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韩德强 《绿叶》2010,(11):22-27
将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罪于亚洲新兴国家的高储蓄率,借以开脱欧美国家过度信贷消费的问题,这其实是资本的阴谋。美式生活方式对外输出,体现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泛滥,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未来世界只有尽早出现"最后的人",从精神上使人找到各自的信仰,才能从救赎物质主义危机对人的异化和侵蚀。  相似文献   
12.
众说纷纭"河长制" 2007年春天,太湖蓝藻爆发并引起了供水危机之后,无锡市于当年8月开始了流域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尝试.由于这项尝试被赋予了一个新鲜而又通俗的名称并且于近期在云南、湖北、河北等地推广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就是众说纷纭的"河长制".  相似文献   
13.
观点     
《绿叶》2014,(11):91-92
正(拒绝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真正的理由是什么?首先是意识形态。要接受存在大的全球环境外部性的说法,就必须也接受政策可以在决定市场结果中起重要作用。并非巧合的是,相信自由放任主义的人,也是最强烈地怀疑气候变化的人。愿望是否认之父。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对未来世代命运的漠然。我们为什么要为那些我们永远都不会认识的人的福祉承担减排的代价呢?就算这些人之中也包括我们自  相似文献   
14.
神秘因素包含在宗教仪式的传播中,以凯利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神秘因素与仪式传播淹没主体性的特点综合起作用,形成、加深人们的宗教信仰。据薇依、詹姆士等的观点,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过程中建立信仰的力量大于宗教教义用语言能阐述的"合理主义"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大陆作家莫言,总算化解了许多中国人多年的纠结。但更深的"问题结"却浮上了桌面:为什么重要的国际大奖赛都是西方人设立并维持运作的?除了诺贝尔奖之外,象奥运会奖项、奥斯卡金象奖、嘎纳电影奖、布达佩斯音乐奖、普利策新闻奖……这些全球性的、长期的、最具权威和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极端环保主义和极端发展主义的争论很多,双方互相指责,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隔空交战,颇有点“鸡同鸭讲”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卢风 《绿叶》2013,(6):82-90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提供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可以概言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考虑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特质,这一方式必然不可持续。而实现可持续的生产一生活方式,则需纠正颠倒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构建以生态哲学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似乎已逐渐成为我国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学术界对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若何等重大问题存在很深刻的分歧,甚至仍有很多学者否认建设生态文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先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奉亚当·斯密为圭臬,自由贸易早已成了一个"国际准则"。然而,现实中的自由贸易从来都是加定语的,各种形式的重商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在不断改头换面地重现。中国"入世"十周年,其间遭遇的贸易保护主义不计其数,绿色贸易壁垒即是其中之一种。所谓绿色贸易,并非单指绿色商品领域的贸易,更是对自由贸易的绿色限定。它对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采取各种限制性进口措施,这些标准和措施现在已经发展为"绿色贸易壁垒"。但在生态主义已成为一种普世价值的今天,这种对自由贸易的限定却显得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9.
卢风 《环境教育》2011,(6):30-30
培养幼儿以浪费为耻以节俭为荣的意识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当我们的后代不再继续受物质主义的腐蚀,有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怀时,中华民族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20.
申端锋 《绿叶》2013,(6):13-19
乡村建设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启动而产生。对此,学界的讨论呈现出文化主义思路和经济主义思路两类,并基本上是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脉络里展开的。但事实上,农民已经开始在追逐一种现代的幸福生活。幸福才是进行乡村建设时应该问的首要问题。一、乡村建设的经典理路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来看,当时乡村经济的衰败是一个基本背景。这在费孝通先生的著作里体现得较为明显,费先生关于乡土重建的思路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