者需求安全等相对单一的维度对能源低碳转型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这将导致转型风险识别不够全面。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能源安全观内涵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供需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市场安全和人才安全的新型能源安全观“五维”分析框架,系统阐述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包括保障能源供给,强化供需安全;发挥煤电优势,提升技术安全;维护数据系统,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加大人才建设,重视人才安全。本文认为,以新型能源安全观引领能源低碳转型,对于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在未来中长期范围内实现减碳乃至净零碳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对能源具有强依赖性。研究“双碳”目标下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作用传导机制,探索如何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好统筹推进碳减排和产业链发展韧性,对于统筹中国经济安全与发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确保“双碳”工作平稳、有序、可持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根据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通过基于产业链总值核算法和产业链增加值核算法两类情形下的碳税政策进行反事实分析,研究发现:中国31个省份制造业的产业链呈现显著的本地关联,表明产业链关联对于贸易成本是敏感的。而基于总值核算的碳税政策和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碳税政策均会导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波动,但基于总值核算的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波动的影响更大。反事实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总值核算的碳税政策无法避免政策成本沿着产业链积累和跨区域产业链的不对称减排问题,从而导致跨区域的碳转移现象,而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碳税政策能够较为有效地克服跨区域跨行业的政策外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业链的“碳泄漏”,有利于政策上实现“碳公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基于产业链增加值的碳税政策框架下,存在最优碳税税率使得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冲击最小。据此,研究提出完善“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核算方案、探索“双碳”政策背景下的全产业链系统治理方案、探索“双碳”目标下跨区域协同治理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全球范围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R290,R32等新型制冷剂因优良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空调行业,但其属于IIA级爆炸性气体,为了进一步分析其运行过程中的防爆安全性能。通过文献数据和测试分析,可燃制冷剂空调电气元件的点燃源主要来自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气火花。其中空调开关元件最容易产生电火花、电弧,且通过试验验证这些火花或电弧能点爆(6.5±0.5)%乙烯/空气混合物。综合IEC 60335-2-40,GB 4706.32标准要求和空调开关元件的结构特征,分析确定其应符合“nC”型防爆技术要求,并能通过“nC”型爆炸试验。针对开关元件结构尺寸小、存在爆炸试验中爆炸性混合气体多次置换和负载通、断电操作的难点问题,提出一套合理可行的爆炸试验实施方案,并通过测试应用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防灭火的规律,自主研制了产生超临界CO2和模拟采空区遗煤自燃升温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温压条件下超临界CO2注入采空区前后不同监测点的温度、O2和CO浓度变化数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注入采空区的超临界CO2发生相变,有序结构急速失序,大量吸收热量,采空区内的煤体、空气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快速下降规律,其降温能力是气态N2的10倍;超临界CO2在自燃发火煤体中的强渗透扩散特性,使自燃煤体快速惰化,防灭火效率高;停止注入后,小范围回温符合反二次函数特征;高压力超临界CO2相对于低压条件,防灭火性能更佳;超临界CO2是1种降温降氧能力显著,且输送性能优良的采空区新型防灭火材料,超临界CO2防灭火效果优于气态N2。  相似文献   
995.
从惠州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其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耕地面积锐减、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土壤和农作物被污染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以稳定剂H_2O_2和Na_2CO_3与ClO_2制备的所谓"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UV吸收光谱、纸层析特性、微观结构及离子色谱进行了分析,并与纯NaClO_2及ClO_2溶液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氯” 与NaClO_2在UV吸收光谱、层析比移值、微观结构、离子色谱这几方面都具有很好或极其相似的一致性 表明“稳定性二氧化氮’与NaClO_2溶液中氯氧化物存在型体的一致性.因此,认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ClO_2是以亚氯酸盐ClO_2~-的型体存在的.  相似文献   
997.
测定了从豆科树种刺槐、黄檀、合欢根瘤中分离获得的51个菌株与18株参比菌株的唯一碳源、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等132个表型性状,并用MI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菌株在59%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大群:一个各为慢生菌群,另一群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在85.1%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亚群,其中亚群4不与任何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可能为新种。同时,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某些菌株对抗生素(300μg/mL)、温度(40℃)有较强抗性,大多数菌株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生长(pH5-12),这些具有抗逆特性的菌株为我国西部大中种植豆科植物接种适宜的根瘤菌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又对47株菌进行了16S rD-NA-PCR RFLP分析,经SPSS软件聚类后,划分为7个亚群,在较大类群的划分上,与数值分类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16S rDNA-PCR RFLP遗传图谱共有30种类型。表型及遗传型分析结果表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998.
"川中岛"白桃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中岛”白桃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从日本引进的优良晚熟品种 ,系日本长野县池田正元以“上海”ד白桃”杂交育种 .在生产中发现该品种花粉少、无发芽力 ,需配置授粉树 ,属于雄性败育品种[1~ 3 ] .关于“川中岛”白桃花粉败育的途径、机制尚未见报道 ;因此 ,对其小孢子发生发育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研究 ,以揭示其雄性败育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年生盆栽”川中岛”白桃和对照品种庆丰 .1.2 方法为了避免早春低温等不适的环境因子对桃花器官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试验在控制环境条件下进行 ,即在人工生长箱内对 2年生盆栽庆丰 …  相似文献   
999.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晓地  戴吉  魏丽 《生态环境》2006,15(4):844-853
现今含硫废水、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发展缓慢。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投资量大,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从硫的生物循环入手,分别介绍了生物除硫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描述了下水道中的生物硫循环,提出抑制其中H2S气体释放的经验模型及具体措施。在对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发现:ρ(COD)/ρ(SO42-)比、碳源、pH值等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和产酸菌三者之间的抑制及共生关系;无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底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它们必然共同存在于厌氧系统中,并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污染。在反硫化细菌的研究中得出:当污水中同时含有硫化物和硝酸根,缺氧条件下,必然产生反硝化除硫的生物代谢过程。利用这一过程,不但能够在无需碳源的条件下有效去除硝酸根,节约的碳源可以用于消化产能;而且能够减少游离硫化氢的排放,或直接以含硫化氢的废气作为硫源。而抑制下水道中硫化氢气体释放的主要手段包括:降低水的紊流程度,增加入流污水的碱度,向下水道内充氧,改善通风环境。文章最后结合理论,介绍了部分用于含硫污水、尾气的生物除硫工艺,并提出了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霞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5,14(3):447-448
概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它是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根本特征;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新的理念应该转化成为政府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