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本文对丁腈橡交(NBR)、聚氨酯(PU)、改性聚氯乙稀(PVC)等鞋底材料进行耐油性能试验,分析其在2,2,4-三甲基戊烷中浸泡后体积、质量和硬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揭示变化机理,综合评价其耐油性能,提出对浸泡后体积缩小情况的总协定建议。  相似文献   
122.
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联合毒性,探讨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机制,并尝试提出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联合毒性的大小与腈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之间化学相互作用的程度紧密相关,采用QSAR模型TU=0.842—0.831σ。(n=8,r^2=0.803,SE=0.222,F=24.415,P=0.003)和TU=-0.348—8.450C^*(n=8,r^2=0.874,SE=0.219,F=41.730,P=0.001)分别定量描述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3.
萃取/硝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的三丁基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萃取/硝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海水中三丁基锡的方法,筛选了最佳的萃取条件、基改剂及石墨炉参数。本方法检出限为016μg/L;相对标准偏差最高不超过4%;回收率为94%~105%。  相似文献   
124.
近年来,我国工业恶性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了大量人群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而且还引起了环境纠纷。因此,环境风险评价被正式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其目的是使区域环境系统达到最大的安全度,使公众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5.
己二腈焦油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己二腈焦油的组成,探讨了其综合利用的途径。提出用碱解法回收生产己二酸的工艺路线,系统研究了实现工业化的工艺条件。结果,工业优级品己二酸收率达到15%,残渣可用于锅炉燃料,预期可实现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6.
于浩 《中国再生资源》1994,(5):20-23,19
将腈轮废丝用氢氧化钠水解,经甘油交联,制得超强吸水剂,其吸水效率为600倍左右,研究了反应条件与吸水效率的关系,介绍了超强吸水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7.
高为  张华  蔡晓钰 《环境科技》2007,20(6):20-21,25
以国际标准生物指示物斜生栅列藻为实验生物,采用相加指数法,在单一毒性基础上进行1∶1的浓度配比实验,研究了丙酮与15种酮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丙酮和环己酮、环戊酮、3-戊酮、苯丁酮、4-硝苯乙酮、间硝基苯乙酮、硝基苯乙酮表现为协同作用,丙酮和乙酰乙酮、丁酮、2,3-丁二酮、苯乙酮、间氨基苯乙酮、2-辛酮、2-癸酮、4-氨基苯乙酮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8.
Imposex and butyltin burden were assessed in Nassarius nitidus, Bolinus brandaris and Hexaplex trunculus collected at five stations in the Bizerta lagoon. Bi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imposex followed type (a) in N nitidus (distal evolution), against type (d) in the two muricids (proximal evolution). Imposex indices were higher in sites located nearby sources of tributyltin and N nitidus was the least affected species of the five sites, followed by B. brandaris and H. trunculus. Butyltin analysis showed lower accumulation in N nitidus followed by H. trunculus and B. brandaris. This study has allowed the gathering of data on imposex in a snail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unisia (N. nitidus). It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uch snail as a complementary species for organotin monitoring programs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further confirmed that H. trunculus is the most suitable species for such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三丁基锡(TBT)对我国近海优势浮游植物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 danicus)、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派格棍形藻(Bacilaria paxillifera)、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  相似文献   
130.
对Rhodococcus sp.BX2菌降解乙腈的特性及其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底物浓度为800mg·L-1,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35℃,环境pH为7.5的条件下,16h时Rhodococcus sp.BX2菌对乙腈的降解率为95.98%;添加葡萄糖可在培养初期加快Rhodococcus sp.BX2菌的生长和对乙腈的降解,蔗糖、乙酰胺和尿素对其影响不大.将BX2菌接种到含有高乙腈浓度(25000mg·L-1)的合成废水中,培养180h后,乙腈降解率可达88.59%.在催化反应60min后,Rhodococcus sp.BX2腈水合酶与腈水解酶的总酶活可达到422.81U·mL-1,对其相关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BX2中同时存在腈水解酶基因和腈水合酶基因,因此,确定乙腈的降解主要由腈水合酶途径完成,可能同时存在腈水解酶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