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分析粤东沿海地区的概况、区域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基础上,结合粤东沿海地区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构思:扩大区域开放与协调、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及人口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2.
《现代职业安全》2005,(6):12-12
营口港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埠最早的口岸,也是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港。现辖营口和鲅鱼圈两个港区。营口港区位于辽河人海口,历史上曾以“东方贸易良港”而著称于世。位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鲅鱼圈港区于1984年正式开工建设,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营口港从提速发展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沿海港口主枢纽港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2003年完成4000万吨,装运集装箱40万标准箱,2004年完成吞吐量5977万吨,完成集装箱量58.3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13.
以我国东部油田硫化氢防护安全为研究对象,综合讨论硫化氢产生原因及防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涉硫化氢风险区域存在的隐患风险,提出东部油田硫化氢防护安全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4.
沿海重化工产业的发展给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带来巨大挑战。为了保证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沿海经济向绿色增长之路发展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大量重化工产业在沿海地区聚集,沿海省市均已将石化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陆续批准实施,沿海地区已经进入新一轮海洋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掀起了海洋开发、蓝色经济大发展的高潮。从各项规划看,大量重化工产业在沿海地区聚集,沿海省市均已将石化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可能导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大规模的重复建设将带来产能过剩,加重  相似文献   
115.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对象,针对该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文化传统、交通布局和城市规则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总结灾害及其教训;预测未来灾害形式;分析未来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从区域基本建设角度出发,以"硬件"与"软件"配套、相宜、"齐管"和和谐发展的方式, 提出防灾的主要举措和基本策略,为工程实践、经济计划、投资决策和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环境》2008,(2):4
30年前,邓小平指着中国东部一片临海的省域说:"一定要改革开放了!广东要赶超亚洲四小龙."时至今日,这个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7.
对2004年7月13-20日西北地区东部出现的一次低涡切变型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从其产生的大气环流背景和前期气候背景进行了讨论,并利用MICAPS提供的方法,对物理量场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表明:形成这次连续性降雹的影响系统是500 hPa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到华北的低涡切变;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和随高度增强的不稳定能量,是此次强对流发生的热力条件;有利的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散度场是此次强对流发生的动力因子;随高度增强的上升运动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8.
2005年5月,我们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省,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几年,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2004年,农村常驻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入东部的占69.81%。但农民工的流入地开始分散,2004年,流入原来6个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比重下降,流向其他地区则增加14.3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长三角地区、甚至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119.
龚习炜  龚志红 《灾害学》2006,21(4):79-83
在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容轻视。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海水入侵等是沿海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情况,可将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划分为华北沿海-长江下游和东南-华南沿海两个区域。应采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20.
乡村地域多功能是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福州东部片区为研究区,基于乡镇域尺度分析研究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与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乡镇的乡村单一功能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功能在沿海小范围聚集,工业发展和生活保障功能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州城区边缘郊区和南部乡镇,生态保育功能西部山区大于东部乡镇,而旅游休闲功能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乡镇和平潭岛;(2)依据LSE模型,将研究区乡镇划分为五功能、四功能、三功能、双功能复合区和单功能主导区,其中拥有五、四功能复合区的乡镇共计58个,占比45.68%,说明研究区乡村地域多功能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良好;(3)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塑造了乡村地域初始与特色功能,地理区位因素促进乡村功能的形成与分化,社会经济是优化乡村功能的基础因素,政策资金是推动乡村多功能转型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