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4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537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61.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09,(1):118-118
上海斥资6000万为世博会打造“环保垃圾箱”;地源热泵技术从“鸟巢”推广到上海;湖南省建材行业力推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862.
近来国内几家环境交易所动作频频。2009年8月5日,国内第一笔自愿碳减排交易(VER)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此笔交易的购买方是家上海企业,购买标的是奥运会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交价格为27.76万元人民币,约合每吨碳指标35元人民币(5美元);供给方来自中国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美国环保协会等单位于2008年共同发起的“绿色出行碳路”行动,经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核准,2008年奥运单双号限行期间,北京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及8万多民众参与了此活动,共计减排二氧化磺8895.06吨。  相似文献   
863.
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政策实施对上海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利用上海市内环某高层顶楼微环境平台观测了政策实施前10 d(2020-01-14—23)和实施后20 d(2020-01-24—02-12)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及降雨),结合2019年同期观测数据和杨浦四漂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气态污染物逐时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合成分析、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和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大气污染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污染物浓度变化方面。政策实施后,ρ(PM2.5)和ρ(PM10)和ρ(NO2)均明显降低,ρ(PM2.5)和ρ(PM10)分别由61.4,102.4 μg/m3降至38.1,63.5 μg/m3,降幅均为38.0%,ρ(NO2)由57.3 μg/m3降至27.0 μg/m3,降幅达到52.9%,而ρ(O3)由47.6 μg/m3增至69.5 μg/m3。ρ(PM2.5)和ρ(PM10)日变化特征由实施前的双峰双谷型变为单谷型。2)气象因素影响方面。上海地区南风异常减弱了冬季风强度,对流层中层正距平异常抑制了对流活动的发展,易导致大气污染物在近地面的汇聚。ρ(PM2.5)和ρ(PM10)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风速对ρ(PM2.5)和ρ(PM10)的影响与风向有关。3)外源输入影响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及山东省、河南省等周边区域对上海市ρ(PM2.5)和ρ(PM10)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864.
苏州河污染支流--绥宁河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物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构建的组合生物修复技术,对苏州河严重污染支流——绥宁河进行原位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结果表明,严重污染的水体消除了黑臭,水体COD平均下降50%以上,DO平均升高2mg/L左右、透明度平均增加10cm以上;单一工程措施的修复效果不及组合技术。试验期间,主要微生物指标以及底泥有机质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河流生态的彻底恢复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865.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关系和含义的探讨,对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潜力与有利条件,以此探索实现上海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有效途径。认为,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限制因素,但出众地具有经济作与协调发展的诸多潜力与有利条件:(1)两地具有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强大政策优势;(2)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3)产业互补性强,有深远的合作前景;(4)各具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66.
利用遥感影像,提取上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特点,根据《IPCC国际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缺省值法,结合社会统计年鉴,对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对1995年、2000年和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的碳足迹进行计算、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低碳调控策略。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3 352.06万t上升到2010年的4 332.65万t;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碳足迹却由1995年的0.63hm2/人下降到2010年的0.50hm2/人。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森林碳足迹和煤炭能源碳足迹是主要的碳足迹,林地、草地等碳汇增加远小于建设用地碳源的增加,碳足迹赤字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867.
长江河口淡水资源利用与避咸蓄淡水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发利用长江口的淡水资源,首先要研究河口水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咸潮入侵的时空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水质除边滩存在局部污染外,主槽水质良好。长江口南支、南港、北港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和外海盐水直接入侵两种形式,盐水入侵具有周日、半月、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由于北支倒灌咸水团的影响,低盐度值往往出现在大潮期和涨憩附近,通过修建边滩水库,达到控制引水时间、避咸蓄谈的目的。最长连续超标天数的推算是确定水库库容的关键问题,采用数理统计、二维数值模拟、ARMAX模型+Markov模型等方法推算,几种方法相互印证,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避咸潮取水,蓄淡水保质”,这是宝钢干部、科技人员总结出来的长江河口引水经验。长江口取水工程由取水系统、调蓄水库和输水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长江口避咸蓄淡水库的成功经验,对沿海潮汐河口的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68.
上海滨岸沉积物、上覆水中N含量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合分析了上海海岸潮滩表层沉积物有上覆水中营养盐N的含量,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NH4^ -N的含量在8月、2月有11月均很高,占50%-98%,在11月份NH4^ -N和NH3^--N含量均显著增加;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口南岸无机氮含量普遍高于杭州湾北岸,其中NH4^ -N含量峰值出现在SDK和BLG,NH3^--N的沿程分布与NH4^ -N较为一致,二者均受到排污有长江入海径流输入的影响。上覆水中在2月和8月NH^--N含量普遍高于NH2^--N和NH4^ -N,而在11月NH4^ -N的含量则明显增加,并超过了NH3^0-N;无机氮沿程分布呈现较大地区差异的特点,而且NH3^--N含量普通高于NH4^ -N(SDK、WSK、LC除外),这受污水排放和所在沉积环境等多因素控制。在对比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近20年间上海海岸带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发现上海滨岸水及沉积物总体质量在不断下降。其中滨岸水体岸以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各采样点无机氮含量均超过四类海水的标准,而且最大超标幅度达到了9.54倍,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69.
1999-2005年上海市纵向时间序列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谌伟  李小平  孙从军  程曦  蔡婧 《生态环境》2008,17(1):422-427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衡量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指标.文章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7年研究阶段内,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9035 hm2到2005年的1.8616 hm2,以2002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型变化.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仍远小于平均生态足迹值.反映了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并且人均生态赤字出现类似环境的库兹涅茨(EKC)曲线;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性系数指标以及生态缺陷度指标对于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反映了上海市从2002年开始出现良好转变趋势.通过对上海市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可以为上海市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70.
为评估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采用SUMMA罐采样实验室GC-FID/MS分析方法开展了环境空气104种臭氧前体物和TO-15组分分析,采用DNPH吸附管采样实验室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展了环境空气13种醛酮类组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8-11月上海市代表点位VOCs摩尔分数均值范围为20. 61~50. 38 nmol/mol,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范围为60. 55~184. 12μg/m^3,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AFP)为21. 63~61. 72μg/m^3。醛酮类和芳香烃类是OFP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占比分别为31. 5%~55. 2%和21. 6%~37. 8%。芳香烃类对AFP贡献超过90%。从主要组分构成来看,城区人口密集区点位乙烷、丙烷浓度最高,其他点位甲醛浓度最高;甲醛对OFP贡献最大;间/对二甲苯在浦东书院点位AFP贡献最大,其他点位为甲苯。OFP和AFP双控物种各点位均有4~5个主要物种,以芳香烃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